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馐娘子创业记(美食)(10)
场景忽地又变换一处,此时,杜时笙已是婷婷少女,阿娘牵着她,从皇宫大殿的小门走出,拉着她的手说:“阿蓉,娘带你去秦州。”
阿娘粗糙的手掌,出了细细的薄汗,拉着她,向着朝阳的方向走去,未曾回头。
阳春三月,秦州阳光温煦,然而阿娘却如枯槁一般躺在床上,虚弱的手臂颤抖地抬起,递给杜时笙一把小巧的金色的钥匙和一沓文书:“孩子记住,去京城,咱们宅子西院墙从上往下数第五排,第四块砖是空心的,里面有……里面有阿耶留个咱们的念想……拿给沈伯父,若他不见你,那世间便只有杜时笙了……若他见你……”
阿娘话还没说完,便溘然长逝,杜时笙抱着阿娘痛哭不止,她不停地握阿娘的手,想让它暖起来,然而,阿娘的手却一点点冰冷下去,她只能一遍遍喊着:“阿娘,阿娘……”
杜时笙一声声“阿娘”喊的痛彻心扉,醒来时枕边已经打湿一片,一时竟分不清现实与梦境。
想来,这梦许是原主的记忆,否则怎会有如此切肤之痛。
阿蓉,这想必就是原主的小名了吧。
原主和阿娘宫廷大院的生活,想来也不是平凡人家,身世定是不简单。
只是,阿娘吃了那么多苦却还含恨而终,想想便觉得伤感,若有机会,希望能帮这个命苦的女孩子和她的阿娘完成夙愿。
杜时笙坐在床上怔怔地想着。
“杜阿姊,杜阿姊?”小五儿在她房门外敲门。
杜阿姊似乎喊了一声后又悄无声息,他不得不去敲门查看一下。
杜时笙梦中哭泣,出了一身虚汗,看见小五儿,忽地想到一事,便问道:“小五儿,家里有铜镜吗?我理一理鬓发。”
穿越来这些时日,要么生病,要么忙碌,竟一直忘了瞧瞧自己的模样。
小五应声去将铜镜拿了来。
杜时笙接过铜镜,镜中的景象让她微微一怔。
只见镜中一双杏眼明澈清亮,睫毛浓密乌黑,眉黛似远山,朱唇一颗似樱桃,皮肤无暇似玉,一颗盈盈欲滴的泪痣给这张“浓颜”增添了一些婉转的气质,乌黑的鬓发松散的掉落在两颊边,真是一副千秋无绝色的病美人之态。
杜时笙心中叹道,怕是神明舍不得自己如此佳作早早销陨,才便宜了她魂穿吧。
唯独,这一副锅盖刘海,遮掩住了额头和眉毛,如果原主的殊色是一场饕餮盛宴,那这刘海一上,必然只能让人吃个八分饱。
杜时笙不知原主为何会选择如此,如此“特别的”刘海。待病好之后,刘海长长一些,一定要换个发型,杜时笙一边梳洗一边给自己设立了穿越后的第一个目标。
杜时笙洗漱完毕,看着那本《因缘和合》,忽地灵光一现,叫来小五儿,笑眯眯道:“杜阿姊有一事相求,若是你帮了阿姊,阿姊明日再给你做那另外一种煎饼鸡蛋可好?”
小五儿想到杜时笙所做的饭菜,立时被勾出了馋虫,想如此这般,也算得公平,便问道:“杜阿姊有何事需要小五儿帮忙?”
杜时笙在小五儿耳边小声说了几句,小五儿些微惊讶,但随即点头同意。
第7章
经过这几日的将养,杜时笙觉得身上轻松了许多,李郎中又给开了一副固养的方子。
小五儿这些时日,由于杜时笙需人照看,一直都在书塾告假,杜时笙一康复,便催着小五儿不要再耽搁,赶紧去书塾上课。
也是年轻,小五儿一走,家中再没旁人,杜时笙便觉无趣,吃过朝食之后,就出了门去,打算出去转转坊市。
这几日,杜时笙与孙阿婆祖孙细细打听了本朝风土人情,焱城的生活日常。孙阿婆惯爱唠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杜时笙已是了解个七七八八了。
焱城有四大坊市,顺德坊是百姓日常购买生活日常品最常去的地方,高档店铺较少,皆是小商小户的摊贩,价格亲民,物件一应俱全。孙阿婆家原来的鞋履铺子,便是在顺德坊。
荣康坊酒楼较多,布庄、绣庄、酒庄等皆是档次较高,消费稍高的店铺。
夷和坊是外族人聚集之地,如若有番邦任何东西购买,可以去夷和坊,孙阿婆家原是经商的,时常于各地贩货,无法接受夷和坊的溢价,因此所去次数甚少。
翰苍坊则是书肆、纸店、古董店、酒庄等文人墨客常爱去的地方,孙阿婆不曾去过,小五儿倒是去过几次。但是由于翰苍坊距离孙阿婆家所住的岁和坊距离略远,杜时笙暂时还未打算去瞧。
今日,她打算去一趟顺德坊,如若时间还足够,她还想顺道去夷和坊瞧一瞧。
顺德坊果真是京城第一大坊市,便是辰时,也是人头攒动,一些朝食摊位尚未收摊,叫卖声仍是此起彼伏。
杜时笙挨个瞧了瞧,花样不是很多,皆是些胡饼、馎饦、羊汤一类,价格也甚为亲民,五文至二十文钱不等。
杜时笙未做过多耽搁,穿过人群,径直去了典当行。手里没有本钱,逛什么都是白逛。
典当铺的朝奉仔细看了看杜时笙手里拿的鎏金玉镯,说道:“水头不错,翠色浓而不艳,是块好玉。只是这玉镯碎过吧?”
杜时笙一时语塞。她本是想着这点家当先典当一个换点银两维持生活,玉镯与钗子相比,她更喜欢带着海棠花的钗子。于是,便选了玉镯典当。这玉镯的过往由来,杜时笙真是一概不知。
典当铺的朝奉自是阅人无数,什么三教九流的人都见过,他抬眼打量了一下杜时笙,衣着朴素整洁,容貌明艳,气质如兰。这镯子定不是偷的,估摸着定是大户小姐与人私定终生,家道中落后,拿定情信物来典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