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馐娘子创业记(美食)(157)
他话音一落,便见那几个水手拽着竹竿,将蓁郎送到了岸边。黄录事气得没了脾气,在雨中张口结舌不知说什么好。
“那人不是有人救吗……”黄录事的声音,又被人群嘈杂的议论声,淹没了。
三个长身玉立的俊俏郎君,就这样被抛在了人群后面……
宋录事倒是不在意,望着江面的悠悠千帆,不知在想着什么。
魏修晏却似深受震动一般,回味着方才几人的话,嘴角微垂,眉心紧皱。
丹琴断断续续的低泣,在嘈杂之声中,显得更为刺耳。
魏修晏忽地摸了摸悬于腰间的挂饰,用力一扯,转身拔足便奔。
路上遇到一个牵着马的小商贩,他抢下缰绳,也不放马鞍,便飞身上马,绝尘而去。只留下惊觉手中已是空空的小商贩,前后左右张望,一脸焦急:“马呢?”
正当这小商贩拼命回想,自己今晨到底是不是真的牵了马出来之时,耳边传来随着马儿远去的清冷之声:“得罪了,稍后便回。”
黄录事急忙上前,掏出银钱安抚道:“我家阿郎有件急事,还望郎君不要见怪。”
那小商贩掂量着黄录事给的银钱,满意地点了点头。
微服公出,少卿竟搞出这么大动作,黄录事叹道,少卿再怎么着,也还是年轻人啊!
宋录事则仍伫立原地,目光划过江面上结伴而飞的水鸟,看向了不知何处的远方。
“愿为双飞鸿,百岁不相离。①”他轻声道。
这是这段不为人知的相思,最后的回响。
**
清欢小馆里,待杜时笙将猪蹄送上桌,韩言与昭义已又吃了许多香肠和猪肘。
昭义吃得高兴,对杜时笙的态度也热络了不少,看着她手中端着的猪蹄,笑言:“今日,又是猪肠又是猪肘,再加上猪蹄,真真是一顿全猪宴。”
说罢,三人都笑了起来。
昭义啃了一只香卤猪蹄,仍旧意犹未尽,有些犹豫,好不好再拿一个。毕竟,韩言才将将吃了半只。
杜时笙默默为昭义的食量点了个赞。一个猪肘子,一个猪蹄子,几根香肠,再加上七七八八的其他的菜,当真是这个小身板能装得下的吗?
回想起杨公和魏郎君吃起肉来的饭量,杜时笙心中叹道,啧啧,当官的都这般能吃,必是俸禄高啊!
“不知,杜娘子这猪蹄,是哪里的菜肴?”昭义决定压一压速度,开始与杜时笙攀谈起来。
杜时笙一怔,随即笑道:“这是儿家传的做法。”
后世之时,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吃法了,只是,又不能如实相告,只得如此说了。
昭义一听,便不再说什么。如若是外邦吃法,兴许还可问上一问,回去让府上庖厨效法,可若是杜娘子家传,那便不好再问了。
“那这些泗合国的吃食,杜娘子怎又如此通晓啊?”昭义用帕子擦了擦手,状似随意地问了一句,“某听小娘子说,是有一位泗合国的友人传授,不知这友人是何方神圣?竟如此通晓庖厨手艺?”
想起宗天启说起泗合美食时,那副双目放光的神情,杜时笙抿唇一笑,答道:“是一位泗合入大稷传教的司祭,对家乡吃食十分想念,儿便仿效他所描述,尝试做了几道来尝尝。儿不才,只学得形似,不知是否神似。”
“杜娘子谦虚了,老夫虽不通泗合的吃食,但却知道,这四方食事,大抵都是“好吃”二字。好吃便是好吃,去到哪里都是好吃!哈哈……”韩言擦了擦嘴上的油花,爽朗一笑。
昭义却若有所思,沉吟片刻,又问道:“那泗合的司祭,不知是姓甚名谁?”
杜时笙一怔,见他目光敏锐,有点像后世查户口的民警,一时不知是该说还是不该说了。
第94章
韩言见杜时笙犹豫,对着昭义笑道:“昭义,你这大理寺的习气,去了鸿胪寺之后,须得改改。这般问话,若是换了别的小娘子,怕是要花容失色了。”
昭义立时敛了面上肃然之气,略带一丝歉然道:“某这大理寺的习气,确实应当改一改了!”
杜时笙歪头打量了一番昭义,眸子转了转,原来是大理寺的官员,现下去了鸿胪寺,又是紫袍官员……难不成,他竟是——
思及此处,杜时笙秀目睁圆,有些惊讶。
**
话说魏修晏一路纵马狂奔,耳边不断回响着方才众人的话语。
“两情相悦,只是两人之事,若是谈婚论嫁,怕是要思量许多!”
“好女怕缠男……”
“站在这里畏畏缩缩的,像什么男人!”
聪慧如她,定然是要思量许多。她会不会,也是因为这些旁的,才不肯迈出那一步?可她又如何知道,即便她一辈子都是罪臣之女,又如何?自己便是脱下这身官袍,又如何!
自己若是这般轻易就放弃,还算什么
男人!日后,又怎能成为她的依靠?
人之本性,就是这般奇怪,那一份情谊,压在心底之时,还是小心翼翼,不敢流露出来。便是无意中的四目相撞,都会心跳加速,急忙躲闪。
可是,一旦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便如决堤的洪水,一瞬间倾泻而出。也不去计较情之所起,也不怕旁人瞧出,心中所忧所惧,皆是,她到底知不知晓自己的这番深情厚谊。
魏修晏此时,心绪澎湃,狠狠地踢着马儿。
那匹马自生下来,便是小商贩行商贩货所用,何曾被人这样骑着狂奔过?但它祖上原是良驹,只是马各有命,它出生后,便被迫蹉跎了。
今日,碰上魏修晏这般不要命的骑师,它便也发了狂,显示出了逐风追日的天性,一路撒欢儿狂奔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