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躺平日常(91)
双生子姐弟昨夜已经听谭明铮说了,他不日就要领兵出征。
但在上马车之后,得知谭明铮后日便要走,双生子姐弟俩的嘴角顿时如出一辙的拉了下来。
“阿娘,爹爹就不能不去么?”这个问题,昨晚谭琢也问过谭明铮,但却得到了否定的答案。这会儿谭琢又拉着宋音的衣角,小声央求,“阿娘,爹爹向来听你的话,你让爹爹别去,爹爹肯定不去了。”
谭月虽然不说话,但也眼巴巴望着宋音,显然她和谭琢想的是一样的。
哪怕从前谭明铮错过了他们姐弟俩的成长,但经过这大半年的相处弥补,如今双生子姐弟很黏谭明铮这个父亲。
宋音叹了一口气,一左一右搂着两个孩子,无奈道:你们的爹爹也舍不得你们,但是他不能不去。”
如今圣旨已下,这事便再无转圜的余地了。
双生子姐弟闻言,眉眼齐齐全耷拉下去了。平日下学归家路上总是叽叽喳喳的人,今日却齐齐不说话了。
他们母子三人到家时,谭明铮仍没回来。
明日是上元节,而后日他们便要出征了,谭明魏烁都想好好陪家人过个上元节,遂将点兵以及行军等事宜俱在今夜商议妥当。
待商议完,已经很晚了,他们二人道别后便各自归家了。
府里到处都静悄悄的,众人皆已歇下了。但谭明铮走进主院时,远远就见卧房里还亮着灯。
谭明铮脚下先是一顿,旋即大步流星掀帘走进去。
平常这个时辰早已安歇的宋音,此刻正坐在靠窗的榻上,指挥小双和云露在往箱子和包袱里装东西。
“常伯说,衣裳带多了也是累赘,就带这些轻便耐穿又透气的就行了,那些就不带了。”
“战场上刀尖无眼的,多备些伤药总是好的。云露你再
检查一遍那些药,看有没有缺的。”
宋音话音落地,听见细碎的珠帘碰撞声,她下意识扭头,就见谭明铮已走到了内室门口。
小双和云露忙起身行礼,宋音心知他应当还没用饭,便让人将宵夜端了上来。
因这会儿已是亥时末了,厨房便送了些好克化的吃食来。
谭明铮坐在桌边用饭,宋音则散着头发坐在旁边,将行囊又清点了一遍,确认没什么遗漏的之后,就将箱盖合上了。
“琢儿和月儿原本一直在等你回来,但我想着时辰不早了,就将他们劝回去睡了。”这会儿太晚了,宋音没喝茶,只倒了盏温水捧在掌中慢慢啜着,陪坐在一旁,絮絮说着话。
谭明铮道:“今日点兵行军事宜皆已商议妥当了,明日是上元节,我可以在家陪你们过节。”
两个孩子出生后,这是谭明铮第一次在家陪他们过上元节。
这原本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明日过后,谭明铮又要离京御敌却让双生子姐弟高兴不起来。
用过饭后,谭明铮去沐浴更衣了,宋音则先躺下了。
原本宋音想等谭明铮的,但偏生眼皮沉沉的往下坠,可即便疲惫至极,但她仍睡不安稳。
直到身侧的床微微陷陷,有人贴在她脊背上时,宋音这才沉沉睡了过去。
斗转星移,夜霜微凝。
自从回来之后,谭明铮每日卯时初就会起床去府内的练武场,今日在卯时前他便醒了。
可垂首看着身侧睡的正沉的宋音时,谭明铮第一次生出了歇息一日的心思。
明日他便要领兵出征了,归期未定,他想与妻儿多些相处的时间。
只是谭明铮前脚打定主意,后脚就听到院中隐隐传来声音,他心下微动间,宋音已翻身朝里面睡去了。
谭明铮想了须臾,悄然起床。
冬末初春天亮的晚,这会儿天还是乌漆漆的,只有廊下的灯盏在晨风中摇曳。
谭明铮探出身子,就看见了廊外抱着木剑的小人儿。
他听说宋音有意让谭琢锻炼体质后,每日晨起去练武场时,他都会将谭琢一并带去。
而之前皆是他去找谭琢,今日却是谭琢第一次主动过来找他。
谭琢见谭明铮站在门内,不禁仰头小声问:“爹爹,今日还练功么?”
谭明铮颔首,轻轻掩上门,走下台阶来牵住谭琢的手。
四下静悄悄的,只有灯晕摇曳。父子俩一大一小两个身影,顺着小路往练武场的方向行去。
宋音则一觉睡到晨光熹微,她穿戴整齐从房中出来,就见院中日光点点,谭明铮坐在廊下,他脚边有许多竹篾,双生子姐弟则齐齐围在他身边。
上元赏灯是历来已久的习俗,显然谭明铮是打算给双生子姐弟亲手做灯笼了。
宋音好奇问:“你之前做过灯笼?”
“没有,之前有看别人做过。”
宋音闻言便也没多说什么,不论做成做不成,都是谭明铮这个当爹的一份心意。他既想在临行前尽一份心意,她自然不会拒绝。
谭明铮既为两个孩子做灯笼,宋音便下厨亲自做了元宵。
谭月见状,也挽起袖子在一旁给宋音帮忙。
她们俩做的元宵虽然不如外面的卖相好,但谭明铮和谭琢都十分给面子,都将各自那一碗吃完了。
他们都知道明日便是分别了,是以格外珍惜这一日的相处。但不管他们再如何珍惜,时间还是如掌心握不住的细沙,悄然而又无情的溜走了。
宋音想着夜里他们要去街上看灯,所以今日的夕食比平日早用了半个时辰。
而用完夕食后,她见起风了,遂又给双生子姐弟加了件衣裳。等他们三人再出来时,谭明铮已经提着灯笼在外面站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