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荣国府申请退出
金先生被吓得一抖:“二位大爷呢?”
石头死死盯着桌上那堆稿子:“我们公子已经回了,我剩下搬动点东西。”
金先生被盯得不自在,在石头要把人盯穿的目光中把东西放回去,干巴巴道:
“都是好文章,早前怎么不见你们公子拿出来?”
石头可不知道客气,大爷特意叮嘱,这是姑娘们的文稿,让石头仔细拿回来。
石头怒了:“先生不该擅动,太失礼。”
金先生受了一顿排揎,又不能说石头错。
“唉……你这石头……”
马上又有个人影晃动,来人将石头推到一边。
石头赶紧把文稿都卷起来,用匣子装好。
来人是砚台,他迎来送往比石头机灵,赔笑问:
“先生怎么来了,我们大爷二爷让小的给您问好呢!”
说罢砚台又冲先生作揖:“承蒙您的照顾。”
金先生可算好受点,问砚台:“他们许久不来,今后是不来了?”
砚台没正面回答,委婉道:“大爷和二爷的心思,我们做下人的也不好猜,只管听话办事。”
石头抱着木匣子,满脸都是送客:“我们还有事要忙,先生自便。”
金先生知道这小厮的脾性,懒得与他一般见识,只看着砚台道:
“先前甄家三爷来的时候问起过二位公子,还有杨侍郎家的孙儿也问过,我瞧着那一位像是心里有气,不知当中有什么误会?”
砚台说话密不透风,一问摇头三不知:“这小的就不知了。”
金先生想去问石头,那家伙瞪他一眼,已经抱着匣子出去。
金先生又与砚台低语道:“杨侍郎和京城有位王爷交情不浅。”
砚台依旧不接茬,笑道:“杨侍郎原先是京中老臣,与京城的王爷们相识也乃常事,小的们这就走了。”
这回砚台也送客,金先生也不好再赖,只看二人收拾了一些东西走掉,院子仍旧锁起来。
他去向山长打探,山长也没说贾家兄弟从此不来,金先生摸不着头绪,只得作罢。
砚台回去,就将那日的遭遇一五一十向贾赦和贾政汇报。
杨侍郎家和京城的王爷?
不论真假,这件事他们原先不知道。
怪不得姓杨的小子如此嚣张,杨家极有可能和义忠王交好。
贾赦夸了夸砚台,随手赏了他两个银裸子:“还是二弟的砚台机灵。”
这先生虽有几分谄媚,看在他没将两人身份透露出去的份上。
贾赦也不小气:“他家中母亲身上一直有病,从库房中找点药材送去。”
贾政也补充道:“再送些过冬御寒的物件。”
都说金先生是个孝子,因母亲生病迟迟不能进京赶考,那荣国府就送点实惠的物件。
贾赦眼珠子一转,又强调:“不要打咱们府上的名号。”
金图那边还在书院,等回来探望母亲之时才知道有人送来了药材、炭火、布匹和御寒的衣物皮毛。
算是他们这样人家能用到的好物件。
来人只说是钟山书院的学生,金先生便知是荣国府送的,但旁人不报家门,金先生聪明,自己也没敢张扬。
转眼就到年底该送年礼的时候。
今年不一般,给京城宁国府的年礼事小,万寿节的贺礼才是大头。
荣国府自请下江南,没有圣上诏命,史苗不会让两个孩子借着送万寿贺礼的由头进京。
送礼的大事交到赖大手上,让赖嬷嬷脸上十分有光:
“这一件是最要紧的,都是太太、大爷和姑娘们的心血,太太把这桩事派给你,千万不可出错。”
赖大也是服她母亲,母亲虽然年纪大,但跟着丫头们又读书又写字,深得太太倚重,上了好几回进步榜。
还当过好几回主考官,他母亲办事说话,比两位大爷还有分量。
见母亲又唠叨,赖大低头作揖:“儿子晓得,母亲您现在比儿见到的官老爷还像官老爷。”
赖嬷嬷给儿子理理衣襟,苦口婆心:“什么官老爷,不要贫嘴,我只怕你进京城和你兄弟玩的不知所以然。”
赖嬷嬷最担心的就是两个儿子凑到一处坏事,宁府那边珍哥再长几年,都快掀了天。
太太可不是全然放心赖大,赖嬷嬷小声提点儿子:
“太太还派了焦大,他虽是个押车的,但你心中有数。”
第62章
赖嬷嬷知道太太不会全部信任自己儿子,反而又派焦大。
太太亲自见的人,把她都支走,不知背里安排了什么。
赖嬷嬷大约也猜得到,肯定和焦大跟着爷们赶车一样,就是太太的耳报神呢!
焦大性子执拗,颇有些油盐不进,赖嬷嬷也不是没想法子让赖大和焦大交好,奈何人家半点账不买。
这回史苗送的万寿节礼,有个三星上寿辰的玉雕,还有八仙贺寿的大屏风,最要紧的是那份精装粮食作物种植观察报告。
旁的东西都是匠人雕的雕,刺绣的刺绣,只有这一样是太太和姑娘们耗费心血预备的。
旁人不识货也就罢了,赖嬷嬷特意嘱咐儿子,一路过去,不可让贺礼受潮,赖大耳朵都快听出茧子,贾家上京的大船才装好,赖大领着干贾府办事的家丁,上了船顶着呼啸的江风而去。
史苗送这份礼,也没底皇帝会不会看,就算皇帝陛下不看,等过差不多时候,明年春耕前,史苗自己也要印出册子广而告之。
赶着出精装册子,原先史苗编写数学教材的事暂且耽搁了一段时日,等改版的教学册子送到姑苏林家,腊八都过了,马上紧跟着就是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