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七福晋的幸福生活(39)
宝敏闻言,轻呡了下唇,“我知道嬷嬷心里急,但到底我年纪小,要真跟你们所期盼的那般怀了,怕是身子也撑不到生下来的时候。外头说我的闲话也不少,我还未被皇上指婚定亲时,就有不少人在背后蛐蛐我,我都没搭理。”
“嬷嬷怎么会觉得我能因为这些事而伤心?”宝敏轻嗤一声。
要是外人都只是蛐蛐,而不上手干涉她,那她还逍遥自在了呢。
“再者,昨天晚上那床厚喜被子差点没把我给闷死过去,好不容易能换些凉点的绸缎被,嬷嬷可就别念我了。”
宝敏把林嬷嬷要说的话全给堵回去,自顾自地迈着步伐朝侧室走去,水声过后,她也没洗头,打算等晚上再说。
刚出屏风拐角,就瞧见床上已经躺了人。
房间里的冰重新让人换了,冷意一下子就涌上来,宝敏睡时不用人在旁边伺候,便自顾自拿着她让人做的蒲扇躺到床上,准备掀被子睡觉。
谁知她刚有动作,就被床铺里头的人给拉了进去。
少年身上热得跟火炉似的,让宝敏心里烦躁得很,连忙伸手把人往外推。
“爷做什么?”宝敏跪坐在床铺上,扇子呼呼地扇着,又累又倦,恨不得一脚将胤祐给踹下去。
“你睡外面做什么?冰那么足,莫不是想要落凉?”
胤祐坐起身,示意宝敏爬到里头去,等她半信半疑地躺到里侧后,胤祐还真就拉着被子睡在外头。
宝敏的扇子动了两下,觉着这事怎么跟做梦似的?
这人不会是在玩什么拿捏的把戏吧?宝敏用蒲扇往胤祐的身上送了点风,跪坐在他身旁,笑道:“爷怎么那么好啊?还顾忌着我的身子?”
“哼,行了行了,别扇风,小心贪凉给你闹头疼。”
胤祐的耳尖带着淡粉,一把将宝敏手中的扇子夺过来,将另一床被子撑开,让她赶紧躺下睡,可别再作妖折腾了。
蒲扇落到胤祐手里,把玩一会儿,徐徐清风就从扇子挥动的源头吹响宝敏,直到将人送入梦乡,风才断掉。
胤祐躺在床铺上,定定地瞧着自个福晋睡得恬静的侧脸,心里直勾勾地犯痒。
可手还没有碰着人,脑子里
面忽然想起自己方才返回来听到的话。
自个的福晋不乐意同他生孩子。
胤祐用蒲扇轻轻拍打着胸口,一点一点地回忆着福晋的话,而后琢磨出另外的意思——“福晋不是不乐意生,而是觉得自己年纪小,怀了会坏身子。”
胤祐想了下自家福晋的年纪,忍不住咂舌,倒也是。
要不是自己年岁到了,福晋这会儿还在走定亲留嫁的流程呢。
胤祐脑子清醒,头枕着手肘,侧着观察睡着的宝敏。
床幔拉了一半,光线晦暗不明,唯有宝敏身上的沁香成为一抹明色,诱得胤祐脑子昏沉,没一会儿也呼吸平缓,陷入梦想。
……
阿哥所是直接划了乾东五所做居住地,刚开始只有大阿哥、三阿哥,后来住进来的阿哥多了,出去的少,倒是拥挤了些。
宝敏闲来无事便开始捡起自己那天想的管理制度。好些策略都能够直接从她的福盈食楼搬过来用,尤其是登记采买的本册,那可是后世人人都要会的excel表格。
表头可以根据不同部门的需要进行更改,竖着的行列则用阿拉伯数字进行填写,备注一栏则可以填上自己的名字,证明这东西是此人领走的。
可是这又涉及到一个问题。
宫里面的太监宫女,除了包衣奴才,还有不少是在外头生活不下去,被迫入了宫,不曾识字读书的人。
这些人别说写字,连阿拉伯数字都要费些心思。可统一启蒙吧,又不现实,都去启蒙读书,那谁来干活啊?
宝敏想着,也没想出个好主意,干脆让人搬了张八仙桌和太师椅,去树荫地下乘凉,再让小厨房给她上份冰镇过得红豆沙煮珍珠丸,先吃些甜食,再动脑子。
第24章
宝敏想不出来……
宝敏想不出来事,便唤了荔枝去陪嫁的箱子里面取本游记出来读。荔枝天生有把好嗓子,家生子,父母是庄子上的管事,被挑中送到宝敏身边时还不到七岁。
宝敏读书认字从来不避着人,也不太在乎古代所谓的教育是统治阶级的特权。
最后这片大地都将是赤旗的天下,不过是认识几个字,怎么就成阶级的象征了?
宝敏有意培养身边的四位婢女,家里人也不跟她掰扯什么。
比起诱着主子犯错,走上歧路的下人,不过是读几本书,认识些字,还能翻天不成?
宝敏兴致缺缺地听着,视线不知落到院子里的哪片从树枝上落下的叶子,一直待它落地归根,才再不大的地盘里找另外的乐子。
“明朝时,乡村多设社学以教化百姓。建国君民,教育为先。农忙耕种之时,少闲人,地存但空无一人。待夏冬之际,炎热或寒冬,百姓则三五成群,受师之教诲……其归根是为了固化明朝统治……”
哪怕宝敏没有兴趣,荔枝也勤勤恳恳捧着游记在念书。正巧这本书的作者是前朝游子,怕是科举多次不中,便寄情于山水,久居于乡间,酷爱描写山水景色和乡间人文,提供了很详尽的明朝画像。
宝敏虽没认真听,但回忆知识的连续性就是一只蝴蝶闯入亚马逊扇动翅膀,而后一连串的风暴让宝敏想通了如何将简单的教育推广下去。
明朝时,君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乡村设立了大量的社学,社学不教很深奥的东西,只教道德伦理、君权神圣和简单的识字算术。开放时期更是为了配合农民,大多都是农闲时才三两聚集在一块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