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汉唐]恰似故人来(47)+番外
他言语中提到太子,以及对太子继位后处境的顾虑,不曾明说,卫青也听得明白,皇帝是在担心强臣弱主,刘据恐怕会成为第二个被外戚夺权操纵的惠帝刘盈。
卫青低垂眼帘,眼睫半遮清亮的眼眸,自始至终温和柔顺。跟在刘彻身边二十余年,皇帝继位之初几年处处受外戚掣肘,他明白,为了防止外戚专权,皇帝想要他这个权倾朝野的大司马大将军的命。
会怨怼吗?不,不会。他从不怨刘彻,相反十分感激。把一个骑奴提拔到做上将军,便是最后依旧会死于皇权的屠刀下,史书上也定会有他卫青一笔。何况,这二十多年来,刘彻待他与整个卫氏都很好。
刘彻既然肯对他挑明,就代表不会给他安上任何莫须有的罪名,会让他体面的去,也会因他的识时务而留卫氏满门一命。
刘彻对卫青讲了很多心里话,对太子仁弱恐压不住群臣的忧虑,母家强悍的担忧。
皇后和大将军正值盛年,作为太子表哥的霍去病军权在握,刘彻一旦薨了,这刘家天下转瞬就能换个姓。
他话说的越发平缓和顺,卫青听得就越是心惊胆寒。
原来不仅是只要他的命,还有姐姐和去病!
皇帝的意思,难道是要将姐姐和去病一同赐死么?
卫青不可置信,身体自发深深地伏拜而下,思量着自己将要说的每一个字,真切恳求,“陛下,太子年幼,有皇后在可安后宫大局。去病年轻,何况他有安、邦定国之才,日后鞍前马后总能用得上的,望陛下三思!”
刘彻见他紧张得仿佛一只炸毛的猫,料到他会这样说,低咳一声,庄重的表情遽然融化,笑得好似一个恶作剧得逞的顽劣孩童。他牵过卫青的手包入自己冰凉的掌心,用指肚剐蹭卫青掌中的厚茧故作惊诧道:“卿就不为自己考虑考虑?”
只见卫青依旧恭敬跪伏,过了良久,刘彻一声长叹。
“起来罢。”手指缓缓松开卫青,顿了顿道:“像仲卿这样敦厚忠实的人,少了。朕之一朝能有你这样的臣子,是朕之幸。”
帝王挺直脊背正襟危坐,尽量让自己失了气力的声音充满威严,“听好朕接下来的话,卿当谨记。”
“朕死后,秘不发丧,红翎传信各诸侯国相密切监视诸侯王一举一动,若有异动者,不问真假,即刻下狱。有闹事者,就地格杀!太子刘据承继朕的大统,念其年幼,命你与霍去病、庄青翟、张汤四人共同辅政。遇大事,朝议商讨,由你决断。仲卿,你要保护好据儿,替朕守好这汉家天下!”
“陛下!”一连串诏命惊雷炸响在耳畔,震耳欲聋。卫青不顾礼仪抬头深望君颜,见刘彻对他笑容温文,温柔缱绻,黑眸中的高深莫测已寻不见,唯有真挚与万千不舍。
“朕对你的最后一道诏命,便是朕入殓时,要你剪发一束放入朕的棺椁中。朕的茂陵不立皇后墓,于朕帝陵东北二里处,是朕为你选好的位子,你百年之后当长眠于此,陪伴朕。去病的位子朕也看好了,朕一直将他当做我俩的孩儿,朕自然舍不下他。朕要你时时的思念朕,这颗心要装着朕,不许再给别人。不许给姐姐,也不许只想着你的宝贝外甥。”
“陛下……”卫青嘴唇惊诧微启,唇齿打颤。刘彻以为卫青是对陪葬在东北角有异议,挥袖果决道:“这是朕的遗诏,卿当谨遵诏命。”
“陛下!”卫青大力摇摇头,那神情仿佛又回到了上林苑时,他还是那个天真懵懂的少年建章监。卫青红着眼望向刘彻,单手捂住因情绪跌宕起伏而崩裂的左肩伤口,澄澈如泉的眸子涌出晶莹的泪,语带哽咽道:“卫青愿随陛下而去!”
他自请殉葬?!
刘彻瞪大双眼,无法再维持庄严的表象。
“你、你……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你怎能如此!”刘彻抖着手指,双目赤红,几乎低吼出声。
卫青,你是吃定朕了么,叫朕连走都走不安心。你不是怕朕么?不肯把心交给朕么?你要随朕去,你知道自己在讲什么!
刘彻喘着粗气瞪着卫青,卫青亦是无比坚定迎着他刻意转为冷峻的目光。君臣两人对视良久,具是强忍悲痛。不知是谁先行动,漆黑与天青色的广袖纠缠不分,刘彻低头亲吻怀中人沾泪苦涩的唇瓣,枯槁的手指抚摸卫青的脸颊,牢牢记下每一分触感,代替卫青的手帮他捂住伤口,感受彼此的呼吸心跳,最后目光再次相碰,相拥而泣。
“你这个傻子,讲这话做什么!你是存心想让朕伤心,狡猾的家伙,你叫朕怎么忍心对你放手,叫我如何抛下你!”嘴唇嗡颤着贴在卫青耳廓边苦涩呢喃。
窗外微风拂动枝丫,花瓣纷纷如絮,零落一池春水。飞叶携花飘落入窗,划过帝王轻抚将军眉梢的指尖,静谧地垂落在将军乌黑的发间。
……
雨后的回廊上,有几人行色匆匆,领头者一身玄衣,袖摆描着华贵的玄鸟云纹,随着迈开的步履,袍袖翻飞如云。
往来的宫人互相暗示,尽皆快速退到长廊两旁朝玄衣的年轻人恭敬行礼。有些宫人悄悄抬眼,视线一直追逐年轻人俊美飒爽的侧颜,既希冀年轻人的目光能有一丝垂怜给他们,又希望年轻人永远也不要注意到他们。
纵使皇帝的诏命尚未发出,身处鼎湖宫的人都已是心照不宣。这位奉命而来的年轻将军即将会成为手握帝国权力核心的人物之一。
他会比现在的位置更近一步,达到凡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愈加高不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