清穿之七福晋的幸福生活(215)
“是啊。”李秋酿见宝敏不信,一转身,赶忙往屋子里面跑去,踮脚从桌子上面将自己平时用来练习写字的墨卷模板取下来。
一张白纸,上面的字体并非科举考试规定的馆阁体,而是一手漂亮的行书。
文章
的落款写着时间年月,是明末。
做文章
者叫李温旭。
宝敏将这人的名字记在脑子里,问道:“那你介意带我去看看你们家的藏书吗?”
“当然可以。”
李秋酿一点也不藏着掖着,牵着宝敏的手就往屋子里面走。
外面看上去残破的屋子,里面层层叠叠都是书,一卷又一卷的书画被保护得极好,看得出来将它收纳起来的人格外珍惜。
桌子上有一碗墨汁,但看着并不是墨。
“那是什么?”宝敏指着桌子上的东西问道。
李秋酿望过去,“是一种特殊的树汁,那个树会流出黑色的汁液,有微毒,弄在手上面会发痒。”
“不过经过大量水稀释以后,就没有问题。阿娘平时都是拿过来当成墨汁,用毛笔在模板上面写字。”
“写在木板上,放到火上面一烤,就会消失不见。”李秋酿乐呵呵地笑着,“是不是很神奇?”
“嗯。”宝敏点头,“这个东西也是你阿娘发现的吗?”
“不是,阿娘说是太公没去世之前上山发现的。不过这次大火之后,不知道山上面还有没有这种树,我们好久没有上去看过了。”
宝敏越听越觉得李温旭不是个简单的人,连带着对李桂芳一家也好奇起来,她在狭小的房间里面转不过身子,但是书真的好多。
“那些是……?”宝敏看向用来垫床脚的层叠纸张,略显诧异。
毕竟这么爱护书籍的人,怎么也不会这么矛盾地将写过的纸张用来垫床脚。
李秋酿看了眼,不甚在意道:“那个是阿公写的文章
,阿娘说没有什么学习的意义。”
“话说,贵人,你们家平日里要纸张烧火用吗?”
李秋酿显然是对自己阿公写出来的破烂东西极其不感兴趣,恨不得赶紧找个地方将这些给脱手掉。
宝敏:“……”
谢谢,不用。
他们家没有床需要垫脚。
李桂芳的动作很快,出去没有多久,就将宝敏想要的人找了过来。
至少在第一眼望过去的时候,是完全符合宝敏要求。
宝敏也没有同人废话,而是开门见山地问话。
见他们都知道被找来是要做什么,宝敏也就直接进入到最后一个阶段,开始进行各种假设问题的盘问。
随后又让她们一一说过自己家家庭情况。
“希望你们别跟本宫耍心眼子,我想要调查出来,有的是办法。”
宝敏这也算不上恐吓威胁,不过是实话实说。
就算他们明天就要出去摆摊,宝敏也得找几个人在远处帮忙盯梢看着。
一是为了出现任何问题都能更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二则是为了观察这些人诚信不诚信。
之后毕竟涉及到分钱入账,若是找些不诚信的人来做这活,事情就很难往后推进。
宝敏想要的模样,怕是做不成。
几人闻言,连连点头,丝毫不敢与宝敏直视。
光是今天早上李大在村子里面敲锣打鼓地到处嚷嚷,只要是耳朵没有聋,都能够听到有贵人要来他们村子。
也有几个人说,贵人就是去李桂芳家。
但是他们都没敢相信,直到李桂芳亲自找上门来。
等听了李桂芳的话,才知道要见的贵人是七福晋,这下算是把人给吓够呛。
进了屋光是点头,说话都支吾。
宝敏喊签字,他们也看不懂上面的字,还是宝敏知晓他们不认识,干脆让李桂芳跟杨梅给他们念。
各念一遍,有任何疑问就出声询问。
“也不会打你们板子,都怕什么?”
“哎。”
宝敏将按好手印的文书卷好,准备找个机会去县衙登记入册。
剩下的事情,宝敏则需要跟村长谈。
所以她没在李桂芳家多停留,而是带着人直接去找了村长。
村长瞧见她们过来,还颇为诧异。
似乎没想到这件事情还跟自己有关系。
李桂芳同村长说了宝敏的来意。
村长捋着自己的山羊胡子,一脸为难地看向李桂芳,“草民不过是一个粗人,对这些也不太清楚。”
“但若真的如贵人所言,一步一步来能够做到那种地步,那草民自然是听贵人的话。”
李桂芳见村长看向自己,纠结片刻,朝人点头,“我觉得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
“好,既然侄女能说这话,老夫也就信了你。”村长答应道:“不过是重新开一本账册,这件事情草民答应了下来,等会儿便让草民的小子去告知村里的人,晚上去祠堂商量一番。”
宝敏表示知晓,也没有参与这场祠堂会议的意思。
这事,李桂芳就能够搞定。
她就别去掺和,省得她脾气太大,到时候没有忍住,叉腰站在旁边骂出声来。
宝敏忙碌完这些,就跟李桂芳一同往回走,天慢慢黑下来,村长家也没多少钱,能够分出来的灯只有一把。
杨梅提灯走在侧前方,照亮前面的路。
荔枝扶着宝敏,生怕前面的路看不见,让人摔着。
李桂芳走惯了夜路,再加上这条道她走了二十多年,不会出什么岔子。
宝敏莫名感慨道:“天黑下来,有时候还真的是让人找不到方向。”
“民妇曾听人说‘永远都是越靠近光明的那一段路最黑暗’。”李桂芳笑道:“想必要不了多久,贵人就能够看见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