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汉唐]恰似故人来(99)+番外
李世民看了手中执笏满脑门是汗的两位拥立有功的臣子,看来他们是真怕自己一怒把执失思力杀了。既然朝臣们都当真,那他的目的也达到了。大唐和突厥之间必有一战,但如今天下初定,民生凋敝,并不是再动兵戈的最好时机。即使现在胸中怒气如烈火般灼烧,也只能暂时忍耐。
李世民不悦看了他们一眼,不赞同道:“倘若朕现在放这贼子回去,那群蛮夷会认为朕怕了他们。到时候就会更加盛气凌人,把我国领土当做他们的草原来去自如了。”说着话音又一转,装作忍痛道:“但两位爱卿的话也不得不考虑。也罢,先将那贼子囚禁在门下省,等朕与他们可汗会晤有了结果,再行定夺。”
李世民在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陪同下亲自骑马来到渭水边上。望着熟悉的渭水,可惜那片桃林在几百年的时境变迁中已经消失不见了,河对岸的只剩那群喂不饱的豺狼虎豹。
李世民凝了心神,不等九译官转达,直接用突厥语同颉利可汗对话,责备他不受承诺背弃盟约。当然,说这些都是为了拖延时间,言语上的胜利并不能真正讨得半点便宜,真正的实力还要靠各自的军队强大。
颉利推说是听闻兄弟国发生内乱,他特意来看看突利的好兄弟小、秦王是否安好,要用大军来为小、秦王撑场面。
李世民嗤笑,身下战马跟着喷了一个响鼻,好似在跟着主人一起嘲笑这群蛮夷大汉。李世民卷了马鞭一指在颉利身旁不敢直视他的突利,放缓声音道:“哦-这样说来你是来我大唐作客的啊。”
这话是对突利说的,但突利侧过头去不答。颉利很爽快应和,他没想过小、秦王会这么容易相信。不过他高兴太早了,就在他刚刚说完,李世民立即变了脸色,俊眉紧拧,那不笑时脸上天生的矜贵疏离成了利刃削成的凌厉。尤其那双眼,明明跳跃火焰,却又深又黑,莫名叫人毛骨悚然。
“哼,既然是来做客,那你知不知道,没得到主人邀请就自己上门——便是贼。”那个「贼」字音咬得极重,挺拔的身躯微微前倾带来无形压迫。“而且,朕现在是大唐的天子,不是你口中的小、秦王,冒犯天子就是与我整个大唐为敌,尔等真敢试试?”随着他的话音,一排排遮蔽旷野的旌旗和一望无际的玄甲出现,唐朝皇帝身后是数万唐军精锐。
昔日大唐秦王的玄甲军举世闻名,而今这批精锐整齐列阵在已为皇帝的主帅身后,各个身背长弓,手持马槊,腰挎战刀,战马彪悍,气势雄浑,威盛直逼天际。
李世民以马鞭拍掌,笑着问颉利:“需不需要再走近看看?”
颉利见唐军气盛,派出去先行试探的执失思力又没有回来,再见李世民面上轻松无畏,显是有备而来,不禁脸上闪过一丝怀疑。这瞬间的情绪波动被李世民捕捉到,他勾唇,抬手示意身后大军准备,陪在他身边的九译官和其他人听他命令后退,留他独自一人面对颉利。
萧瑀担心他轻敌,勒住李世民的坐骑迟迟不肯离开,李世民安抚他,在他耳边低语几句。萧瑀心中仍旧担忧,但不想因自己坏了陛下大计,只得同样退回军阵中。果不其然,过了一会儿,颉利主动派使者前来求和,李世民假意思忖,最后点头允许,与颉利约定在当月三十日与颉利在渭水便桥上斩白马重新订立盟约,突厥终于率兵马退回草原。
登基以来的最大危机得以暂时解决,代价是要给突厥大量的金银财物。朝中文臣松了口气,有些武将私底下气不过,明明大唐军队兵强马壮,怎么做了皇帝的天策上将反而当起了缩头乌龟。
面对他们的不满,李世民听闻并没有生气,只是通过萧瑀的口中和召集这群将领再讨论这次事,期间挑明自己的真实想法。
“朕刚即位,国内尚未安定,百姓常年遭受战火已经不堪重负,我们可以与突厥打这一仗。但代价是本就不稳的根基可能因此重伤。朕不忍百姓再受苦难,也不想突厥明面与我们结下仇怨,整饬军队对我们存有极大防备。朕要让他们骄矜自大,放松警备,等我们恢复元气再一举击破之。如今给他们财物不过是权宜之计,将先取之,必先予之,诸位可明白了?”
憋了一肚子气的武将们顿时恍然大悟,纷纷离席向李世民敬酒,无不拜服。
此时是武德九年,离李靖率军大破突厥活捉颉利献于天子驾前还有将近四年的时间。
……
这阵眩晕霍去病已经无比熟悉,就算现在睁眼发现自己又占了李世民的身体他也不会露出半点惊讶。
耳边听见一阵咳嗽,是卫青的声音。他睁眼一看,自己身处一片树林之中。卫青半坐起身以袖掩口轻咳不止,在他身边还有悠悠转醒的汉家天子。几个人身上还沾着湿润的枯枝,春日的低温透过不厚的衣衫浸得人身体有些发冷。
卫青不顾自己身体不适先把刘彻扶起来,将自己的外氅脱下给天子披上,肩上随后搭上一件还带着人体温度的外氅,侧头一看是霍去病的。
“舅舅与陛下快些起来,我们得赶快去找人。”霍去病警惕打量周围。
这句话没头没脑,卫青脸色青白,这两年他的身体已经不大好,刘彻醒的比他慢,状态却比他好很多。心疼揽住卫青削瘦的身躯,又把外氅脱下来搭到卫青肩头。
“你别逞强,老老实实穿着。”声音低低的一如既往霸道,抬头一观周围,明明是在行宫室内,转眼就到了树林,而且看霍去病反应,他似乎知道这是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