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雁(17)
六年前他们去世后,他便在王府小院里种下一棵梨树。
就算三年前他搬到了西园,也会偶尔去看看那棵梨树,默然相对许久。树叶随风摇摆,沙沙作响,仿佛在悉心叮咛。梨花簇簇如雪,他总是恍惚觉得,他们还在树下看花。
几度春秋,梨树愈发挺拔,愈像一名不能言语的老友。
他从未对第二个人说过这番心情。
卫柏睁开眼,盯着她研的墨汁。
这几年,常有官员或士族,拐弯抹角地给他送女人。他很不喜欢卧榻之侧躺着别有用心之人,回绝了无数次。如果她在刻意接近自己,那她所做的每一步都很成功。
从没有人这么成功。
她的话语,像一颗颗投进心湖深处的石子,总能激起难平的涟漪。
本打算放任她接近,以看出更多端倪,今日却差点被她弄得心神不宁。
不过,她好像在有意引他注意汝平……从戏文到酸梨,一番动作,都情真意切。若她背后当真有人指使,又会是谁呢?
卫柏捏着手,清晰的筋骨在手背起伏。他重新冷静下来的眼神,锐利如宝剑寒芒。
第10章
顾雁退出书阁,与另一名侍从安静守在门外。
秋风阵阵,树林枝叶摇曳,池塘波光起伏。周围不时有宿卫巡查,他们却没发出任何脚步声,可见训练有素。
站得百无聊赖之际,她想起来,方才草草瞄到一封简州牧的奏疏,呈报今年拆除了八座玄阳祠……顾雁忽然一个激灵,想到如何解决宋夫人的经书了!
想不受制于人,便要先发制人!
地方州郡正在执行私祭禁令,宋夫人公然奉经,便是在打禁令的脸。卫柏不管后宅,不知道宋夫人要奉经。得让他去阻止,她自然就不用抄经了。毕竟这厮是一把趁手的刀。
那怎么让他知晓呢……她主动去说,定又会被他审视,还显得在挑拨他和宋夫人的关系……不太妥……
一个主意渐渐成形,但眼下值守不能随意走动,她只好忍耐着。终于熬到其他侍从来换值,顾雁忙不迭奔回房,摆出笔墨,开始抄写《无量玄阳经》。
“无量玄阳,四方咸服。天地昭昭,兹佑太平……”
门口“咚咚”声响。
顾雁起身开门。外面是个十七八岁的陌生女子,腼腆问道:“你可是容娘?”
“嗯。你是……”
“我叫石榴,与月姑姑是同乡。”女子的圆脸红扑扑,羞涩一笑,漾起两个梨涡。
顾雁想起来,张娘子说有个同乡,以后可以互相拂照。这个张月,信递得还挺快。“快进来坐。”
一番交谈后得知,石榴是王府后宅的洒扫婢子,平时受王媪管束。她父母早逝,和张月是远亲,算辈分得叫声姑姑。今日接到传信,特意过来寻容娘说话。
石榴瞧见案上铺开的经书:“你在抄书?我妨碍你做事了吧?”
“不妨不妨,”顾雁又解释了抄经一事。
石榴担忧道:“抄得完吗?要不我帮你,只是……我只认识几个字,只怕抄得不好。”
“那倒不必,”顾雁咬了咬唇,“不过,我确实想请教一事。”
——
第二日下午,顾雁捧着一道卷轴,匆匆走在西园偏僻处的溪流岸边。
仍有宿卫远远在暗处盯梢,她在书阁做完活,特意赶在颖王回府前退了出去,回寝舍去拿抄好的《无量玄阳经》前两卷。
昨日她已朝石榴打听过,颖王回府后,严义通常会去宿卫值守房巡视一圈。前方不远的一架石桥是他过去的必经之路。
她打算“巧遇”严义,闲聊几句,不经意透露宋夫人奉经一事。以严义对颖王的忠心,定会向其转告。思来想去,他最适合当这个“告状人”。
结果她正出门时,碰见了仆役管事,先问她去哪里,又问她书架洒扫了没有,笔墨准备了没有,地板擦净了没有……她耐心答了。他又嘱咐她不可敷衍,谨记规矩……顾雁心急如焚,好不容易捱走了管事,便赶紧朝石桥赶来。
这一来便有些晚了。碰不到严义,这番计划就不顶用了。
顾雁匆匆踏上石桥。刚上桥顶,她一眼看见,前方蜿蜒小路深处,严都尉的高壮背影掩映在树影间。
太好了!
她三步并作两步地迈下石阶,“严都……啊!”刚唤出声,她忽然脚底打滑,身子猛地失去平衡,她迅速攀住手边的石桥栏杆,才堪堪稳住没有摔倒。
桥上石阶常年被踩踏,十分光滑,她走得太快不曾注意。
刹那间,一股钝痛从后腰袭来,蔓至四肢全身。她手腕一时脱力,“扑通”一声,卷轴落入桥下溪水中。
“嘶……”顾雁缓了缓,竭力伸头望向桥下,眼看卷轴随水流走,在一堆水草中跌跌撞撞,最后卡进一个石缝。但就这么轻轻一动,她便觉腰骨似要裂开,只好全身僵硬紧绷,仿佛被定住一般,攀住桥栏咬牙忍耐着。
一阵急切脚步奔到近前。
“容娘子?”严义惊讶问道,“还好么?什么掉进水里了?”
很好,成功遇到了严义,虽与设想过程略有区别……
顾雁忍痛背出准备好的说辞:“是宋夫人令我抄的,在先王祭礼上供奉的《无量玄阳经》……我抄好两卷,想请夫人先看看能否得用……只是方才不小心,让经书掉进了水里……”
最后一句是临时加的。
“啊?”严义纳闷,“好端端地,经书怎就掉下去了?”
顾雁羞愧地将头埋向栏杆,开始临时发挥:“这下糟了,经书都打湿了……玄阳天君在上,千万莫怪罪于我……宋夫人本是虔诚供奉的,都是我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