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躺平日常(10)

作者: 耳东霁 阅读记录

“那我和你娘带着琢儿去县城,你和月儿留在这里为老大守孝。”

“我不要,我要跟娘在一起,娘在哪里我就在哪里。”谭琢紧紧抱着宋音的胳膊。

宋音抬眸看着谭有良,意思很明显,你自己看着办。

以宋音对谭家人的了解,谭家人定然还会胡搅蛮缠一通,她甚至都做好了应对之策。但出乎她意料之外的是,谭有良竟然退让了。

宋音顿时心生警惕,这也太不对劲儿了。

“那三百两呢?”

“去县城给你。”

“今日就给?”

“今日就给。”说完这句后,谭有良便走了。

宋音心头狐疑更重,今日的谭有良太一反常态了。但很快,在谭家人磨磨蹭蹭一直不肯出发时,宋音便明白了,谭家人这是故意在拖延时间。

而他们拖延时间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消失不见的谭明宗。

宋音也没同他们客气,直接去找了赵老汉。

既然谭家众人商定好,去县城交付那三百两,而赵老汉作为见证人,自然也得跟着他们一道去。

赵老汉出面后,谭家人这才乖乖出发了。

从村里到县城的路有些远,他们雇了村里一辆牛车,所有人挤在牛车上,走了约莫半个时辰,才看见了一座青砖古朴的城门。

宋音心知,这便是县城了。

他们一行人在城门口下了牛车,谭有良给牛车的主人付了钱后,赵老汉又同牛车的主人约好回村的时辰,他们一行人才进城。

这里的县城同宋音旅游时看见的古城不一样,但她等会儿有场硬仗要打,这会儿也顾不上看景了。

谭明铮买的宅子坐落在县衙对面的巷子里,他们甫一走进巷子里,就遇见了街坊。但那些人却都只与谭家人打招呼,瞧着似乎都不认识宋音。

谭母神色不自在解释:“琢哥儿身体不好,老大媳妇儿成日待家里照顾孩子,所以和街坊们见得少。”

赵老汉不知道信了还是没信,只冷淡点点头。

“三叔,到了。”谭有良停在一栋青瓦黛墙的宅子前。

谭明祖自告奋勇上前去叩门。很快,门就从里面被打开了,老仆看见他,忙唤了声:“三少爷回来了。”

那老仆老眼昏花,先只看见了谭明祖,听得谭有良熟悉的咳嗽声后,往外一瞧,才看见谭有良等人,忙又道:“老爷太太二奶奶四小姐。”

这次仍旧漏了宋音。

“杵在那里做什么?还不快将门打开。”谭有良训斥道。

那老仆忙将门打开,迎他们一行人进去。

这是赵老汉第一次来这里,城里的宅子果真修的小巧精致,他们乡下的房子没法比。

谭有良请赵老汉去厅堂坐下,很快便有两个仆妇来上茶了。乡下人清苦,能喝起茶的寥寥无几,赵老汉勉强算一个。但当他掀开盖碗,看见谭家仆妇端上来的茶时,赵老汉才知道,茶和茶之间也是天壤之别。

他喝的茶是茶梗,而谭家喝的茶却是名副其实的茶叶。

赵老汉将盖碗重新盖上,转头看向谭有良:“你这宅子里请了多少人?”

“我们都还能干得动,没请几个。”谭有良自然美没过,赵老汉揭开茶碗后,动作有一瞬的凝滞,他忙道,“这茶是老二同窗送的,三叔你尝尝怎么样。”

“若是三叔公您觉得味道好,等会儿给您包些拿回去喝。”谭明祖有心想讨好赵老汉,便画蛇添足加了一句。

赵老汉尝了一口,将茶碗放下,神色不变:“我粗茶喝惯了,喝不惯这细茶。”

“三叔公……”

谭明祖还想再说,赵老汉却道:“行了,赶紧把正事办了,我还得回村。”

谭有良只得让谭母将银子拿出来,一股脑放在宋音面前,没好气道:“你数数,可别过后又说我给少了。”

宋音对银子的两数没概念,但赵老汉还在这儿坐着,她觉得谭母不敢耍滑头。

“我信娘。”宋音笑了笑,将谭家众人此时的神色皆尽收眼底。眼下她算是知道,早上谭春燕为什么用那种得意的眼神看着她了——

显然他们打的是,当着赵老汉的面将银子给她,等赵老汉离开后,再将这笔银子要回去。

但是可惜,他们的算盘珠子今日是一颗都别想拨响了。

“银子娘是如数给我了,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这座宅子吧。”宋音开口了。

这话甫一出口,宋音就收到了谭母的死亡凝视。

宋音毫不畏惧看回去,继续道:“昨天娘也说了,这宅子是谭明铮买给琢儿养病用的,既然如此那宅子便该归我们。”

“我和你爹还活着,这宅子凭什么归你们?!”谭母吊稍眉竖起,眼神凶狠瞪着宋音。瞧那架势,要不是顾忌赵老汉还在,她早就扑上来对她动手了。

“凭谭明铮是我丈夫,凭谭明铮是我孩子们的爹。”说到这里时,宋音目光从谭家众人身上挨个儿旋了一圈儿,最终落在谭有良身上,然后慢悠悠的又补上了最重要的一句,“也凭那张房契上落的是我的名字。”

第6章

宋音这话一出,谭家众人皆震惊不已。

向来面无表情的谭有良倏忽站了起来,厉声道:“不可能!”

“你胡说!这是老大买的宅子,他怎么可能把宅子落到你一个妇人名下!”谭母也拒绝相信。

当初谭明铮在县城置办这间宅子时,他谁都没说,只是待宅子收拾妥当后,他才在饭桌上随口提了一嘴,然后第二天就带着宋茵母子三人搬过来了。

这次谭明铮战死的消息传回来之后,谭母曾逼问过宋茵,房契在哪里。但当时宋茵说,谭明铮没告诉过她,她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