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雁(52)
待卫柏说完,他走下祭台。然后在程仆射的带领下,百官陆续上台,敬拜巨石,感念玄阳。过程很是无聊,顾雁都看得开始昏昏欲睡。
忽然,远处看热闹的人群里,突然冲出来一名白发老翁,跪在地上哭天抢地,飞快喊道:“他们拜玄阳,是为了拆玄阳祠呐!玄阳天君在上,请救救我们吧!若是没有玄阳祠,以后我们再饿得要命时,要去哪里求天君保命啊!”
老翁嗓门之大,哭声之凄厉,引得所有人全部看向他。包括颖王和百官在内。附近正拦人的两个汝阳府兵大惊失色,连忙过来架起老翁的胳膊,要把他拉离此处。
顾雁精神一振,踮起脚看向远处。
竟然敢在颖王拜祭祥瑞时闹这么一出,这老翁什么来头,不简单啊!
难道又是刺客,想趁乱刺杀?
她浑身一凛,连忙看向站在祭台下的严义。他一动不动,依然手扶佩剑,只凝神盯着老翁,竟不见警戒神色。这与往常太不同了,以前但凡有莫名其妙的人出现在颖王面前,严义会第一个冲上前拔剑。
不对劲。
顾雁环顾周围,发现本该迅速戒备的神鸮营宿卫,全都站在原地,正全神贯注地戒备周围。有些宿卫,甚至都没往老翁那边看。最紧张的,只有汝阳当地的兵卒。剩下的官员和百姓,多是疑惑或好奇。
这时,卫柏忽然上前几步,沉声道:“放开他。让他说清楚,今日为何来闹。”
两个府兵正拖着老翁,只好放开了手。老翁感激涕零地重新跪地,朝颖王伏拜见礼,然后开始讲述。
“老朽绝非故意破坏殿下的祭礼!只是担心我们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啊!如果再遇到两年前那样的大雨,我们都被调去收其他田地,来不及收自己的屯田,结果颗粒无收,只能靠陈年存米果腹。吃了几顿,就再也撑不下去,饿的饿,病的病。”
卫柏静静听着这些话,面色不改。
而正在祭台上的程仆射,骤然面色一变。
顾雁微微眯眼,有点意思啊……
第27章
老翁一言如惊雷炸响。
在场官员面面相觑,百姓们开始交头接耳。
程仆射的脸色阴沉似乌云:“一派胡言!”
卫柏瞥了他一眼,继续看向远处百姓。这时,人群中走出一对年轻夫妇,互相搀扶着,朝祭台跪下。
“颖王殿下,请听草民一言!方才李翁所言,句句属实!”
顾雁愕然睁大眼,是曾经赠她酸梨的那对夫妇!
就算过了近两年,她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们!
夫妇俩见颖王轻轻颔首,便你一言,我一语,讲述起一桩桩往事。顾雁诧异转头,看向祭台。卫柏仍面色平静,注视着热闹非凡的场下。
顾雁的心海逐渐泛起浪涛。
赠梨的夫妇,汝平郡的屯田,两年前的大雨,淹没的粮食,病死的孩子,香火旺盛的玄阳祠……电光火石间,所有线索都串起来了!
今日祭礼上,有屯田民突然站出来喊冤,绝非巧合。
这对夫妇也刚好出现,更非巧合!
能在背后操控这一切的,只有一人,颖王卫柏。
他听过酸梨的故事,知晓那场大雨,看过汝平粮账。后来,顾雁再没听他提起,还以为没了下文。没想到,后手竟在这里!
天降谶言、亲自拜祭、发布赋文、收拢民心,只是第一步。
而后环环相扣,安排屯田民喊冤,撕开汝平郡腐烂的粮账,摊在青天白日之下!
那对夫妇说到怀里渐渐冰凉的孩子,不禁潸然泪下。周围许多人听着,悄然抹着眼角。
卫柏看向程仆射:“孤记得,汝平郡的典农中郎将,是府上的大公子吧?”
典农中郎将,负责一郡屯田事务的官员。
程仆射惶恐不已,撩袍朝祭台跪下:“臣即责令汝平太守严查此事!若犬子犯错,臣绝不姑息!”
卫柏只道:“先前,孤接到奏报,赈灾募粮使在汝平遇到了重重阻力。没想到作为屯田大郡,汝平如此缺粮。但孤昨日一路行来,见道旁沃野千里,麦田金黄,怎么看都不像缺粮,这就奇了。”
他眸色倏尔冷冽,盯着台下官员:“试问众卿,粮食去哪了?”
程仆射抬袖擦着额上冷汗。其他官员慌忙跪下,皆面色紧张,交流着眼神,不敢言语。跪在队尾的程家大公子,脸色已苍白如纸。
“但孤相信,”卫柏忽然话锋一转,目光里寒意散去,声音变得和煦,“募粮使当不会空手而归,灾民定会安然过冬。你说是吗?程仆射。”
程仆射连忙伏首:“臣万死不辞,定不负殿下期望!”
“找些失踪的粮食而已,程仆射言重了。”卫柏温和一笑。
随后,又有屯田民站出来,哭诉过往遭遇。颖王吩咐神鸮营宿卫将他们带走,安置在营里,他将亲自询问。
“诸位放心,孤既承玄阳天君托付,定会给大家一个交代。”卫柏缓缓说着,丝毫不见烦躁。
“多谢颖王殿下!”
“殿下千岁!”
百姓们感激涕零,纷纷跪下谢恩。
不知谁先喊了句:“烈烈玄阳,授命于颖!”
一时间,神鸮营严义为首的宿卫们,震声齐喝:“烈烈玄阳,授命于颖!”
紧接着,官员和百姓们也躬身赞颂起来。
昼日当空,喊声此起彼伏,回荡在青山旷野之上。
卫柏负手而立,目光透过微微摇晃的冕上九旒,俯视着伏拜的众人。
颖王营帐旁,顾雁抱着双手,看着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