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不知道多少人会认同他。
抱着这种想法,赵高在往下看的时候越看表情越是凝重,看到最后他也没有说过一个字,甚至将竹简卷上之后他都一直做沉思状,没什么反应。
还灵看他这个样子忍不住心里咯噔了一声,怎么回事?怎么一句话不说?
难道这个《三字经》太“反动”了?
可是他已经将不适合的东西都给删除了。
等了半晌还灵忍不住问道:“怎么?这个不合适?”
赵高回过神来叹息说道:“合适,太合适了,若是属下当初能有此书启蒙,想必会事半功倍。”
还灵顿时松了口气:“我看你一直没说话还以为不合适,既然如此就用这个吧。”
赵高却说道:“不妥。”
还灵有些意外:“既然好又有什么不妥?”
赵高问道:“公子,此书写成之后可曾献于王上?”
还灵微微一愣,他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当然主要是大秦也没有普及教育,这《三字经》献上去也未必有用啊。
赵高见他不说话便又问道:“公子对儒家有何看法?”
还灵下意识差点说了一句封建糟粕,不过,仔细想一想现在的儒家还没有那些封建糟粕一样的东西。
不过他对战国时期的儒家也的确了解不多,只能模棱两可说道:“攻天下不可,守天下略微可用。”
如果不是守江山好用,也不可能被刘野猪看上,直接罢黜百家。
赵高又问道:“如此说来,公子不是儒家子弟?”
还灵莫名其妙看着他:“我什么时候说我是儒家子弟了?”
赵高看着手中的竹简叹了口气说道:“若非相信公子,属下只怕以为这是儒家圣人所作。”
第90章
还灵被他吓了一跳连忙摆手:“不是不是, 此书也不是我所写,而是我从一名儒生那里学来的,略微更改了一些。”
赵高问道:“哦?这儒生是谁?”
有这样才华的儒生如果在大秦的话绝对是法家劲敌。
还灵哪儿说得出来啊, 《三字经》的原作者已经不知道是谁了,猜测都是南宋的王应麟, 但也是猜测而已。
他也不敢把王应麟的名字说出来,只是含糊说道:“我也不记得了, 他没说他叫什么。”
赵高听后若有所思, 半晌才劝说道:“公子, 王上虽然独尊法家,但对其他诸子百家并无排斥,您也无须如此小心谨慎, 更何况此书微言大义, 不是儒家子弟所作自然更好, 您最好不要对王上有所隐瞒。”
还灵:……
看来赵高是没相信他的托辞。
不过总算知道赵高为什么突然说这些了。
一开始还不懂他为什么牵扯到了儒家, 刚要开口才想起来现在还处在百家争鸣的时期,诸子百家正在用尽浑身解数想让自己的学说发扬光大。
厉害一些的学派都是寻找大国去说服国君, 秦国自然也是他们的目标之一。
还灵依稀记得他大哥扶苏身边就围绕着不少儒家子弟。
赵高……说不好是哪家子弟,但他以法家学说立身, 当初被嬴政另眼相看除了字写得好就是律法学得好, 断案不错。
所以他应该更偏向法家,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攻击儒家的机会他想来是不会放弃的。
还灵倒是没打算打击儒家, 毕竟如今的儒家还没有后世的那些封建糟粕, 很多东西还是值得借鉴的。
他轻描淡写说道:“此事不急,先让下面人教着,若是真学得好, 我再将此书献上,好歹也算是有了成果,不是空口白牙。”
他给嬴政画饼已经画了许多了,这也就是他每一次都实现了,否则嬴政早就不信他了。
赵高却轻声劝道:“那也要王上同意才行,私自教学,触犯律法。”他看了一眼还灵说道:“公子还是要潜心学习律法才是。”
还灵:……
很好,被人当成法盲了。
虽然他在这个时代比法盲也就好那么一点半点,之前他学法也都是有针对性地学,并不是所有都学,现在看来的确要都看一遍。
对于赵高的劝说,还灵还是听进去了的,他立刻伸手收回那份竹简说道:“我今晚去一趟咸阳,问问父王。”
赵高听了之后本来想劝还灵明天再去,哪儿有晚上去觐见王上的?只是看着五公子这回宫跟回家一样的架势,他又把话给咽了下去。
这样也好,受宠的公子总要有些与众不同才是。
还灵收了书之后转头就去了咸阳宫,他回宫的时候正好碰到扶苏下值。
扶苏看到还灵便眼睛一亮:“阿灵,今天有什么好吃的?”
还灵无奈地看着他:“你别看到我就想到吃行不行?”
扶苏也有些不好意思,轻咳一声说道:“这不是你最近鼓捣出来的东西有点多嘛。”他立刻转移话题问道:“怎么忽然回来了?是遇到了什么难事?”
还灵点了点头:“对,有件事情需要禀报父王,父王在宫中吗?”
扶苏立刻搭着他肩膀说道:“正好,走,去找父王蹭饭去,听说今天父王的菜单里有一道烤羊,味道很好,我也许久未吃了。”
还灵失笑:“你想吃吩咐厨子做啊,倒也不至于跑到父王那里去蹭饭吧?”
扶苏却摇头说道:“你有所不知,全天下的厨子都做不出来那个味道,那厨子还是父王特地从赵地带回来的。”
还灵虽然好奇有多好吃,但也没放在心上,没有孜然辣椒的烤羊肉在他看来一律都不好吃!
他拍了拍扶苏的肩膀说道:“你要是蹭饭就先等一会,我要先禀报父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