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子殿下C位出道(118)

作者: 南溪糖醋鱼 阅读记录

但也有让他精神为之一振的地方:坐在第一排最中间的两名学员, 都坐得笔直,全神贯注听他讲课。

他心里又萌生出点欣喜,觉得总算不是对着空气讲课。

来之前,节目组就已经知会他, 考虑到学员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所以请他上课尽量不要提问没讲过的知识,如果是想检查讲过的知识点, 那是可以的。

他在心里暗嗤, 上个课还要顾及着学生的面子, 不过念在是录节目, 也就罢了。

他边讲, 边观察下面的情况。

那连剧本都没拿的导师就不说了,霍老心说自己也看过不少林宥辰的戏, 没拿就没拿吧。

至于其他学员,有一小半还能提笔记一下,大部分听着听着就放下笔, 不知道在想什么了。

他于是停下讲课,轻咳一声道:“希望同学们能记好笔记,下课时我会抽查。”

瞬间响起一阵翻页和落笔声。

霍老视线透过老花镜, 看着第一排中央的两个男生,此时的心情隐隐有些变了。

长了娃娃脸的那个,自始至终都在低头做笔记,他看在眼里,心里自然是欣慰且满意的。

而旁边那个长得很好看的娃娃,自他上课开始就没动过笔,只是姿态端方地听着。

这算什么学习呢,霍老在心里说。

这样的学生他见过不少。课上光靠耳朵听,以为自己都会了,等过个三五天,再一问,那些讲过的内容都成过眼云烟了。

霍老不由暗沉下唇角,对于对方不够勤勉的态度生出点意见,心道刚才看到的认真端正原来都是表象,本质上也是一个不思动笔的孩子。

第一节课上完,短暂休息了一会儿后,他对坐在面前的学员们说:“上节课讲过的知识,大家都理解了么?”

有几个男生答道:“理解了!”

“那好,趁着上课前这几分钟,我考考你们。”霍老笑呵呵地说。

顿时不少人都低下头。

霍老视线逡巡一圈,点着最突出的那张桌子:“那位同学。”

田裕愣愣地指着自己:“我?”

不少人捂嘴偷笑,霍老含笑点头,目视田裕缓缓、缓缓地站起来,问道:“刚刚让大家画下来的,‘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1),出自哪部典籍啊?”

田裕张了张嘴,忙低下头,飞快翻着剧本,一时间却找不到这句话出现在哪句台词里。

旁边的同学提醒他:“23页,太傅的台词。”

田裕翻到23页,悲哀发现上面空空如也,他在讲到十几页时就开始走神了。

他逐渐意识到自己这位置换了还不如不换,耳尖发烫地抬起头,呆然与霍老对视。

霍老便心领神会示意他坐下,问其他人:“哪位同学记了?”

有人抢答:“《孟子》!”

“很好,”霍老笑容满面,点头,继续问,“哪则篇目?”

鸦雀无声。

霍老扫视一圈,心下叹息,决定找个能答上的,便将目光对准坐在第一排,足够勤奋的那个娃娃脸男生。

程颢一看老师视线投向自己,登时心里一慌。他在记这里时,刚好旁边荀鄂问他问题,这么一叉话题,这句台词就错过了。

他思忖只是出处而已,也不算重要,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眼看此时要被提问,他下意识瞥向慕秋筠。

慕秋筠表情不变,也没有出言提示。程颢心里哀叹,秋筠恪守规则这点确实值得敬佩,但是眼下这时候,他倒是希望慕秋筠能不那么遵从课堂纪律了。

他丝毫没有往慕秋筠也可能不会的方向去想,也完全忽略对方一节课都没提笔的事实,下意识地想听到慕秋筠的提示。

“第一排这位同学。”

霍老出声,程颢慢慢站起,在他站直时,慕秋筠在桌面上落笔的手刚好放下。

纸页上端端正正几个字:《孟子·梁惠王下(四节)》。

程颢心里一喜,依样回答。

“正确。”霍老笑容满面让他坐下,这时有人举手问:“老师,我们为什么连出处都得背啊?”

又有人说:“是啊老师,我们知道意思不就行了吗?”

霍老一脸的不认同:“知道出处,你们才会想着去看原文,看完原文,你们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在文章里的具体含义,理解先贤想要表达的思想。单单知道意思,不懂由来,这怎么行?”

班级里复又沉寂下去。

霍老继续道:“我先问问,在座的各位,有谁知道这则篇目具体是讲什么的?”

没人吭声,霍老特意拎出管事的询问:“林导师知道吗?”

林宥辰扯了下唇角,谦虚地笑笑。

“旁边的同学知道吗?”

众人都能看出霍老不高兴了,他们也知道自己上课的态度不够端正,于是没人敢出声。但当老师问到慕秋筠时,一下子所有人的头都抬了起来,看向慕秋筠。

这情景倒让讲台上的霍老愣了下,不由得扶了扶眼镜,定睛看过去。

慕秋筠姿态优雅端肃,轻轻颔首。

霍老微微一哂,他是不相信娱乐圈里,像他们这样年纪的孩子们,有几个愿意研究国学的。

他料定慕秋筠是在敷衍骗他,追问:“你且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虽然句法文言,但意思还是浅显易懂的,班级里的学员基本上都能看懂是什么意思。霍老这么问,他们都觉得杀鸡焉用牛刀,不用慕哥,他们也能答。

一群人心里翻滚着白话翻译,然后便听慕秋筠道:“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