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馐娘子创业记(美食)(23)
魏太夫人年近花甲,十几年前先后送走了自己的郎君和儿子,此后便郁郁寡欢,缠绵病榻,不思饮食,状态渐好,胃口却是一直不佳。
此时,魏太夫人正在外间罗汉床侧卧休息,门窗紧闭,一年轻郎君在旁侍候。
那郎君不是别人,正是大理寺正魏修晏。
见魏管事气喘吁吁抱着十几个纸袋进来,纸袋中热气腾腾的饼子,魏修晏问道:“钟叔这是去哪了?”
魏管事一边将卷饼交给太夫人的仆妇,一边解释道:“太夫人说想吃坊市卖的油条卷饼,某刚去了趟坊市。”
“油条卷饼?”魏修晏重复道。
恍惚间他想起来,好似听大理寺的几位录事提起过,某种新出的朝食。
年轻郎君们好似这几日一直都买这家的朝食,带到大理寺一同吃,他也未十分在意。今日自家太夫人也说要吃,倒是让魏修晏好奇起来。
见魏修晏目中似有探寻之意,魏管事便道:“杜娘子做了十几个,某想着咱们都尝尝,也分几个给厨房去研究研究,若太夫人日后何时想吃,让厨房直接做来便是。”
魏修晏点点头,拿过一个卷饼,见油纸袋子上面写着“杜氏卷饼”,微微笑了笑,也不知这杜氏是何人,油纸袋子做的倒是十分别致。
魏太夫人瞧了瞧,扶着魏修晏坐起身来。
一旁的仆妇赶忙拿过一个卷饼,正要喂太夫人吃,钟管事急忙拦道:“莫急,莫急,杜娘子说了,太夫人的是加了韭菜,没有猪肉的,不是这一个。”
“为何加韭菜?”太夫人好奇问道。
钟管事搔搔头,答道:“说什么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最为鲜美,让太夫人尝个鲜儿罢!”
太夫人听了,复又笑道:“好!”
仆妇便按照钟管事所说,将有韭菜饼子的卷饼拿来服侍太夫人吃。
“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倒是有趣。”魏修晏也尝了一个卷饼,自语道。
“何止有趣!举止言行可不像个坊市的商户,倒像个读过书的闺秀。那模样也俊俏得很,就是发髻,发髻有些不大适合……”钟管事也对杜时笙的锅盖刘海颇有微词。
魏修晏听后,眉心微蹙,问道:“卷饼摊子在哪里?”
“顺德坊东街口的杜氏卷饼便是,不过已经收摊了。”钟管事答道,一边疑惑地看着自家阿郎的面色,看阿郎这样子,是要办案?
魏修晏点点头,不再言语,又吃了两口卷饼,问道:“这是什么肉?”
钟管事答道:“听杜娘子说,是猪肉。阿郎可是觉得好吃?”
“嗯。”
什么?自家阿郎说猪肉好吃?钟管事简直怀疑自己的耳朵,阿郎从小到大,饮食上虽然从未让人操心过,但也未见明显喜好何物,更是鲜少吃猪肉。
没想到一个坊市的朝食摊子,竟然能被阿郎夸赞,钟管事又瞧瞧吃的津津有味的太夫人,也拿了一个卷饼狠狠咬了一口,这杜小娘子的厨艺,真是有过人之处啊!
魏修晏吃完卷饼,又瞧了瞧纸袋上“杜氏”的字样,便与魏太夫人告别上朝去了。
快到清明节,明显坊市人多了起来,卖清明团子的,卖柳条筐子的,卖纸鸢的,卖灯笼的都多了起来。
这一日,杜时笙特地晚出摊了一会儿。她想收摊后逛逛坊市,看看这些对她来说还算新鲜的玩意儿。
摊子刚摆好,便已有几人排队了,其中一位面皮白净,短髭须的郎君与杜时笙攀谈道:“杜娘子,往后都晚来些可好,某二人便日日都能买上卷饼了。”
说罢,还用手肘碰了碰身边站着的同样身着官服,身材略高的俊俏郎君。
杜时笙瞧了瞧这二位,貌似有点眼熟,似是之前是在收摊的时候见过两次。
第15章
却说这二位身着官服的郎君,一位年纪稍长,一位年轻俊俏,杜时笙觉得似乎略略眼熟。
“二位郎君若是怕儿收摊早,可提前跟儿预定,儿做好了找索唤给二位郎君送至上值之处。“杜时笙笑着答道。
既是当官的,还是殷勤些罢,毕竟有人好办事,这是杜时笙前世学来的。
“那可真是好极,谢过小娘子,某今日便定五份,明日请小娘子给某送到大理寺,找黄录事便是。”白面郎君说着,遍拿出一百文给了杜时笙。
俊俏郎君紧接道:“杜娘子让索唤找我们要钱便是。”
大理寺的官员?杜时笙又仔细瞧了瞧二人,笑眯眯道:“谢二位郎君照拂。”
那俊俏郎君面上一红,赧然一笑。
黄录事看着杜时笙熟练的卷着卷饼,问道:“小娘子这一片片的是何种肉?某吃了两次也未尝出。”
杜时笙将卷饼递给黄录事二人,答道:“猪火腿肉,腌制后以烟熏制而成。”
“猪肉?”黄录事有些惊讶,面上表情有些难以言说。
本朝人对猪肉的偏见,杜时笙是知道的。但是作为一个穿越人,杜时笙真的对猪肉情有独钟,因此,她觉得此时有必要为猪肉正正名。
“儿之前在书中曾看过一首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说的便是,猪肉便宜是因为位高权重富贵之人不屑于吃,而我们百姓又不会烹制。这怎么能是猪肉的错呢?牛羊肉实是太贵,儿现在,便是要好好烹制下猪肉,往后若是贫者解煮,四海皆可吃上肉,也算猪肉的功劳了。“杜时笙自然是不能直言,这是宋朝有名的吃货大文豪苏轼的名句,只好含混其辞地解释道。
“啊,哈哈……”黄录事和俊俏郎君听完都跟着杜时笙一起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