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馐娘子创业记(美食)(111)
两世的经历,让杜时笙最是明白“命中注定”这四个字的含义。
慧音师太看了看签文,又瞧了瞧杜时笙,双手合十,意味深长地说道:“小娘子的命里,大劫大难,大喜大悲都不在一世,独来独往,独生独死,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小娘子能有此心胸,不枉这几世的造化。”
杜时笙微一怔然,便也笑着拜了拜师太:“因果造化,师太慧眼。”
“师太,听说庵里求姻缘最灵验,不知我家小娘子的姻缘几何?”巧环舍不得这五十文钱,急忙问道。
慧音师太听了,慈眉善目地笑道:“小娘子这签,求姻缘的话,是故人重逢之兆,常言,落花时节又逢君,快了快了。”
杜时笙面上一红,也来不及嗔巧环,又对师太拜了一遭,拉着孙阿婆和巧环便走。
孙阿婆心内欢喜,握着杜时笙的手,笑道:“今日妙月庵算是来对了!”
杜时笙无奈地笑了笑,原主的故人,便是站在面前,她也是认不出的,师太这一签,怕是看走眼了。
三人领了五毒符,经过庵堂之时,杜时笙忍不住又朝慧音师太处张望,只见两位女郎在桌案前解签,年纪稍小的一位问道:“师太,阿姊这签,到底能不能觅得佳婿啊?”
慧音师太平缓柔和的声音传来:“遇水则成,花好月圆,必得佳婿。”
听完师太解签,旁边那位翠色襦裙,天水碧上衫的女郎,一脸娇羞地接过了签文,羞答答地将签文放进了自己的荷包里。
“那我呢?我也能得佳婿吗?”那女郎追问道。
慧音师太瞧了瞧这女郎,看了半晌签文,露出长辈般的微笑,耐心道:“小娘子这签,是长风破浪,好事多磨之意,需得些耐心。”
杜时笙看向那女郎,一袭大红的襦裙,藕荷色的窄袖衫子,明黄的披帛,满头的珠玉钗子,就差把“有钱任性”贴在身上了。可身段面容,也才是及笄年纪,年纪轻轻便急着觅佳婿,难怪慧音师太要笑了。
看着女郎失望的模样,杜时笙忍不住也掩唇笑了笑。皆说本朝民风开放,现下看来,果真如此。
那女郎一抬头,看见杜时笙的一双笑眼,以为她是在嘲笑自己,嘟着嘴“哼”了一声。
杜时笙吐了吐舌头,扮了个鬼脸,转过头来,与孙阿婆三人一同出了妙月庵,回了永和坊。
孙阿婆忙了半日,有些乏了,便独自回房中休息,不去看龙舟竞渡了。
阿泰和小五儿早已不知跑到哪处去玩,杜时笙便和巧环一道,往泷江边走去,去看竞渡和陈家的招亲。
端阳节的龙舟竞渡,果真是人潮汹涌,人声鼎沸,比泷江的滚滚江波还热闹许多。
龙舟竞渡在雁门、胥门,东涂、西滩几处皆有之。几处岸边,早已有百姓所搭彩楼、席棚,绵延数十里,两岸乡民士女尽皆盛装华服观赛。
陈家的招亲在西滩,杜时笙便和巧环随着人流,去了西滩看热闹。
这是她第一遭见此盛世,不惜豪掷五百文,买了个西滩酒肆的二楼桌位,算是占据了一个有利地形,比赛景象尽收眼底。
各龙舟已早几日便在江边整装待发,各占一色旌旗,摇曳挥舞,鼓声震天。
各龙舟之上,两旁划桨各十六人,俗称“划手”,撑船的熟手,也就是参加招亲的青年郎君,执长钩立于船头,叫做“挡头篙”。舟上众人,皆由挡头篙自己找来,能组龙舟队伍的郎君,便是过了第一关。
这第一关,考验的便是未来女婿的号召力,看他是否有,能统领陈家漕运商队的能力。
下水前,各队伍三牲六畜祭龙舟,船头船尾涂油画彩,点龙画珠。
鼓声三下,红旗开处,各龙舟尽皆跃出,向那终点牌坊上的锦标飞去。
白旗龙舟的挡头篙是一位白面微须的青年郎君,英姿飒爽,气宇不凡。在他的带领下,白旗龙舟一路领先,就要到达驿楼牌坊处,不想黑旗龙舟却愈划愈勇,此时,眼见就要追上白旗,二船齐头并进,势均力敌。
周遭围观众人更加激动,和着鼓声、丝竹箫声,呐喊震天。
眼见距离驿楼仅丈余,二船仍然难分上下。只见电光火石间,那白旗郎君站在船头,一把夺下鼓手的鼓槌,在船头纵身向前一跃,同时将那鼓槌高高抛出,而自己则落入水中,溅起一片晶莹水花。
一时间,人群被白旗郎君行云流水的动作惊得鸦雀无声。
只见鼓槌如猎鹰般直奔锦标而去,将锦标重重砸下,白旗郎君则奋力游到驿楼牌坊之下,恰将掉落的锦标接住,高高举起。
众人立时爆发出雷霆欢呼,响彻云霄。
第一回合,白旗龙舟获胜。
杜时笙只觉看得心潮澎湃,也随着众人振臂高呼。
巧环看着白旗郎君在水中的矫健身姿,禁不住拉着杜时笙衣袖,兴奋道:“小娘子,陈家女郎可当真是觅得佳婿了!”
邻桌是几位四门学的门生,听了巧环的话,其中一位喝了一口小酒,叹道:“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某只道读了书便能知天下事,然今日方知,书中之事竟只是世事一斑。这小小江船之上,竟也有此般人物,从前竟是某小瞧了市井中人。”
听了这几句酸溜溜的话,杜时笙抿唇一笑,正欲反唇相讥,却瞥见邻桌有一位红裙女郎已站起了身,与她同席的碧裙女郎则拽住了她的衣袖。
杜时笙觉这二女似乎有些眼熟,还未等看清,便听见江上又是一阵骚动。
原来,龙舟竞渡不仅要比速度,还要比各舟队伍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