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汉唐]恰似故人来(103)+番外
他回到汉朝后也对卫青提过装备精良的唐军,根据见闻对汉军提出不少改良意见。不得不说汉军的日益强盛骠骑将军功不可没。
同样也是自那时起卫青便对唐军一直很好奇,百闻不如一见,有机会自然要去亲眼看看。
于是作为大唐的皇帝陛下,他悄悄摆手示意想要阻止的长孙无忌不要多言,自己亲自带他们前去唐军的军营。
大唐玄甲军举世闻名,昔日玄甲军中层以上的军官在李世民登基后都被派到各地去任都督、刺史等要职,玄甲军四大主将更是身领守卫皇城的重任。
李世民本就是借由身体不适悄悄出宫,此时大张旗鼓去禁军驻地非但不妥,而且主将照规制一定会受责罚。是以他写了手敕让长孙无忌先行去疏通关节,然后再低调进人。
刘彻鼻子喷出气,看不惯他小心翼翼的模样,“你这皇帝当得忒不自在,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李世民笑了笑,摇头不语。这位大汉天子是没见识过唐朝这群文武官员们的厉害。要是让他们知道皇帝私下带人大摇大摆去参观军营,把唐军为何如此勇猛精锐露了个底朝天,保准明早就要被他们的奏章和唾沫星子给吞没了。
长孙无忌去得快也回得快,不过他一脸苦哈哈的样子,身后跟着一人大步流星,不用走进就能认出,是尉迟敬德。
“参见陛下。”肤黑如碳的将军躬身叉手行礼。
李世民抬手示意他平身的手指有点僵,朝着长孙无忌抬了抬下巴,以眼神询问怎么把尉迟敬德喊来了?
长孙无忌朝尉迟敬德努努嘴,摊手表示陛下计划是美好的,现实却很残酷。李世民装病的事已经在长孙无忌意外遇到尉迟敬德后被拆穿。作为李世民最忠心的臣子,尉迟敬德当然要前来见驾。
早上一进宫就听闻皇帝身体抱恙,又提前写了手敕不许众人来探望,尉迟敬德有心想见李世民一面,也因关心但不忍打扰他休息而作罢。他来此地本意是来看陇右军马场新送来的一批军马,结果半途遇到长孙无忌。这位仁兄也是一大早就不见了人影,他一个文官平时根本不会出现在这里,今次突然出现肯定有隐情。追问之下才知,是陛下来了,而且活蹦乱跳的,还有心情跟霍鹞公子斗嘴。
听到「霍鹞」二字尉迟敬德立马敛眉凝神,英雄惜英雄,当初与他一起救李世民,尉迟敬德很清楚霍鹞武艺如何了得。若不是他突然离开,尉迟可以肯定当今朝中重臣武官中绝对会有霍鹞的一席之地,况且他与李世民那样亲密。
不得不说,霍鹞是他与陛下之间关系存在的最大不定因素,陛下对霍鹞的感情远盛对普通朋友,更似兄弟。
还有昆仑玉指环,陛下几乎从不离身,时不时还要拿出来看看对着出神,一想到同样的指环霍鹞也有一枚,尉迟将军心里就咕咚泛酸。
尉迟敬德同霍去病问好后注意到他身旁还有两位面生的先生。简单朴素的圆领袍掩不住周身贵气,同为军人,似乎天生就有感应,而另一位先生,鹰目凌厉,气势强大,不怒自威。
尉迟敬德不禁出口道:“这两位是?”
“刘先生是阿鹞的姨父,卫先生是阿鹞的舅舅。”李世民快速接过话头简单介绍,尉迟敬德一听着两个姓,与先前第一次见到刘彻和卫青时长孙无忌的反应一模一样。
刘卫霍,这姓氏,这亲属关系,要不是时间隔了几百年,任谁都会觉得这就是汉武陛下与他的两位大司马在世。
或许是巧合。尉迟敬德没有多想,他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李世民身上,细细地打量他全身上下每一处。
红润的面色,飞扬的神采,陛下一直都在笑,眼里装满愉悦,就快要溢出来。
若是以尉迟敬德的脾性,他一定会忍不住问李世民为何要无故说那些话叫他担心,可见到李世民高兴的样子,所有的急切和焦虑都在无形中化成了水,谁不想见到李世民高兴呢,他是最希望的那一个。
所以默默咽下嘴边的话,侧身让出道主动将一行人引了进去。
李世民经过他身边时,他伸出手去握握年轻的皇帝盖在袍袖下的手,几年的相处他时不时有这些大胆的举动,李世民起初还不习惯,后来已经见怪不怪了。他翘了嘴角,手腕一转悄悄反捏了一下尉迟敬德的手指,随后抽出,那缓慢的动作颇有些依依不舍的意味。
尉迟敬德低头嘿笑一声,抬头正经跟在他们身后听他们几个认真讨论喂养军马的饲料。卫先生对养马这一块见解深厚丝毫不必当今养马世家张家的家主差。而刘姓先生更是与陛下自然而然谈论起治国之道,两人有时虽各执己见却能相谈甚欢,并不断催生出新的想法。
尉迟敬德见惯许多大场面,也觉此刻眼前所见的这幅画面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既视感。仿佛是几个人是在透过什么对话,与同有此感的长孙无忌交流了一个眼神,都看出对方眼中的震惊,深感霍鹞的亲人都可谓藏龙卧虎。
这一日他们走遍了禁卫军营,还去了长安的牧马苑和负责制造武器装备的少府监。
初见皇帝,牧马苑和少府监的官员们都吓得一时不知该继续手里未完的活还是应该先参见陛下。
李世民反应很快,向他们摆手示意不要声张,继续各做各的事,转身与其他人继续参观着,嘴里说着不管是步兵还是骑兵都应该配备最好的装备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伤亡。而且如果将步兵与骑兵全部培养成能自由转换的话,那就能更灵活的面对战场上各种突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