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汉唐]恰似故人来(68)+番外

作者: 此间乐 阅读记录

尉迟敬德道:“殿下的琵琶声中有锵锵峥嵘音。”

李世民笑问:“敬德也喜音律?”

“卑将只是一介武夫,不过是幼时隔壁的教书先生喜音律,周围的小孩子也跟着懂了些。”尉迟敬德把护在袖下冒着热气的手炉小心放进秦王怀中,粗糙大手轻轻扫去青年发丝上的积雪,单膝跪地替他拢好将才弹琵琶而微散开的绒裘。

随着动作,枝头盛开的梅花暗香与李世民身上衣料的熏香扑鼻而来,氤氲着让他神思有些恍恍惚惚,就连手中的动作都悄悄慢下来。等终于整理好后,从怀里拿出油纸包,里边放着几块各色点心。

“殿下不该未用早膳就独自上山。”

李世民接过糕点咬了一口,“敬德,你可真像老妈子。”

尉迟敬德郑重道:“是卑将邀请殿下出来赏雪,要是殿下因此染恙,卑将万死难恕。”

这方面李世民一向拗不过下属,谁叫他比他们年纪都小上许多,私下相处时那些人总会不自觉以保护的姿态关心他,担心他太过大条,心细的提前为他打理好一切。

“好啦好啦,我下次不会了。”李世民摆手示意尉迟敬德赶紧打住,好不容易有份难得清净,他才不要被念叨。

糕点隔着油纸,拿在掌中温热,从落脚处到半山有一段距离,可想而知糕点揣进怀里时有多烫。

李世民心里有些愧疚,知道因为自己的任性,尉迟敬德又受累了。

“没烫着吧?”

尉迟敬德摇头,见秦王歉疚地看着他,漆黑的眸子温暖如初阳。他略微一怔,心念微动鬼使神差抬手抚上李世民冷风吹拂下散了温度的脸庞。

掌心因激动和紧张变得滚烫,尉迟轻声道:“不烫,我皮糙肉厚的,哪怕这些。”

李世民倏地睁圆眼,他想不到,尉迟敬德会突然如此大胆。

见到秦王惊诧的神情,方才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一看自己的手摸在哪里,尉迟敬德瞬间如遭雷击般抽回手,随即跪地额头紧贴地面请罪,“卑将适才冒犯殿下,请殿下责罚。”

“敬德……”李世民喃喃,怀中的琵琶随着话音侧歪到一旁。他低低叹了口气,起身单手拉起尉迟敬德。

“起来,我没怪你。”

“殿下?”

“咳。”李世民尴尬咳了一声,话中带着几分不自然,“只是你还是要注意一点,只有你我二人还好。若是还有他人在场,看你怎么解释。”

“殿下不怪卑将以下犯上?”尉迟敬德悄悄抬眼观察李世民脸色,发现他冷得有些发白的脸漫上薄晕,更多的是有些不知所措的羞赧。

见多了战场上从容镇定,战场下飞扬活波的秦王,他羞窘的样子的确少有。更何况尉迟敬德短短不到两天的时间居然见过两回。

他在秦王心里的位置已经稍许有些不同了吧,就算殿下极力掩饰,细枝末梢的不禁流露是连殿下自己都无法察觉的。

正是这样的细节,才会让尉迟敬德一次次沉溺下去,明知道不会有结果,也依旧不愿抽身。

纵然他们之间的身份天差地别,他心里也非常清楚,与李世民之间或许没有可能。李世民觉察不到他的心意,亦或许即使知晓也不愿回应。

可他甘愿为了秦王,奉上自己全部的忠诚。在秦王府面临巨大的倾轧下,让自己化作最锋利的矛,最坚固的盾,为他披荆斩棘,劈波斩浪。

秦王有平天下之志,治天下之能。虽然他在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多方推动下,对那个位子依旧没表现出特别强烈的愿望。

但是,正如他人心照不宣的,秦王目前只不过是囿于礼法。假以时日,他必会挣脱束缚,翱翔九天之上,俯瞰芸芸众生。

第36章

于终南山逗留两日,李世民与尉迟敬德一道返回长安,踏着开市的更鼓,马蹄哒哒敲响青色的石板。

路旁商户迅速,明明刚开市不久,街上业已沸沸扬扬,两人需要小心调整马头的方向才能避开路过的大型货物,不至于被挂倒。

这就是乱世之下,少有被战乱影响的,繁华与安逸并存的长安。

用手推开挡住视线的灯笼,尉迟敬德轻夹马腹追上前方悠闲坐在马背上感受热闹市井的秦王,笑问道:“听说津溪楼新出了茶点,殿下可要去尝尝?”

“好哇。”李世民点头,想到津溪楼方位,直起腰身望着长长街道上一望无际的攒动人流,径直翻身下马,自己牵马缓缓而行。

穿过人流,来到津溪楼下,把缰绳递给等待的小厮,吩咐给两匹马喂最好的草料,之后撂袍一前一后上楼,选了个靠窗的座,要了一壶新茶,几碟招牌茶点。

津溪楼的茶好,不过这楼远近闻名的不是茶叶,而是茶点。听说后厨负责制作茶点的是茶楼主人的妹妹,从未在人前露过脸,手艺倒是无可否认的一绝。

茶点清新软糯,面皮细腻,入口存有些许冰凉。但不至于凉到难受,反在这寒冷的冬日生出一股奇异之感,上瘾般叫人不禁想要多吃几块。

茶水清香入脾,咽下茶点再饮一口香茶,瞬间只觉神思清明通透,耳畔听着风吹雪中的琼枝玉树,宛若月下听雪。

这座茶楼的茶与点心合起来就是一首诗,时节不同,诗也不同。曾有人玩笑问店主为登楼的客人们准备了多少首「诗」。店主莞尔,答曰只要客人心中诗无穷,那津溪楼的「诗」自然也是无穷无尽的。

只因那「诗」其实就在客人自己心中。

李世民捻着青瓷小杯,支颐倾听楼下琴师弹奏清亮的曲调,双眸轻阖,神情极是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