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名著同人)在北宋造反的日子(103)+番外

作者: 想见江南 阅读记录

再加上金人这时候也缓过劲来,领了一小支人马攻打幽州。五天,幽州城破,辽国高层死得死,逃得逃,再也威胁不到宋人了。

就这样,大宋明明惨败,结果最后却莫名其妙赢了。

消息传到汴京,朝野上下都沸腾了。

不去管之前死了多少士兵,自打石敬瑭献上燕云十六州,至此已经过了小两百年,宋朝几代君臣的努力,今日实现了!

皇帝赵佶甚至已经幻想起自己青史留名,被后世敬仰的样子,有不少臣子甚至拍马屁请求官家去泰山封禅,以彰大宋国威!

封禅的事情先放在一边,眼下还有最重要的要解决。

虽然幽州城打下来了,但有些尴尬的是,并非宋这边打下的,此时宋廷想起了之前被搁置在一边的盟约,便厚着脸皮去跟金人索要。

金人都要被气笑了,好嘛,拿我们当傻子耍。但是,让此时的金国才刚成立几年,他们只懂打仗,不懂治国,皇帝完颜阿骨打,没事儿的时候还要帮家里放羊。辽国的疆土太大了,西北边还有许多残存势力,包括辽国的皇帝天祚帝也没抓到,所以留着幽州其实也没什么用,但又不甘心就这样送过去。于是便提出宋朝要用钱来买,每年交岁币一百万贯。

这个金额不算低,但宋朝这边依旧捏着鼻子答应了,如此幽州才算彻底回归宋土。

赵佶高兴坏了,整整几日大摆宴席,甚至连上早朝都勤快了许多,只为多听一听臣子们的马屁。

当然了,以蔡京为首的奸臣们也并未让其失望,对着赵佶简直要夸出花来。

不过,高兴归高兴,朝廷再烂,也总还有做事的人,老将军种师道某日突然上书,表示山东、江南等地流寇四起,更有赵淳楣、宋江、方腊三股较大的势力,都杀了不少朝廷命官,如今既然从北方战事腾出手来,应该尽早处理才是。

赵佶正在兴头上,冷不丁被泼了头凉水,脸色顿时冷了下来,看着底下垂垂老矣的种师道,阴阳怪气道:“种将军不是致仕退休了,怎么如今还在朝堂上?”

种师道今

年已经七十二了,出身名门,这相当于在众人面前抽他耳光,周围有相识的已经纷纷别过脸不忍再看。

种师道沉默不语,半天,开口道:“国家有急,臣等处理完手上的政务,立刻就回家养老。”

赵佶也知道太苛责名臣传出去不好听,于是漫不经心地转头对文武百官询问意见。

北宋虽然起义不断,但其实都没怎么成气候,因为宋朝掌握着独门法宝——招安。

哪怕只是几十个人,扛着锄头闹事,宋朝一般也不杀他们,而是将他们弄进军队,好吃好喝供应着。所以眼下的这三股势力,如果按照宋的一贯手法,应该也是把首领封个小官,其余的打散混入各地。

但他们杀了朝廷命官,那又是另外一种说法了,再窝囊的朝廷也有底线,面对这种匪徒,除非是对面强到不行,一般都是要打一打的。更何况大宋刚刚收回幽州,自诩武德充沛得爆棚,信心非常足,就算三个同时打不现实,但最起码可以拿下一个!

大家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将目标锁定在梁山上。此举主要有三点,第一,虽然同为山东,但赵淳楣所占据的地盘主要集中在半岛,而方腊更是只在江南一地作乱。这两处都不像济州,身处中原,距开封不过几日马程,从自身安全的角度,也是梁山更紧要。

其次,抛去刚有苗头,还不太成气候的方腊,二龙山虽然杀了几个朝廷命官,但今年的赋税却还正常上交,这就给了宋廷一种“还可以谈”的感觉,而梁山素来凶恶,一出手就是下死手,相这种穷凶极恶之徒,想要招安怕是要费些力气。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朝堂上的蔡京、高俅等高官都与梁山有些私人恩怨在里面,比如高俅就知道梁山上二把手是自己当年追杀了一路的林冲,秉着斩草除根的理念,梁山也不能活。

期间宿元景宿太尉曾经跟梁山打过交道,还收了他们的谢礼,对梁山印象不错,原本有心为他们说话,结果最近不知道从哪儿流传出一首歌谣,说他宿元景跟梁山好汉们一见如故,已经结为异姓兄弟。为了避险,他只能低头不再言语。

最终事情敲定,朝廷派出几员大将,点好人们马等天再暖些便正是出兵!

……

花荣最近一段时间很烦。

也不知怎么,山上好多人突然对寨主的婚事伤了心,杨志这个憨货天天跑到扈家献殷勤,武松负责捣乱,鲁智深逢人就讲赵淳楣要跟自己出家。

他不希望赵淳楣出家,也不想对方成亲。

鬼使神差的,他再次想起了那个赵淳楣是女人的荒谬传言。

对于这件事,花荣知道的要比山上其他人更早些。

他与宋江是过命的交情,只不过自打几年前宋江在二龙山众人面前尊严扫地,自己又选择跟着赵淳楣后双方就很少联系了。

前段时间,他冷不丁收到了宋江的来信。原本花荣还挺高兴,然而等打开信看到里面写的什么,面容瞬间便冷下来了。

一言不发地将信烧毁,并嘱咐管事花福,以后再有梁山送来的信不要经人手,直接送到他这来。

花福从小就伺候家里郎君,很少见其发这么大火,想要劝说却又不敢,心中埋怨那宋江几句,转身离开了。

等管事走后,花荣站在原地,好半天,狠狠给了自己一巴掌。

他刚才的火,只有一半对着宋江,更多的其实是因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