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同人)在北宋造反的日子(144)+番外
赵桓脸色惨白,颤颤巍巍说不出一句话来。
张叔夜闭上眼睛,片刻后,强忍着身上的疼痛命人准备好铠甲,收拢了剩下的兵马,安顿好皇帝,出去与人做最后的决战。
东京城陷落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二龙山,对于这种能震骇史册的“靖康奇祸”,所有人都觉得十分费解。
其中如林冲杨志这种传统武将,更是对朝廷听信郭京这样的神棍破口大骂。而赵淳楣盯着战报,却十分平静,面对身边人的愤愤不平,赵淳楣摇了摇头。事实上,宋廷上下都不是傻子,打仗跳大神这种操作,只是无奈之举,但凡有真正的军队,谁会去指望跳大神。
这种离谱的操作并不是弱智,只是心态被打崩了之后的癫狂之举。而面对如此癫狂的朝廷,二龙山又该如何做呢?
第70章
京城,正月的风跟刀子一样,夹杂着雪雨,刮在人身上带来刺骨的寒冷。
当然了,再冷也没有人心冷。
赵桓裹着薄薄的一层被子,缩在土炕里,脑中不断回忆着这几天发生的一切。他不知道,明明就在不久前,自己还是大宋天子,刚刚铲除了父亲的残余势力,乾纲独断,怎么转眼就到了今天这样的地步。
时间回到两个月前,坚守了许久的外城破后,张叔夜收拢残存的兵马,掩护皇帝与几位大臣高官撤退,自己强撑着病体作战,终究还是不支。
不过金人不知怎么的,并未着急攻打内城,反而如猫戏老鼠一般,将内城围起来不断骚扰恐吓,最后竟然收兵决定议和。
听此消息宋廷这边大喜,立刻派宰相过去和谈,然而金兵主帅完颜宗望与完颜宗翰对此却不满意,直言宋人无礼诚意不够,要求太上皇亲自前去商议。
赵佶这阵子确实是消停不作妖了,但也不意味着会老老实实听儿子摆布,面对赵桓的请求,气得破口大骂,最后没办法,赵桓只能以皇帝之身出城去金人帐内和谈。
等见了金国两位将军,赵桓携一众臣子百般讨好,乖乖上表称臣。金人让他们面北而拜,以尽臣礼,宣读降表。当时风雪交加,大宋君臣受此凌辱,皆暗自垂泪。
最终,金人索要“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除此之外,完颜宗望还提出了个在众人眼中很奇怪的要求,他知道灭了郭药师的是大宋的一位宗姬,要求宋朝这边将人交给他。
赵桓听罢一喜,之后又陷入忧虑,苦着脸道:“那赵淳楣狼子野心,身在青州根本不听我调度,将军的命令我就算有心也无能为力啊。”
完颜宗望听罢不悦,黑着脸扫了赵桓几眼,直把他看得心惊肉跳,半天,冷冷道:“既然如此,那我要一万马匹,当是那人的交换了。”
赵桓大惊,在他心中,赵淳楣一介女流怎值一万匹马!想要反驳又迫于对面威慑,只好捏着鼻子应下。回去之后命手下全力搜刮京城,来满足金人的条件。
但无奈一年前金人来的时候,京城已经被掠夺过一遍,本是应该休养生息的时候,根本无法凑齐,整个开封,所有的马都贡献出来了,也不过七千多匹,上交之后大宋高官们只能走路去上朝。
可即便宋廷已经如此低三下四的逢迎金人,对面依旧不领情,因着赔款数量与预想中相去甚远,金国将军大怒,要求赵桓再次前来谈判。
因为已经去过敌营一次,赵桓虽然不愿,但还是听命前往了,结果才到就被金人扣下了,他们手里捏着大宋的最高统治者,要求宋廷继续上交赔款,否则就不放人。赵桓甚至连宗翰、宗望的面都没见到,就被关进小黑屋,整日以泪洗面。
皇帝被人家当成人质,大臣们自然要想办法救命,可眼下京城里实在是掏不出半点钱了。金人知道后表示,即使没有钱,但不是还有别的吗。祭天礼器、天子法驾、各种图书典籍、大成乐器等等都能抵押。于是宋廷无奈,又将皇城搬空,即便如此,依旧不够。
闹到最后,诸科医生、乐工、以及各种工匠也被劫掠,当然了,妇女也少不了,闹到最后,就连臣妻宗妇、帝姬宫女,甚至连皇帝的嫔妃都被拉出去抵债。
连皇室都这样,更不用说黎民百姓了,不少人不堪受辱,纷纷自绝于家中。但是尽管宋朝君臣对金人如此俯首帖耳,对面还是觉得不行,无论是赵佶还是赵桓,这两个当皇帝的时候与金国的交往皆反复无常。
事实上,金国虽然出兵侵略宋朝,但对宋本身并未有太大“恨意”,毕竟之前双方都没什么接触,留着宋这只肥羊持续地输送岁币也不是不可以。但对于已经被自己灭掉的辽国,金人可谓恨之入骨。所以当赵佶赵桓这对父子都开始勾搭辽国残余势力的时候,基本上已经被判了死刑。
对于已经千疮百孔的开封,金国也没什么兴趣占领,但又不想让老赵家继续当皇帝,于是打起了其他人的主意。选来选去,完颜宗望挑中了之前被宋廷排挤,派到自己帐里当人质的宋朝宰相张邦昌。
张邦昌去年与康王赵构一并去往金国,此番伐宋,充当交流使者也跟着过来了,算是金国比较熟悉的宋人了。于是在简单商议过后,完颜宗望、宗翰做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废除赵桓帝位,改立张邦昌,建国号曰“大楚”。
此消息一出,整个中原都沸腾了。
……
二月二,青州。
虽说千里之外的东京已经沦陷,但由于古代交通信息不发达,在山东半岛上的百姓也没什么实感。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因为来此地谋生的人越来越多,地价米面略有上涨,但因着二龙山最近忙着修路修城墙招了许多人,给的工钱还不错,两相也就抵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