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同人)在北宋造反的日子(44)+番外
青州,仅仅是一个缩影。
此时的大宋,从江南到西北,从关东到蜀地,放眼望去,满目匪乱,满目疮痍,她再次想起昨日与闻焕章的交谈,想起自己那些豪言壮语。
闻焕章说得对,是她把这一切看得太简单了。
再次叹了口气,让手下准备纸笔,将脑海中杂乱无章的点子记录下来。
不管怎样,一步步来吧!
……
常言道:“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杨志在选择自、杀前曾犹豫过要不要回东京,好歹死在自己的故乡。然而思及寸功未建,连个身上还背了官司,回去了也只是玷污祖宗威名。
在上吊的那一刻,他脑海中已经想了许多,但在绳结脱落之时还是觉得五味杂陈。
躺在地上,杨志不知是应该庆幸自己活下来了还是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悲哀。
他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从小到大,唯一的目的便是振兴门楣,不负祖上。结果现在呢,想活活不好,想死死不成。
嘲讽地笑了笑,杨志起身,人一旦在生死关头走一遭,求生的欲望就会特别强。
杨志想着自己身体发肤,皆受之父母,如此轻易寻死觅活,有何面目去见泉下爹娘。
他这一辈子已经习惯了为别人而活,即使到这个地步了也未曾更改。
提着武器,杨志开始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做。
正当他打算往前走,突然听到一阵脚步声,抬眼望去,只见十来个青年正推着几辆笼车,车中装的俱是些鸡鸭,领头的则是个大胖和尚,拿着禅杖,与一帮人说话。
那和尚虽语气凶恶,可青年们却不怕他,一行人笑嘻嘻地赶路,气氛极为欢快。
杨志下意识避开,然而才走两步便停下了,想到自己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如何还要给一帮扁毛畜牲让路,于是就那么在路中站着不动,漠然地盯着对方。
面对此种明显找茬的举动,脾气坏一些的怕是要跟着打起来,那大胖和尚显然不是个好相与的,刚想发难,目光扫到杨志那硕大的青色胎记,顿时愣住了。
“敢问是‘青面兽’杨司制使吗?”
杨志没想到这深山老林中还能见到熟人,遂收起来满身凶煞,回应道:“大师认得在下?”
“俺姓鲁,法号智深,曾在老种经略相公帐下做事,现于这附近二龙山落草,我不认得你,不过我一朋友跟你相识,还经常提起。”鲁智深嘿嘿一笑。
杨志打听起那人名字。
鲁大师刚要开口,突然想起赵淳楣现在身份特殊,正在女扮男装中,也不知对方清不清楚,未免误事,只摇头道:“我那兄弟姓名不方便透露,你敢不敢与洒家上山一见。”
杨志孑然一身,正愁没地方落脚,见此有何不敢的,当即就跟鲁智深上了二龙山。
此时正值盛夏,二龙山上草木繁茂,郁郁葱葱,北面还有山泉哗啦啦作响,为人们带来丝丝凉意。
倒是个惬意的好地方,要是栖身于此也还不错。杨志这般想着,结果进了山寨大门却吓了一跳。
只见山寨中人员密集,但来往之人却有大半都是和尚!
不,这么说也不准确,杨志注意到他们虽然是光头,却没有结疤,看光的程度,似乎是刚剃不久。
该不会是哄骗我来当和尚吧,他心中嘀咕,打定主意见情况不妙就走,然而等进了厅堂,见到最中央的人,却如遭雷劈,整个人僵在原地不得动弹。
“杨大哥,你怎么来青州了?”赵淳楣看见许久未见的杨志倒是很高兴,连忙招呼人坐下。
但杨志却像脚下生了根,好半天,才有些忸怩地走了进去。
“妹……兄弟,别来无恙啊。”杨志咧嘴,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赵淳楣一看便知他八成是出了什么事,不过也没急着询问,而是跟其介绍了下屋内的鲁智深史进等,又让手下备好酒菜,准备个干净的房间,供杨志居住。
看见对方与之前一般妥帖宽和,杨志觉得自己仿佛遇到了失散的亲人,长久以来的委屈再也忍不住,眼眶通红,哽咽道:“我、我又办砸了差事,现在没办法跟朝廷复命,只求兄弟给个容身之处。”
看他落泪,众人连忙安慰,只说让他尽管住。倒是赵淳楣,心中闪现了个不妙的预感,开口道:“哥哥莫急,且先说说是个什么差事?”
“是……帮大名府的梁中书给他岳家蔡太师送生辰纲,结果半路遇到贼人,十万贯全被劫了!”杨志痛苦不堪。
赵淳楣:“……”
此时她只想仰天长啸,老哥哥啊老哥哥,我都努力帮你避开厄运了,你怎么还自己往上面撞呢!
水浒传原著中,上过中学语文课本的“智取生辰纲”应该算是最有名的片段之一了。原本杨志卖刀时候遇到了无赖牛二,愤怒之下杀了对方,之后几经波折发配到了大名府,被梁中书赏识命他护送生辰纲,结果遇到晁盖一伙劫道的。
为人家梁山提供了创业启动资金不说,还衬托了吴用机智无双的军师形象,他自己则沦为小丑被世人嘲笑。
赵淳楣原本以为给了对方钱,避开发配充军就能使其安稳度过余生,她听到晁盖等人劫了生辰纲也没怎么在意,以为是旁人,没想到啊,兜兜转转又回来了!
然而比她反应更大的则是屋内其他人,原本嘛,大家听说是赵淳楣的朋友,寻思又是个好汉,可听到对方在大奸臣梁中书手下做事,表情就都微妙起来了……
杨志也觉得自己不顶事,有些羞愧地抬不起头,赵淳楣安慰了几句,见他这样,轻轻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