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七福晋的幸福生活(71)
连那般被康熙疼爱的太子都被骂得狗血淋头,胤祐觉得自己这个不受宠的,要是不小心触了龙须,怕是皮都要脱一层。
“……”
胤祐叹气,看着只掉眼泪不出声的宝敏,妥协道:“好好,那就颜元吧。”
“爷明天就找人去漳南接他,只早不晚。”
“这可是爷说的。”
“对,爷说的。”
宝敏眨眨眼,一下将眼泪收住,推开站在自己身边的胤祐,但这人满脸惊讶地喊人送热水进来。
“你……”
宝敏羞怯抿嘴一笑,“同额娘学的,还算没辱额娘招牌?”
胤祐:“……”难怪他瞧着这说不通就掉眼泪的模样感到熟悉。
原来是跟额娘学的。
就算是被宝敏给骗了,胤祐心里面也没有什么好难过的,吃完饭,他躺在躺椅上琢磨着宝敏方才的话。
越想觉得挺有那么几分道理。
要是太子不肆意纵容李佳氏,堂堂一个侧福晋,哪里敢翻身到太子妃身上作威作福?
胤祐又想到太子的子嗣,太子妃嫁进来一年也无甚动静,如今倒是李佳氏生的弘皙身体康健,难免会对李佳氏多加疼爱。
只是……
康熙对太子的惩罚也是轻拿轻放,到底是最为疼爱的儿子,出生不久便封为太子,带在身边耐心教导,其他的兄弟们加起来都不如太子一个人在老爷子心里有份量。
胤祐咋舌,从躺椅上坐了起来。
要这么看,那太子问题也不大,他偏宠李佳氏,可不就是从康熙那里学来的?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一个德性啊。
胤祐隐隐约约觉得自己好似发现了事情的真相。
一直到洗漱完,躺到床上面,他才将自己这个“伟大”的发现跟宝敏说了,漂亮的桃花眼圆睁,就差没翘尾巴告诉宝敏——看吧,爷就是整个爱新觉罗家最聪明的,这都给我发现了。
宝敏一言难尽,抬手摸了摸胤祐的额头,“爷是不是忘了,自己也是爱新觉罗家的人?”
真这么论,宝敏身上也流着一半爱新觉罗家的血。
这个发现,一下子倒是把两个人都给骂了。
胤祐:“……”
胤祐沉默。
胤祐左思右想。
最后在宝敏快睡着的时候,落在被面的手被人握住,只听到不真切的声音说,“我肯定不会这样……太子妃和太子的情况,绝对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宝敏连轻嗯的声音都懒得发,困得直接失去意识。
毓庆宫的事,哪怕康熙不想让人知晓,太子和太子妃关系不好的事情倒是跟泄洪一样,拦也拦不住。
康熙生气于太子的偏听偏信,恼怒于他喜爱一个侧福晋,却不爱聪明能给他助力的石氏。
一片慈父心,倒是在儿子那半分没讨到好。
“太子妃向来温和的脾性,被逼急竟然也会拿东西打人。只可惜没多打几下,替朕也出出气。”康熙翻阅着太子妃交上来的第一版佛经,字迹清秀工整,极为用心。
当时他为了能给太子找个好妻子,在几位姑娘年幼时就派了女夫子和教养嬷嬷过府,虽没明说是预备着给太子当妻子。
但太子妃石氏的出色,是他看在眼里的。
如今看来,倒是太子配不上聪慧的太子妃了。
梁九功站在一旁,不接话,只当皇上在说今天天气挺好,把自己当成木头,不听不言。
“小十五如今还是养在德妃那?”
梁九功应是。
“十四如今八岁,正是调皮的时候,十五尚小,一下子照顾两个,倒是劳累德妃了。”康熙想了下,嘱咐道:“即日起将小十五送到毓庆宫,交给太子和太子妃看顾。让他们照顾,十五要是病了饿了,朕唯他们是问。”
梁九功赶紧转身就去将这事给落实,万万不敢耽搁。
等将十五皇子从德妃娘娘那里抱走,转头又给毓庆宫送去。
这番动作也悄然被宫中各位看在眼里。
乾东五所消息来得慢,宝敏咬着糯米烧麦,点评道:“这是刚给太子扇一巴掌,又给太子喂颗枣。”
那话不就明摆着告诉太子——小十五好,你就好;小十五要是不好,新旧债到时候一起算。
宝敏口中的糯米带着蘑菇粒,香得很,连着吃了几个,觉得饱了后,她就不再用了。
而是端坐在书桌前,开始处理宫外送来的信。
庄子的管事说,前些天去四川寻辣椒的人已经回来,辣椒苗虽然有些蔫吧,但是已经地栽,叫人好生伺候,长大分苗是没问题的。
而去江浙福建一带寻红薯的人通过徐瑗,已经找到了陈家,如今当家的是陈以柱,听闻宝敏想要红薯苗,将红薯推广全国,又听说如今的优良品质的寒瓜种子是宝敏庄子弄出来的,连忙表示想要上京与宝敏详谈。
这两件都是大好事,若是能够搞定,之后百姓们也能够少吃些苦头,最重要的是,能够让系统将升级的同种植物给解开。
丰富品种,提高产量。
只可惜派出去寻找土豆跟番茄的人还是没有消息。
不过能有俩个回来,已然是不错的事情。
就是回来的时候不好,康熙马上就要领军出征,宫中肯定会戒严,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靶子。
宝敏觉得自己得夹紧尾巴做人了。
因此叮嘱庄子上的人好生招待要来京的陈家人,又说辣椒的重要,便将手头上的几个新食方一并夹在信里面送出了宫。
福盈食楼可是她赚钱的命根子,如何也不能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