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同人)在北宋造反的日子(38)+番外
“赵兄弟,何至于此啊!”一听她要走,晁盖连忙阻拦。然而赵淳楣这次是铁了心,当即便打算回去收拾东西。
眼见劝不动,晁盖叹了口气,命人取出一袋子金银珠宝交给赵淳楣,只说外面世道乱,拿出使用,若有麻烦可以再来梁山。
赵淳楣自然是不缺钱的,但她也知道这属于江湖上的规矩,收下了就代表今日之事翻篇,对外人也莫要再提。梁山之后还有大作为,赵淳楣也不愿意撕破脸,所以推脱一二,还是留下了。
临行前看到哭得抽抽搭搭的张贞娘以及满面为难的林冲,对他们点头示意。
“我、我们……”张贞娘微微开口,颤抖着想解释什么。
赵淳楣抬手止住对方未尽的话,“我懂。”
只两个字,女人已泪如雨下。
林冲现在是朝廷的通缉犯,容身之处不多,再加好不容易在梁山上站住脚,身边还有岳父妻子,就这样换个地方谈何容易。
所以面对吴用的算计,只要没造成太大伤害,最终也都忍了。
只能说,这世道,让人活得太难了。
安慰了张贞娘两句,赵淳楣与闻焕章父女以及史进在坐船离开此地。
闻焕章抱着女儿,与赵淳楣道:“我还以为你是打算留在梁山的。”
“是有这个想法,不过现在变了。”赵淳楣摇头。
自打穿越以来,她已经历几次辗转,离开阳谷县去往东京时候心里满是对未来的迷茫,舍弃家产带着张氏父女逃亡则没想那么多,完全是靠着胸中一口子气在行事。而这次挥别梁山,是她唯一审时度势,仔细思考了自己与梁山的未来,觉得确实不太合适才做得决定。
她不知道自己的选择对不对,但事已至此,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闻焕章笑了笑,卧倒在船上。此时已至申时,太阳渐落,周围芦苇染上一圈金黄,伴随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几只水鸟盘旋于天空。
此情此景,使得他不由朗声道:“……澹乎若深渊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
史进粗通文墨,不懂对方念的是什么,只对着赵淳楣竖起拇指道:“兄弟你是这个,要是我被这么算计,早就暴打那姓吴的一顿,也好,忍一时风平浪静。”
“谁说我忍了。”赵淳楣挑眉,在对方不解的目光中回头看了眼山寨,暗中咬牙切齿。
老阴逼,你给我等着!
第21章
离开梁山后,因担心再起事端,赵淳楣几人并未多做停留,而是沿着官道往东走,进了青州方才停下。
原本热闹的路途因为少了张家三人显得有些冷清,好在史进是个活泼性子,即使在外面驾车嘴也不闲着,如此倒是免除了几分寂寞。
由于身份特殊,大家都尽量不去城里,累了就轮流在车厢中睡觉,食物不够则到路边食肆补给。
因中间出了孙二娘那档子事儿,现在他们选歇脚的地方都尤其在意,不是正道上的都不要,在行了十几里,总算是遇到家可心的店。
老板同样是对夫妇,不过看着老实巴交的,卖的也都是些正常吃食。
几人寻了张桌坐下,边吃边商讨下一步该怎么办。
史进夹了一筷子肉,放到嘴里含糊不清道:“要我说,兄弟你就跟我回华州,我有几个哥哥在少华山落草,一直喊我去做寨主,我觉得自己不是当贼的那块料就没应承下来,你来了位置给你,相信也没有人不服。”
赵淳楣哭笑不得,“你不是当贼那块料,我就是了?”
史进嘿嘿乐出声,“你也不是,但你是当大哥那块料。”
……什么鬼,赵淳楣摇头,觉得对方吃撑了胡说八道。
“呦呵,你还真别不信。”史进放下筷子,老神在在道:“这个东西其实挺玄的,打个比方,就说梁山上那一伙人劫生辰纲,其实有吴用阮氏三雄他们就够了,但却非要将晁盖拉过来,你有没有想过是为何?”
接着不等对面回答便自顾自道:“就是因为很多事儿,没个领头的根本做不来。”
听到这里,闻焕章来兴致了,主动史进交流道:“哦?那你来说说,你口中的‘江湖大哥’都需要哪些特点?”
史进看了赵淳楣一眼,斩钉截铁道:“反正不能太精!”
赵淳楣:“……”我谢谢你!
未免对方进一步贬低自己,她连忙换了个话题,“华州在西北,路途遥远,阿秋这么小,我怕支撑不住啊。”
史进顿了下,觉得也是。毕竟古代出远门本身就很困难,都不说交通工具落后,山贼强盗众多,但论自然条件,水土等因素都极有可能要人命。再加上几人不好进城落脚,想来想去还真是个问题。
“去什么华州啊,客人们想要个山头,留在青州多好。”
正当几人陷入纠结之时,店老板不知从什么地方钻了出来。
史进一愣,大怒道:“天杀的泼才!敢偷听我们说话是吧!”
“没有啊,”店老板无奈地表示他嗓门那么大,自己躲都躲不过去,想不听都难!
赵淳楣与闻焕章看着陷入窘迫的史大郎都笑出声,挥手示意让老板先说。
店老板是个身材矮粗的男人,对着史进的怒视完全没放在心上,“客官有所不知,我们青州光是能叫出名的山头就有四五个,像什么清风山、桃花山、白虎山……每座都有五六百好汉,你们来了之后不说别的,首先聚集手下就不是难事儿!”
“这青州自古就富饶,怎会如此……呃、人才辈出啊?”赵淳楣听罢有些不解。这倒也不怪她,像宋代地方主要为“路——州——县”三级行政机制,青州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此时是京东东路路治,相当于省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