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荣国府申请退出
话是有几分道理。
但大儒的口气,听得贾赦和贾政都皱起来眉头。
就连母亲都不会和他们这么说话呢!
他们兄弟以前也算见过四王八公,谁不是好声好气的?
陈山长在后面皱着苦瓜脸,又是摆手又是告饶。
剑拔弩张的火药味,一旦炸开,怎么收场?!
贾政也怕大哥脾气上来,真闹出来,荣国府面上也不好看。
几位大儒说得也不算错,本来也存着提携小辈的心。
可惜他们不需这种提携,这些大儒的态度反而显得颐指气使,像赏赐一般。
贾赦看看那边要哭的陈山长,又看看想按住自己的二弟。
他抽出扇子打开,扇了几下,神色冷淡点头:“知道了。”
说罢,贾赦一手揽着二弟的肩头,两兄弟就这样旁若无人大摇大摆穿过人群离去。
好一个纨绔子弟,显然并不将大儒们放在眼里。
管他呢!
陈山长长吁一口气,没吵起来就好。
公府的公子也算有几分脾性,这些个崇正书院和绿柳书院的大儒,架子未免也拿得太高了。
陈山长忽而又有几分窃喜,他见过几位大儒在知府大人、杨大人还有甄家那边的态度。
刚刚对着杨侍郎家的长孙和姑苏林家那一位小公子,几人可不是这种口气。
换而言之,今日若甄家那个小三爷说这种话,几位大儒估计马上就要赞人家性情天然率真了。
若他们表里如一,陈山长还敬佩几分。
此番看来,也就是这等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货色。
贾赦心里当然有气,但一回身看到那几个老头气得胡子乱战的模样。
痛快!真痛快!
总算知道小妹为什么喜欢斗嘴阴阳怪气,然后把人气个半死了。
兵不血刃的感觉这么爽!
众人看那两兄弟翩然而去,转头赶紧宽慰几位大儒。
尤其素来看贾家兄弟不入眼的,在旁道:
“此子历来有些狷狂,您莫要放在心上。”
也有人道:“他不听先生指点,乃是他福薄,将来没有出路,自有他哭的去处。”
陈山长抹了抹脑门的汗。
这些人说的都是什么?到底是谁福薄,谁没有哭的去处?
万幸几个大儒也不能为一个捣乱的学子真坏了文会的氛围,揭过此事,又去看别处的文章。
学子们跟在其后,亦步亦趋。
原先贴着贾赦文章的榜下稀稀拉拉偶有几个人。
林家小公子走过去看了榜上几眼,又站在榜下,一如刚刚冷淡却又有几分警惕的看向远去的人群。
一个教书老头子发了火,在贾赦心里根本不算个事。
他从小到大,闹出比这厉害的祸事多了去。
他如今大人大量,要搁以前在京城,必然要给这几个老头子点颜色瞧瞧。
见老二似乎心情不好,贾赦边拉扯着老二去看今日新出的文题。
他刚刚闹一出,算是强行把老二搅和进来。
贾赦心里也有几分过意不去。
今日的文题都用彩笺写着,挂在桃树枝上。
贾赦拿起来几个,看到有个论盐铁和徭役的眼熟,扯着给贾政看:
“这个题目,妹妹们那个先生好像讲过。”
贾政看了一眼当即摇头:“过于犀利,不可。”
那个时候白先生就说过,此题恐怕殿试上都不可能出。
盐铁乃国本之一,其中利益盘根错节,除非圣上有改革之心,不然此题断不会出。
贾政脸色不动声色,心里却暗自埋怨出题之人。
事关政务,当下太子殿下一死,原先太子主管的盐铁不知落在哪位手上。
书院的学子万一没个分寸,写出不合时宜的言论,岂不是遭殃?
贾赦没想到这么深,反而笑道:“怕什么,你若写不出,难道不可化用?”
贾政依旧苦大仇深皱着眉头。
马上就有人过来,将一些文题拆走。
有人道:“说是上面的人拿错了,此题作废。”
贾政见文题被收走,神情渐渐放松下来,选个春游的题,打算再赋诗几首。
贾赦又没让他二弟消停,用扇子戳贾政:“瞧瞧,兴许是哪个大人要来了。”
贾政无奈,抬头看外面又是何种动静。
贾赦依着山石,抱着手冷笑:
“我可算知道,为什么咱家的管事们,如此会察言观色了,有身份的就连下人也要得三分薄面。”
旁观者清。
此刻贾赦作为旁观者,将那边各人殷勤神色看得一清二楚。
府上下人迎接他们的时候,也是这个模样。
这边学生一时间凑不过去,院子那头消息飞也似的传过来。
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
“甄家的两位大人要来。”
贾赦也不认得那人,看他衣着,只能判断肯定不是钟山书院的学子,转头问:“哪两位?”
那人一脸无语,大概觉得此人无知。
“你这……甄家大老爷进京了,甄家能称作大人的,当然只有二老爷和三老爷!”
甄家二老爷和三老爷?
贾赦眉头一拧,刷的一声收起扇子,恨不得揪着老二的衣领赶紧遁走。
“走走走!”
贾政被大哥挟持而去,手里的彩笺都掉了。
贾赦边拖着二弟走还边嘀嘀咕咕:
“你以为换件衣裳就和唱戏的一样画了花脸呐!闹哄哄的,烦死了!”
“回咱们院里,睡觉去!”
贾政这才反应过来,甄家二老爷和三老爷……
认得他们!
于是两兄弟极有默契的一起开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