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珍馐娘子创业记(美食)(39)

作者: 小蚂蚁九九 阅读记录

杨文御见他们要走,立时觉得神清气明,忙拉着魏修晏将二人送至衙门口。

御史中丞一路出了大理寺,也不和门下侍郎道别,兀自上了自家马车。交代车夫尽快回府之后,他便独自在马车中闭眼扶额,这个门下侍郎,与魏修晏比起来差的简直不是一星半点!到底是魏太傅的孙子,方才那个气度,当真有当年太傅之风,若不是政见不同,还真是想结交一下这个后辈啊……

杨文御和魏修晏回到堂上,想到方才御史中丞的一番话,这便是只给三日时间,必须破案才是,杨文御长吁口气,转头看了看魏修晏,他面上仍是一副清冷之色,似乎,还有一丝丝蔑色,杨文御摇摇头,心道,还是年轻的后生啊,藏不住心思。

“某近日偶感风寒,折腾了半日,实是有些力不从心,此案,劳魏卿费心了,三日之内,务必要抓住真凶。若有何难处,遣人来找某便是。阿……阿嚏……”杨文御送走了两个瘟神,一时间只觉得足下发飘,身上不自在起来,便将案子交给了魏修晏。

“杨公好生修养才是,某此刻便带人去细细勘查现场。”魏修晏插手一礼。杨文御虽是个老狐狸,但是在大理寺日常事务中,也是十足放权给他,并且从无冤假错案,屈打成招的行为,他便也对杨文御有几分敬重。

杨文御点点头,目中似有深意,想再交代几句,但终是叹了口气,拍拍魏修晏的肩,自回家去了。

魏修晏叫来黄录事和宋录事,安排二人去细细审问葛萨,务必要将葛萨今日所见所闻所遇之人一字不漏的记录下来。自己则带着几人去荣康坊查看案发现场。

待他到达广贤楼案发的雅间中,东方已是泛起鱼肚白。魏修晏站在阁窗边,从鱼袋拿出昨夜在翰苍坊灯市买的泥塑兔子,只见兔子底座上刻着四个小字“不离不弃”。他又从袖中拿出在厉坛捡到的小物,也是一只泥兔子,底座写着“莫失莫忘”。正是杜时笙在给巧环喂水之时从荷包中滑出的兔子。

他将两只小兔放在手心,只见它们一高一矮,一立一坐,甚是可爱。那卖泥塑的商贩说,这泥塑本是一对,另一只已经被一个小娘子买走了。他眸光闪动,厉坛之上只有杜时笙和巧环,这泥兔子必是她遗失的。

这世上,难道有轮回转世?如若没有,为何能有人与阿蓉这般想象?

魏修晏想到这,自嘲地勾了勾嘴角,眼底渐渐浮现出悲凉之色。

“寺正,饭菜和酒水并没有毒,但却只有一只酒杯。”

有人来报。

“嗯,瞧瞧去。”魏修晏收回目光,语气又变得清冷起来。

第二日,杜时笙被鸟儿喈喈之音吵醒。昨夜睡得晚,今日又没做准备出摊,她直睡到日上三竿,方懒懒起床。

她坐起缓了片刻,脑子逐渐清明起来,想起昨日丢失的泥塑,仍然可惜至极。

想起那只一见倾心的小泥兔,杜时笙几乎是立时决定,今日再去一次荣康坊。

经历了昨日的热闹,荣康坊今日又恢复了往日的富贵高雅,不再有层叠不休的叫卖之声。除了空中时不时随风飘走的断鸢,几乎以为这清明节似乎已经过去许久一般。

杜时笙找到昨日那花灯摊子的位置,果然那商贩没有出摊。那花灯摊子附近是一家茶肆,杜时笙上门打听茶肆的伙计是否知道花灯摊子何时还能再来。没想到,茶肆内的人均摇头不知。

杜时笙心内遗憾沮丧,正没精打采的准备回家,忽听到一人叫:“杜娘子!”

杜时笙循声望去,见一身着石青色襴袍的郎君正笑吟吟看着自己。

第25章

杜时笙在荣康坊寻那泥塑匠人之时,遇到了以为郎君与她招呼。

“杜娘子,可巧今日来荣康坊转转?”那郎君不是别人,正是前几日刚结识的何青。

杜时笙点头一礼,说道:“儿正要回去。”

何青见她兴致缺缺的模样,全不似那日的神采飞扬,关切道:“杜娘子可是有何烦心之事?不妨说来听听,某或许可以帮拂一二。”

杜时笙抬眼看了看他,见他面上全无调戏之意,便直接答道:“儿昨日在这里的花灯摊子上买了一只泥塑,不想却遗失了,本想今日来再买一个,却不见花灯摊子了。想来那商贩也不能日日在这荣康坊摆摊的,只是,儿实是喜欢那只泥塑,心内遗憾不已,许只能明年清明再来买了。”

何青本也意识到自己急中出错,说话造次了,立时面皮红热起来,正在思索该如何解释才好,听到杜时笙大大方方解释,尴尬之情稍减。

听完她的描述,何青侧头凝神思索一阵,问道:“那商贩可是身量不高,皮肤黝黑,颌下须髯十分特别?”

杜时笙立时眸中闪光,点头道:“正是!何郎君可是认识这个商贩?”

何青见她情绪好转,微微笑道:“也不算熟识,有过几面之缘,他姓温,是一个烧制泥雕的匠人,并不在城中居住,偶尔会来摆摊卖些泥雕换钱。去岁他去过翰苍坊几次,与某聊的甚是投缘,不想他此次清明来了荣康坊。娘子放心,去岁某与他约定,今年六月初六同饮某去年埋下的枣子酒,届时某便遣人去唤娘子来铺子,与他定制泥塑便是。”

杜时笙听完,心中烦闷一扫而空,立时抿嘴笑道:“多谢何郎君!”

何青见她眉眼弯弯,粉面桃腮,明丽不可直视,视线忙躲闪了一下,白皙的面庞染了淡淡红晕,道:“杜娘子客气了。”

杜时笙并未发现何青脸上的红晕,接着说道:“六月初六,儿也做些下酒菜给二位郎君送到铺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