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114)

作者: 辰木离火 阅读记录

她们下江南的时候,这几样绣品都是母亲带在身边。

母亲有三件慧纹的绣品,但只有这一样,是宝龄侯夫人的遗物。

贾姝有些可惜:

“江南不缺好绣娘,母亲真要送那个?”

第59章

慧纹是当下刺绣名家慧娘的绣品。

慧娘出身书香门第,在书画上极有造诣,因家道中落,以刺绣谋生。

慧娘的不单绣艺精湛,其绣品中的构图和内涵一绝,为京城达官显贵推崇。

可惜慧娘早逝,留存绣品有限,有价无市,就连宫里也极为喜欢。

不过,这些物件纵然珍贵,在史苗眼里终归是个物件。

史苗道:“再怎么好,都是身外之物,江南不缺技艺好的绣娘,但都不是慧娘。”

并非史苗没有欣赏水平,不知物件珍贵,这个时候就要这种意义上珍贵的孤品,才能彰显送礼的特殊之处。

这些东西,现在送出去还能发挥一点作用,好过将来被抄家抄走。

白琪在做姑娘的时候,家中没有大富大贵,所以对于送万寿节礼,提不出多少有用的建议。

只记得当年父亲遇到这种事,也是要愁苦一阵的,还好他们家不起眼,上面也不会特意盯着送了什么。

白琪历来是不喜这等劳民伤财,蹙着眉头:“这几年江南没见大灾,朝中难道还会缺钱?”

圣上流露出这种态度,下面的人借着给万岁献寿的由头,更加方便层层盘剥。

到头来苦的还是百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史苗冷笑:“谁会嫌弃钱多呢?想从大臣手中刮一层去,那些当官的指不定又要从百姓手里刮两层。”

白琪亦是面色不好,也道:“只怕有些人家东西进京,送的不只是一份礼。”

史苗将手上的美人锤放下:“先生说得有理,兴许皇帝陛下早就派人私下盯着,悄悄记了好几本册子。”

史苗从不避着孩子们说这些,一时间几个孩子面色更加凝重,家中气氛都沉闷了几日。

贾赦和贾政匆匆回了钟山书院,收拾些大小物件,与书院告了假。

陈山长大约也探听到朝廷明年要大办万寿节,估摸荣国府应当要回去献上寿礼。

听说两尊大佛家去了,心上那块大石头才被挪开,心中暗自发愿,贾家二位至此离了钟山书院,再不回来。

贾赦和贾政回到家中,经常出门督工,庄子上的秋收,还有寿礼的预备情况。

丫鬟们把那副八仙贺寿的作品找出来,史苗让摆着自己先欣赏一回,又寻人去另做一个新的装裱底座。

这八仙衣带飘飘,针脚密实,最难得人物栩栩如生,比例拿捏恰当,实属人像当中的精品。

果然,不

要质疑古人的审美和奢侈。

怪不得贾姝满脸的可惜样子。

瞧瞧这丝线,不知分出几丝,才能绣出如此流光溢彩的效果。

史苗叹道:“好几年了,绣线光泽竟然维持得这么好。”

身后有道熟悉的声音传来:“据说慧娘有独特的染色技巧,可惜已经失传,大约和千里江山图一样,用了各色矿物,才能留色如新。”

原来是白琪过来了。

矿物染料!!

史苗一听,连忙后退几步。

慧娘早逝,会不会是因为重金属中毒引发的病症?

哪怕只有一点点可能,这幅绣品……

反正没有一开始那么香了。

史苗甚至开始犹豫,要不要送出去……

她又问白琪:“先生怎么来了。”

白琪放下一摞纸笺:“前儿夫人让我整理的题目,我已是整理了大概。”

史苗赶紧坐过去,将那堆纸笺那起来挨个看一遍:“想不到你动作竟然这样快。”

白琪笑道:“湘湘擅长这些。”

史苗点头:“如此看来,只需将场地修好,我们就可以开始了。”

才过中秋,荣国府的图书馆封了大半月,一直到九月份才对外开放。

史苗领着孩子们一起去看新修的东西:“我让人在家中仿着样子,修几个考棚,方便进行模拟考。”

又是个没听过的。

贾家男男女女几个孩子,六脸懵:“模拟考?”

史苗点头:“不错,模拟考,就是模拟考场上的状态。”

贾政心头震动,原来母亲真的是说到做到,居然连考棚都修了。

贾赦酸溜溜拍拍老二的肩膀:“母亲可真是……为你下了血本。”

贾赦这孩子,吃飞醋永远写在脸上。

史苗笑道:“什么血本,修这种东西也不单是为老二,值不得几个钱,叫你们长长见识。”

贾敏她们女儿家,没有机会见什么考棚,姐妹几个看了个新鲜:

“江南的考棚,竟然是这个样子?”

见他们光站着不动,史苗指指那边示意:“进去看看。”

刚好六间,每个孩子都有,史苗从不厚此薄彼。

贾敏个子小,直接走到离自己最近的一个棚子。

弯着腰灵活的从桌板下面钻进去,坐在椅子上,脚还有点沾不到地,从考棚里露出一个头冲着大家笑。

她摸摸面前的桌板,眼里露出嫌弃神情,指着桌板上的毛边:“这板子也忒薄了,上面还有毛刺。”

一旁管事的媳妇赶紧解释:“这是太太寻了修过考棚的匠人,大差不差做出来的。”

用的木料都是太太要求,太太甚至还说不必修得太好,毕竟真正用来考试棚子,新旧不一,质量肯定参差不齐。

所以板子上有毛刺,不是她们下人办事不经心,那都是太太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