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之七福晋的幸福生活(57)

作者: 江昔凝 阅读记录

“是吗?”胤礽怎么就那么不信呢?

不过今天他来找太子妃倒也不完全是为了在这将清热药喝完,更重要的是朝堂上的消息,犹豫再三,胤礽对太子妃说:“准噶尔那边传来不太好的消息,噶尔丹又有异动,皇阿玛已经派遣理藩院的人前去揭露当地**、喇嘛纵容之罪,要向天下人揭示噶尔丹的罪行。要不了多久,应当第二次出征。”

石氏轻嗯一声,表示知晓。

太子后续的话宛如拳头砸入棉花,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

“孤可能……”

“太子爷不会去的。”石氏适时地打断胤礽想要煽情的长篇大论,“能跟着皇阿玛一同征战沙场,博取功名的阿哥们太多。皇阿玛需要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而太子爷的身份已然高贵,获得朝臣们认可,自然不需要再跟着皇阿玛亲征。”

石氏想要有一个贤良淑德,对得起太子妃地位的名声。

可她实在是厌烦照顾胤礽的心上人,自然也受不了太子爷准备将侧福晋们以及一大堆格格都托付于她的模样。

这是做什么?

弄得好像她活该帮着人照顾似的。

胤礽的话叫人打断,本来有些恼怒,在听了石氏的分析后,他也知晓结果可能正如石氏所言。

“可孤也想……”

“不要想那么多。”石氏烦闷地将书翻了一页,“要是太子爷同几位成年的阿哥都跟着皇阿玛出征,这偌大的国事谁来处理?朝臣还是后宫?国一日不可无君,家一日不可无主,都走了,真把这江山社稷当儿戏不成?”

“太子眼下应该考虑的不是跟着皇阿玛上准噶尔的战场,而是考虑皇阿玛不在朝中,又没有成年兄弟可帮衬,你如何才能管住庞大的国家、野心勃勃的臣子。确保皇阿玛在前头冲锋陷阵,后面的补给能够迅速跟上,中间没有贪污腐败之人克扣士兵们的粮食。”

太子妃话音刚落,手中的书籍便悄然合上。

太子妃那张向来都是挂满笑容的脸如今冷若冰霜,温声同妯娌、母妃们说话的嗓音也微微缩紧,听上去充满了僵硬。

“太子为国事操劳,妾也就不多加挽留爷。若是要去书房,便让何伴伴进来,护送太子爷过去。”

“你……!”

胤礽也被自己太子妃这般神情给气着了。

要说端庄大气,家世出身好,兄弟们的福晋都比不过太子妃,礼仪身段更是不用多说,那是康熙特地找教养嬷嬷教过的,从小培养。

可偏生从成亲那日起,自己的太子妃就好似有两个人,在外头温声细语,特别替他着想,就连皇阿玛也对她十分满意,时不时便夸赞她,甚至想要她跟着四妃好好学习如何管理后宫事务。

但一回到毓庆宫,太子妃就好似换了个人,脸上、眸中皆无笑意,说话也夹棍含棒,恨不得将他堵得没话说。

这也是最气的!

因为太子妃说得都十分在理,胤礽根本没有办法反驳她!

“你好自为之!”胤礽甩袖便走,也不多停留,若不是怕被朝臣批宠妾灭妻,他还真就不想过来呢。

石氏瞧着胤礽离开的背影,整个人像是泄了一股劲儿,瞧着病恹恹的,对于张罗摆膳的宫女也挥挥手让人下去,只待心腹将她面上的脂粉卸掉,看见镜子中眉间含着苦涩的模样,心里的烦闷变成无法排解的苦涩。

她让众人都退下,自己躺在床上睁眼瞧着床架子,也不知在看些什么。

浑身都使不上劲儿。

就跟梦似的。

一场噩梦。

太子妃同太子的争论没有多少人知。

唯有陪在太子身边的何子柱瞧着日夜点头开始苦读的主子,着急得嘴角长燎泡,“爷,夜已深,赶紧睡下吧,要不然明日早朝哪里能舒坦啊?”

“孤已经孑然一身,再不多努力,怕是连太子妃都想让孤从这个位置上滚下去,赶紧给后头的兄弟们腾位置。”胤礽说着这话,倒是自己忍住发笑,可没一会儿,想到太子妃对自己的态度,又赫然收敛脸上的笑意,冷漠地看着治国策,不再多言语。

何子柱好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知晓太子今天闷闷不乐是因为同太子妃吵架,可说真的,这又不是第一次发生争吵,每次都以太子没有理反驳而生闷气。

残害的是自己的身体,妄图获得太子妃的怜惜。

可是太子爷也不想想,若是太子妃真的对您有几片痴情的话,也不至于次次给您气成这样子。

明眼人都能瞧出来的事,当事人却看不透,也是奇怪。

书房的灯一直亮着,离太子所处位置最远的太子妃居所则早早就吹灭了灯火。

朝廷上暗流涌动,民间则不得安生。

康熙三十五年八月中旬,南方地区发生严重水患事件,当地官员担不起责任,便逐级上奏,快马加鞭将这一消息传到京城去。

而此时的康熙刚跟心腹大臣与

几位皇子敲定九月举兵再攻准噶尔之事,势必此次之行要拿下噶尔丹的首级!

水患的消息一传来,整个乾清宫寂静一片,连着一旁站着伺候的梁九功额角上都密布了细汗。

“准噶尔的事情,不能够再拖下去。拖一天,蒙古各部对于大清国之根本就动摇一天。杀鸡儆猴,必须要将噶尔丹的首级祭拜先祖!”康熙敲动着身下的龙椅,“水患之事也拖不得,必须处理,以免让百姓寒心。”

“只是东西就这么多,孰轻孰重?又该如何分配?各位可有章

程?”

“……”

众人垂首看着乾清宫的地缝,一时也犯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