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问道:“你既然送了过来,想必也准备了许多粮种吧?”
还灵应了一声:“对,粮种是十分充裕的。”
如果只需要繁育粮种,那么对九柘和他的徒弟而言根本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嬴政满意点头说道:“那粮种传布就交给你了。”
还灵顿时一个激灵整个人都清醒过来诧异问道:“这件事不应该是大哥负责吗?”
嬴政却说道:“他手上的事情很多,更何况这是你手下培育出来,你又是治粟内史手下的户部尚书,此事不交给你交给谁?”
还灵:……
真不好意思,他都忘了自己身上还挂着一个户部尚书的职衔呢。
他有些迟疑说道:“可是儿臣也没做过,万一做不好怎么办?”
嬴政微微一笑:“此事是个水磨工夫,慢慢来,倒也不必着急。”
还灵心中疑惑,然而嬴政又开口说道:“庄古县如今已经步上正轨,你回咸阳专门负责此事,庄古县县令就交给赵高吧。”
哦豁,还把他的县令给卸了。
不过推广粮种的确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还灵的根基在庄古县,就算他走了,小妖怪们也要留在那里。
咸阳没有他们的位置,能完全化人的还好,但更多的是身上带着一些野兽特征的,这些都不可能过来。
接下来等楚国的那些小半妖到了,也得安排到庄古县。
赵高这个人虽然有野心,但好处就是知情识趣,也明白自己的根脚是谁,不会狂妄自大到试图清除他在庄古县的影响。
这么一想,他也的确不适合再留在庄古县。
庄古县地盘虽然不小,但人太少了,他脑子里很多想法都施展不开。
是以他十分痛快说道:“好,不过儿臣还要花一段时间去交接才行。”
这个所谓的交接自然是跟赵高交代清楚,他留在那里的一切什么会留给赵高,什么带走以及什么留下但赵高不能窥视,这些都是需要说明白的。
嬴政随口说道:“可,寡人顺便写道诏书,过了冬至,他就上任吧。”
还灵自然是没有意见的,反正冬天也没什么事情,正好做交接。
他过来一趟,带来了好消息也带着任务回到了庄古县,当然还顺便带来了秦王使者,哦,这个是宣读诏书的。
正经的任命诏书还是要专门的使臣来读,他就算贵为大秦公子也不能代为宣读。
还灵难得感受了一下凡人的出行方式,只能说交通工具效率低下的确让路途变得漫长了不少。
然而使臣却似乎十分满意,笑吟吟地看着还灵说道:“还是庄古县的道路平稳,缩短了许多时间。”
还灵倒是有些好奇:“现在全国的路还没怎么修?”
使臣感慨说道:“这些年来国库紧张,哪里能大兴土木。”
还灵有些疑惑,国库居然紧张成这样?不应该啊。
庄古县这些年税收一直在上涨,更不要提他手下的商会联盟正一点点步上正轨,交税也不少。
再加上小麦粮种的推广,怎么也能让大秦松快一点吧?
历史上大秦没有他也把七国打下来了并且还不算很勉强,怎么现在反而紧巴起来?
第268章
还灵若有所思说道:“国库竟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吗?”
使臣说道:“其实国库尚且还好, 但是修路还是要看各地府库,嘿,有些人可未必愿意拿钱出来修路。”
肯为民着想的好官从古至今都有, 然而这些人能够名字流传千古不就是因为这样的官员太少了吗?
还灵一听就明白了,府库富裕了能做的事情多了, 修路是最不划算的。
这东西动辄几年起,甚至五年十年也看不到什么成果, 等官员调任了都还没修好, 那自然无法算成官员的政绩。
钱花了, 府库没有盈余,政绩还没有,等到考核的时候难道要跟上面说再宽限几年吗?
所以除非中枢下令让修路并且国库出钱, 否则地方没有人愿意修路。
还灵心说真是一个时代一个模样, 后世路政是最容易出政绩的, 而且路政里面还有许多猫腻, 所以有些城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修路,甚至修的路都是那么几条不怎么变。
如今却完全不一样, 这大概就是生产力强弱地体现了。
使臣说完之后也自觉说得太多,将话题拐回到赶路上面来, 据他所说, 以前去过跟庄古县距离差不多的地方, 愣是骑马都用了六天,跟如今一昼夜就能到庄古县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灵微微一笑也没有继续那个话题, 积弊已深不是他三言两语就能改的, 而且他也不能透露出要改的意思,否则恐怕要成为众矢之的。
他干脆顺着使臣的话题讨论起各地的风土人情。
使臣是专门前往各地宣读诏书或者颁布新法令的官员,大秦各地都有他们的足迹, 虽然不会只让一个人做事,但这位去过的地方的确不少。
而还灵对大秦并不熟悉,他甚至对燕地、魏地、楚地这些地方更加熟悉一些。
使臣也乐得有人跟他说话,同时感慨这位五公子倒是更加平易近人一些。
还灵倒也不是单纯的聊天,他是通过这些事情来粗略了解一下各地的情况,然后结合一下资料看怎么才能推广粮种。
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推广粮种也要看各地情况。
两个人聊天倒也不觉得赶路累,用了两天的时间,终于到了庄古县。
还灵这次带回来的消息对于赵高来说自然是天大的喜事,哪怕庄古县从此成为普通县城,他要在郡守手下做事情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