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117)

作者: 辰木离火 阅读记录

填空题和释义题没有照搬,就连作文题都有点小调整。

史苗也夸夸贾政:“你们去书院学习,也有几分收获,先生说你是答得最好的。”

毕竟贾政显而易见答得比较完整。

不过史苗还要强调一下卷面问题:“只是卷面上,你不如老大。”

贾赦有点精,文章虽然只写了一半字数,反而下了大力气誊抄,一个错字也没有,馆阁体还很有模样。

贾政显然听进去,像是犯了大错,登时就蔫:“先生也说,去到场上,答卷整洁极为重要,只是我……”

史苗让他不必在意:“没事,这种事情,都是熟能生巧,离考试还远着。”

史苗也没马上让白琪和他们对答案,又让几人商议讨论,这套卷子要如何答,几人共同答出一份来。

史苗偷闲回去一趟,眯了回午觉,下人送来她早前编写的算学教材雕版初稿,印出的册子。

白琪听说东西送来,不等史苗去请,自己主动过来。

白琪掀了帘子进来,笑着坐下:“太太是真忙,早前忙着模拟考试,现在又出数学教材。”

史苗赶忙把初稿册子给她看:“你看我这教材出得如何?”

白琪也没托大,如实道:“我算学不太通,只略懂些,但我看词句通俗易懂,他们又聪慧,肯定看得懂。”

白琪还有一事十分好奇:“太太怎么知道这种外文字体?”

没错,史苗在这本册子上编写了阿拉伯数字。

从零到九,虽然用汉字也能行,史苗还是觉得符号化便于计算,也便于自己以后的教学。

寻不到先生就自己教,数学基础的解方程,还有各种面积、体积计算、路程计算,史苗大约能搞得定。

至于为什么会知道阿拉伯数字,史苗早就想好了说辞。

“以前我在家当姑娘的时候,接触过西洋来的人,先前淘来的书里面有这种字,可不是巧了。”

外文书籍,史苗淘到了几本,上面就有阿拉伯数字。

史苗说得理直气壮:“不怕先生笑话,瞎琢磨的。”

白琪倒没半点怀疑,她已经习惯太太各种奇思妙想,太太如此好学之人,长此下去,必然也能著书立说。

看完数学教材初稿,史苗又拿出来自己写的关于番薯种植生长观察记录给她看。

白琪看罢,更是五体投地:“太太十分务实,要我看这样一篇文章,比多少之乎者也都有用。”

以前白琪身上还真有几分文人的酸味,这一年年

在荣国府,见得多看得多,跟着史苗下地,此刻也不再是那个只抱着圣人言的夫子。

史苗讪讪:“虽然务实,字还是练不出来,这当中也有先生的功劳,烦请帮忙看看,有没有错别字。”

天地良心,她已经很努力在学繁体字了,自带繁简转换,史苗心里明白,这篇报告肯定很多字写得有问题。

但写字过程中如果纠结字写得对不对,就会影响自己的写作思路,史苗索性破罐子破摔,先写了再说。

白琪刚刚就发现了不少错字。

确切来说也不像错字,似乎是太太为了书写顺畅的简写。

白琪接过史苗的文稿:“我拿去让湘湘誊抄一份,再送回来给您看,是否有错漏。”

史苗点头:“这是最好,湘湘细心,我要得不急,不许点灯熬油,伤她身子。”

史苗本来也有这个意思,想不到白琪自己先将事情揽过去了。

怕白湘湘现在不怎么好的身子板熬不住,史苗才没给她也弄个考棚。

史苗也不知道,自己这种为她考量,是好是坏。

史苗看看白琪,难得如今还有个说话的伴,她又想起来林如海的母亲徐慧。

白琪说起徐慧的时候,语气中很有崇敬的意味。

史苗叹道:“真可惜,要是我早知道林家的徐慧夫人,或是这本东西编完早一点,倒是可以请她参详一番。”

白琪不知道为什么太太在这件事上如此不干脆。

以太太惜才的风范,应该会主动提及要和徐慧相交。

白琪只好来当这个中人:“若是太太成了稿,大约可以给她一本听个回信,若我能收到这样的东西,必定欣喜。”

史苗有些犹豫:“总担心是否唐突。”

她不太想和林家扯上关系,担心女儿贾敏应了原主后面的发展。

白琪反过来鼓励太太:

“岂会唐突,太太还请信我一回,她不是那样人。”

白琪和这位徐夫人的交情,似乎比面上深。

史苗回眸道:“听这意思,你前儿说的,有所保留?”

第61章

白琪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及林家了,言语中暗里都是推荐的意思。

史苗明显感觉白琪和林如海母亲徐慧的关系不单单是同乡那么简单。

白琪垂首道:“她年长我几岁,幼时曾有几面之缘,几次勉励我用心治学。”

“早前我和离以后,她曾邀我去当家中西席,我婉拒了。”

真是没想到,白琪竟然差点就成了林如海的老师。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白琪和离那件事,至今仍多被非议,那时候林如海的母亲能伸出援手,可见人是不差的。

史苗疑惑:“你带着湘湘不容易,为何不去?”

且看贾雨村给黛玉当过西席之后,送黛玉进京,林如海帮忙打点了多少。

林家挺厚道,白琪若愿意去,肯定比在金陵接些零碎的活计过得好。

白琪无奈一笑:“林家是个哥儿,我去不方便,瓜田李下,徒增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