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名著同人)在北宋造反的日子(166)+番外

作者: 想见江南 阅读记录

赵淳楣笑了笑,“倒也不奇怪,我相信秦桧当时反对金人,誓要保家卫国的感情是真挚的,伴随二帝北狩,也是报了必死的决心,但这就是人,人总是会高估自己的决心,高估自己在面对生死抉择时的能力。”

李清照听完愣了愣,接着有些复杂地看向赵淳楣,这些东西,哪怕是久经官场的父兄都很难解释清,对方年纪不大,还是位女子,看待事务却有如此的洞察力,也难怪能走到今日之位。

面对这样的英杰,李清照觉得自己再掩饰也没意思,直接了当道:“禀官家,秦桧虽然为害家国,但他妻子与我乃是亲眷,现在人在金国,生死不知。日后若是能回来,奴家斗胆,还请官家看在王家几代忠良,饶她一命。”说罢就要行礼。

赵淳楣连忙将人扶起,说实话,虽然王氏跟秦桧一并被罚跪在岳飞像前,但作为一个古代后院女人,她能做的其实有限。自己向来不愿用还没发生的事给人定罪,哪怕是对待秦桧,在发现其叛国前也始终客客气气。搞什么株连就更不可能了,当即答应了对方。

李清照感激地谢过。赵淳楣又顺势提出希望对方能留在宫中当女官。

“这……”李清照迟疑了,半天,有些为难道:“蒙官家看中,本是三生有幸,但一是奴家于政事一窍不通,冒然上手怕是耽误了国家大事,二来奴与拙夫的《金石录》尚未校勘,

还需要时间整理,三来,奴少时习文,于诗词一道自认略有成就,一直以来都想收个女弟子继承衣钵,所以实在是抽不出身来,还请您宽恕。”

赵淳楣对此也表示理解,只不过她上辈子去浙江金华李清照纪念馆旅游过,还特意查了一下这位女词人的生平,并未听说女徒弟一事,于是便有些好奇地打听。

说到这里,李清照也非常郁闷,她这么多年跟随丈夫赵明诚到各地任职,也见识过不少有灵气的少女,但每次提出收徒,都被其父母以“才藻非女子之事也”为由拒绝。次数久了,连她都不免泄气。

赵淳楣听罢哈哈一笑,表示这有何难,她刚好想办个女子学校,教些诗书读写一类的,以此选拔一批近身女官,倘若有李清照这种扬名天下的才女在,那愿意把女儿送进去的人想必不少。

李清照颇为意动,但还是有些犹豫,“这可行吗?”

“交给我吧,”这件事在赵淳楣脑子里已经谋划许久了。

虽然在她身边已经有不少女性管理者,但这些基本上都是跟着她在二龙山起家的。青州她经营多年,平民百姓看到女儿进工厂能多份技能傍身赚钱,在利益的趋势下愿意让她们抛头露面。但想要将此事推广到全国,还是费力了些。

毕竟有钱人不愁吃穿,送女儿进厂打工什么的也不太现实。不过若是跟名家学些诗词倒是还好说,刚好赵淳楣才登基,也算是向新皇交投名状了。

不管怎么样,让女性都参与到社会工作中这一步总要迈出去。

解决完这一切,赵淳楣终于决定班师回京。这一路跟随她的散兵们,除了留下几个在重镇驻扎,剩下的也跟着她去开封。

经过小半年的修整,东京城如今已经渐渐恢复了生气,百姓过了几天安生日子,对比起之前,倒是念叨起新皇帝的好来。尤其听说夺回了太原城以及北方部分领土,更是士气大振。

所以,当赵淳楣进城之时,出乎意外的受到了全城的欢迎。

而这种民之所向,也给百官们留下来深刻的印象,许多原本还有些跃跃欲试的地方官员见此也暂时消停下来。

都当上皇帝了,再像之前那样住外面的府邸终究是不合适,最终在臣子的请愿下,赵淳楣搬进了宫廷。

北宋的皇宫是出了名的小,其本就是五代时期后梁的皇帝根据自己称帝之前的王府改的,后经历后晋、后汉、后周三个短命王朝,由于时局动荡和国力匮乏等原因,对皇宫也只能是因陋就简、惨淡经营了。

宋太宗倒想是对皇宫进行扩建,然而因为皇城脚下的百姓不愿意迁居最后只能作罢。宋徽宗好奢华女色,有封号的妃子都不知凡几,更别他伺候他的宫女太监,一大群人将宫里挤得满满登登。

然而现在这些人都被金兵掳走,光赵淳楣一个,反倒衬得皇宫宽敞了起来。

赵淳楣虽饮食起居不用人伺候,但这么大的地方,总要有人打扫维护,于是便从民间寻了一批曾经在宫里伺候,后因年纪大了被放出去的老人,许以不错的报酬,让她们继续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除此之外,还请孟太后搬进来清仁宫。

老太太虽然是被皇室伤透了心,但经过这些日子与赵淳楣的相处,倒是稍微好了些,一些旁人献上来的宝贝,赵淳楣自己不用,通通送进太后寝宫。除此之外,还在民间寻了些巧嘴的女艺人,平日变着法儿哄老人家开心,如此祖孙二人的密情谊倒是愈发深厚。

孟太后虽然两起两废,但毕竟当了一段时间皇后,又在宫里住了半辈子,许多宫廷的礼仪规矩,甚至结构暗室都一清二楚,托她的福,赵淳楣也算在短时间内把皇宫摸了一遍。

不光如此,赵淳楣还甚至希望赵孝颖也一并住进宫里。

“您在城西的府邸都被金人烧了,现在还没兴建起来,皇宫这么大,也不缺住的地方,来了没事儿还能跟祖母聊天,何乐而不为呢?”

赵孝颖连连摇头,拉下脸斥责道:“我一个外男,进宫里住像什么!你现在都是官家了,可不能这么肆意妄为,我……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