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珍馐娘子创业记(美食)(364)

作者: 小蚂蚁九九 阅读记录

阿昌说的没错,只是闭嘴的不仅是言官,还有城中的百姓。众人对魏郎君到底在同谁议亲的好奇,瞬间令闹鬼的传言破灭的渣都不剩。

“新妇?”杜时笙收回视线,终于看向了阿昌。

阿昌备受鼓舞,打开了话匣子:“这宅子里,原是走过水,死过人的,就连太夫人都说了,便是当真要住这宅子,也该推倒了重建,以免新妇心里别扭。谁知,阿郎却说了,当初这宅子的旧主,是京城中数一数二的风雅人物,当年多少府邸,都是按着这宅子去修葺的。日后,若是他携新妇来住,便要让她住这最好最精致的园子里。阿郎还说……”

阿昌看见杜娘子面色似乎红润了些许,便愈发放得开了。于是,他将阿郎那些令人肉麻的话,一字不漏的转述了出来。

“阿郎还说什么,风物如故,人事却新。他娶新妇时,定然早就将自己的心意说与新妇知晓了,新妇又哪里会计较这些。”

果然,杜娘子听了,眸中有细碎的光晕闪烁,似是一下子,便将疲惫的面容点亮了。

阿昌觉得自己的舌头愈发直溜,抚掌笑道:“这段时日以来,阿郎每日里又是当值,又要去陪娘子,还时时来此处监工宅子。当真是忙得很,连太夫人都说,总是好几日都见不到阿郎一面。可仆却觉得,在仆跟随阿郎的十几年中,只有这几个月阿郎笑得最多。”

阿昌找到了感觉,可惜手中缺一套快板,否则,他觉得自己都能去当说书先生了!

阿郎果然英明,竟然派自己带着杜娘子来!

杜时笙唇角含笑,打断了阿昌的话道:“阿昌,咱们去荷塘。”

看着与方才判若两人的杜娘子,阿昌并没有居功自傲,反而是有些后悔了。其实,方才他还是隐瞒了一点点的。他若不用“新妇”去替代阿郎原话中的“杜娘子”三个字,会不会效果会更好?

可是,没一会儿,阿昌就更后悔了。

他拿着一把铁锹,被杜时笙指使着,在荷塘的淤泥中,围着凉亭的一根廊柱挖个不停。烈焰般的日头,来不及蒸干他的汗水,却是蒸干了他衣袍上的泥土,每挖一锹,阿昌便能看见自己身上有泥土在“扑簌簌”地掉落。

可是,杜娘子却盯着一幅画,仍旧指挥着他不断地在廊柱旁,东南西北地挖着。

阿郎为何要派自己来这?为何不让长寿来!

口干舌燥的阿昌,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哭丧着脸,问杜时笙道:“杜娘子,咱们到底在挖什么啊?”

此刻,方从阿昌处知晓了魏修晏真心的杜时笙,好似打了鸡血一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容不得阿昌停顿半分。毕竟,他停顿一下,阿晏便可能就要在囹圄中多逗留一会儿。

“阿昌,再向东边挖挖试试。”

杜娘子无情的声音响起。阿昌不由膝盖一软,跪在了荷塘的淤泥中。

苍天啊!他到底要挖到什么时候?

这时,一只胖乎乎的大青蛙,忽然跳至阿昌面前,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这个满身泥巴的活物。

阿昌怒从心头起,抄起铁锹便狠狠向青蛙拍去。

叫什么不好,偏偏要叫“蛙”!不知道小爷我挖得都要累死了吗!

谁知,青蛙没打到,阿昌的铁锹却重重地砸在了那根廊柱之上,将廊柱砸的木屑飞起。青蛙却轻巧巧地跳到了一丈开外,静静看着阿昌,“呱呱”叫了两声,似是在嘲笑阿昌的笨拙。

阿昌正要让这只蛙兄瞧瞧自己的厉害,却忽然听见杜时笙兴奋地唤他:“阿昌,把那块石板拿来!”

石板?哪来的石板?

阿昌有些不解地四下张望着,却忽见那根廊柱被砸坏之处,隐隐露出了乌黑色的一角。他仔细看去,还真的是一块石板!

阿昌拿起铁锹,对着那廊柱又砸又挖,终于将石板弄了出来。

当他从淤泥中爬上岸去,将那块石板交给杜时笙时,双腿一软,瘫坐在了地上。

看见杜娘子对着那块石板蹙眉不语,似是仍然没有要打道回府的意思,阿昌将铁锹一扔,躺倒在地,生无可恋道:“杜娘子,仆实在太累了,歇一歇……”

杜时笙没有理会阿昌,她拿着那块石板,再次无语问天——这石板上只记录了许多数字,其余什么也没有!

这是什么?摩斯密码吗?

杜时笙脑海中闪过了无数前世看过的谍战片,那些伟大的地下工作者,若是得到这样一串密码时,手头似乎都有一本书,或者,一份报纸?

“唉……”杜时笙重重叹息了一番。

不过,她隐约记得,梦中阿娘似乎还告诉过她,在西院墙中,有着关于她身份的秘密……

“阿昌,你在此处守着,儿去去就回。”

杜时笙拿着石板,撇下四仰八叉瘫着的阿昌,抬脚便向西院走去。

可是,当她看见整整齐齐的西院墙时,杜时笙又犯了难。时日有些久远,她已经记不得阿娘所说的,是哪一块墙砖了。

这面院墙,隐匿在一株榕树之下,是以,其上并没有太多岁月的痕迹。只有几道用刀刻的横纹,深深印在了墙砖之上,然而,直到四尺高,横纹便也不见了。

这是一个孩童身高的记录。

杜时笙想起,在梦中,阿娘曾一边在墙上刻着横纹,一边夸赞着她,阿蓉长得真快,才三岁便有三尺半了。

三岁的她颇为自豪道,将来,阿蓉要长到那株海棠一般高!

眸中似是升起了水雾,杜时笙忍不住眨了眨眼睛。

她在每一块墙砖上敲了敲,终究还是一无所获。除了院墙上没有抹平的泥土外,当真是没有特别之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