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名著同人)在北宋造反的日子(173)+番外

作者: 想见江南 阅读记录

“有啥不行的,金国的能吃人不成。”扈三娘无所谓的挥了挥手,模样颇为洒脱。她性子干脆长得又俊俏,一身暗红皮甲衬得人精神干粮,再加上年纪轻轻就被委以重任,看得一旁的帝姬都心生羡慕。

考虑到女孩儿们饿久了,第一顿暂且喝点粥垫垫。梁红玉正想着给众人些大宋的物件,缓解下她们的思乡之情,外面就有人来报,说康王赵构派人来访。

梁红玉一听就愣住了,刚才李纲被金国皇帝请去谈话,现在营地里由她跟扈三娘主事,这次出访金国,官家力排众议让她们两位女子跟着,梁红玉自然非常感动,为了报答君恩也是想做出点成绩,她特意将礼部外交方面的规定全都烂熟于心。所以她清楚这个时候,冒然与赵构接触无疑是种挑衅的举动。按理说,康王这种学富五车的皇子也知道这事才对……

相对于梁红玉,扈三娘就没那么好脾气了,冷笑一声,直截了当道:“看来咱们这位王爷是见自己姐妹脱

离苦海有些坐不住了,他是真不怕金人那边恼羞成怒再将帝姬们带回去!”

“三娘。”梁红玉用眼神示意了下,她对于那些懦弱无能,造成这一切的男人们同样没好感。赵构因着是最早作为人质交换到金国的,那时候二帝尚未北狩,金人对其还有几分尊敬,所以相对其他宗室更加自由些。

不过为了防止三娘说的,梁红玉最终还是没有见他的人。转头见公主们惴惴不安,安抚道:“请帝姬放心,一切官家已经吩咐妥当,不会再出现之前的事儿了。”

赵多富抿了抿嘴,试探性地问道:“我们还有八个姐姐,都被金国宗室掳去,不知能否将她们也一并带出来。”她没有提父兄,在场的都自动忽略了那帮。

梁红玉迟疑了下,还是如实道:“安德帝姬与茂德帝姬俱已薨逝,余下的六位我们正在与金人交涉。”

少女们听罢悲从中来,抱在一起轻声啜泣,赵多富红着眼眶与对方道谢,想到刚才赵构的行径,对这帮人的恨意又加重了三分。

……

梁红玉等人忙着外交事宜,东京城的赵淳楣也没闲着。

这日,她特意放下手中所有公务,专门在皇宫里召见了一群极为特殊的人。

一帮穿着汉家服侍,但肤发颜色各异的外国人占城一排,紧张地看着赵淳楣。

赵淳楣正在桌案上翻找东西,抬头一见众人神色,顿时乐了出来,“众位,不是给你们看座了吗?怎么,还有我请你们不成?”

众人讪讪落座,为首的一个棕色皮肤的大胡子男人赔笑道:“伟大的宋国皇帝,不知您今日将我们召集过来是为了什么?得知您登上皇位,我们都由衷的高兴,之前的事情恐怕有些误会,现在我们愿意献上四十万贯铜钱,以表示对您的祝贺。”

也不怪这帮人慌,如今大宋无论官场还是民间都对番商意见很大。当日金人攻打开封,朝廷想从番商们手中借些钱填补窟窿,但这帮商人们一个个十分吝啬。后来金军真打进来了,番商为求活命,花了大钱去买通金人。

对此赵淳楣其实没太放在心上,毕竟金人南下,就连朝廷上不少高官都放弃了抵抗,你让一些外国人去“留取丹心照汗青”,显然不太实际。

“众位误会了,我今日把你们叫来,并非为了银钱,其实是想跟大家谈笔生意。”张请冬拿出一张舆图,指着三个地方。

“这、这和这,我打算在此另外开放市舶司,出售大宋的特色商品。”张请冬环视了下番商们,“包括白糖棉布和药品。”

她指的地方大概在温州、江阴和澉浦,俱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拿出来的方案也很诱人。

番商们颇为意动,但他们也不是普通人,在古代,敢于离开家乡,不远万里跑到异国做买卖,还都成功了的,头脑自然极为清醒。于是反问赵淳楣,代价是什么。

赵淳楣微微一笑,又拿出一张舆图,这回重点在辽东地区。点了点某个小岛,“这个岛叫平岛,现在无人居住,我想你们以通商为借口,把船开到这里,测量好岛上的情况,然后建设一番。”

所谓的平岛,其实就是明朝时期将领毛文龙所在皮岛。此地易守难攻,战略意义重大,完全可以作为牵制甚至反攻金人的堡垒。

赵淳楣手上确实有一只水军,阮小七等人能力也不错,但他们只在江河中跟人战斗过,大海终究是不一样,况且也没有合适的船只,赵淳楣总不能拿自己人的性命去冒险。但番商不同,一来他们常年行走与海上,二来都知道商人重利,现在金国强大了,他们找个根据地做跳板与金人买卖倒也正常。

番商原本以为会是多难的要求,没想到就这。立刻点头答应下来,甚至连赵淳楣为了什么都懒得去想,反正怎么样也不耽误自己赚钱。

松了口气,赵淳楣知道如此的话,计谋算是成功了一半,余下的只需要训练水师,然后加紧造船。平岛临近登州,想来那里的军事部署还要调整。

她想得好好的,上朝后将开市舶司一事说出,结果遭到了许多大臣的反对。而且理由五花八门,什么番商不可信,此举壮大他们势力;还有市舶司建立起来耗费人力物力,如今北方千疮百孔,国库里的钱应该用在刀刃上;甚至还有人说这样会加速大宋铜钱外流,使得国家出现钱荒……

赵淳楣一条一条仔细看了,之后想了许久,提出些解决办法,比如成立机构加强对番商的监督管理,强力打击走私。同时在修建港口的时候,可以向外集资,然后给予捐赠者部分利益。最后提出的铜钱外流,确实是件头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