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荣国府申请退出
赐个名头好,品阶高,无实权的,就够让荣国府里外不讨好了。
贾政绷着脸:“儿子知道。”
贾敏见贾政如此,继续道:“只怕如今咱们家只有衣二哥哥一个人是白身,内外好些目光浅薄的人,会就此生事,挑拨是非。”
贾政才多大,心里肯定会难受,需要时间调节。
不过贾敏说在了点上,史苗无奈一笑:“将来咱们家的事,少不了多少,兴许圣上也乐见如此。”
宫里只让贾赦进宫,一家子大早起来送他。
贾赦穿上大红的官袍,带上官帽,是个齐整模样。
可惜面容年轻,神态不似那些官场浸淫多年的老狐狸。
史苗看着贾政这模样,怪不得有些官员故意蓄须装老成。
太嫩了,很好骗的样子,被卖了还帮别人数钱。
史苗和姑娘们一直送他到二门:“记得恭谨些。”
贾赦出门去,贾敏还看着他远去的方向,一步三回头:
“你担心什么,那宫里面压抑得很,你大哥哥还不至于管不住嘴。”
贾敏叹气:“那能怎么办,就是担心啊!”
谁不担心,感觉故意只让贾赦进宫,专门要套话。
史苗掰过闺女的小脸蛋:“天塌下来有个高的顶着,况且天暂时塌不下来。”
贾赦头一回进宫,虽然好奇,但下了马车后却头也不敢抬,盯着脚尖跟着引路公公一路来到勤政殿偏殿,等候圣上召见。
直到过了午,外面才有动静。
贾赦跟着掌事公公进去,殿里只有陛下坐在金丝楠木圈椅上。
他进去就依着礼节跪拜请安:“微臣叩见圣上。”
掌事公公叫起,皇帝穿着常服,打量他几眼:“爱卿长成大人了,和你父亲很像。”
贾赦慢腾腾站起来。
皇帝见他模样白净秀气,被一品大红官府压着一截,甚至显出几分怯弱。
又问:“怎么不说话?”
贾赦谨记不知道怎么答话就谢恩的原则:“臣第一次进宫,不知该说什么,唯有谢圣上隆恩。”
说罢又跪。
掌事公公有些没眼看,这一位嘴巴不灵光,陛下话都递到这儿了,就该说说祖上蒙受圣恩云云……
皇帝陛下只好亲自又叫了一回起。
“起来吧!”
“你母亲说你们兄弟忙着读书,没有一起种地。是也不是?”
贾赦赶紧站起来,拱手道:
“回圣上,确实如此,臣和兄弟在书院读书,偶尔去庄子上探望母亲,臣只监督过收粮。”
陛下轻笑一声,继续问:“你倒老实,说说看粮是如何收的?”
还好这是他真做过的事,贾赦也能说几句:“臣的母亲和妹妹们不便出门,金陵近郊庄子上收粮,多是臣……和臣的兄弟负责。”
“额……不过头一回收粮时,是母亲领着我们兄弟俩一起、一起突击检查。”
皇帝眉心微皱:“突击检查?”
贾赦本来就紧张,突然被打断,脸都白了半截。
皇帝陛下示意:“你继续说。”
贾赦咽了咽口水:“突击检查就是不告诉庄子上的人我们要去,悄悄过去,就看到庄子上的人动手脚。”
皇帝来了兴趣:“哦?动什么手脚?”
贾赦继续输出:“母亲去之前,就让我们两兄弟先去采购量具,诸如升、斗、尺之类。”
说到这里,当皇帝的也嗅出味来,居然还要预备量器,看来不是简单收粮。
“为何?”
贾赦越说越顺溜,突然就不紧张了,摆出一副答疑解惑的样子:
“陛下有所不知,下面的人造假手法千奇百怪,大有用偏大的量器,中间多余的部分,他们就中饱私囊。”
“母亲带臣和兄弟去时,圈出二十来块地,让他们收割以后测算产量,找出最多、最少、还有平均值。”
皇帝无意识嗯了一声,荣国府的报告里面,计算粮食产量也提过这种算法。
所以之前的收粮,大概是对后面种植的预演。
皇帝来了兴趣:“谁教你们这么算的?有何深意?”
荣国府背后,肯定有高人指点,这等人才应该要收为己用。
贾赦又拱手,言语间很是骄傲:“回陛下,是臣的母亲安排的,母亲还让我们记录了很多计算表,母亲说可以从产量看出趋势,和往常的数据对比,就能发现端倪。”
又是母亲……
皇帝陛下也找到了自己的节奏,继续问:“发现了什么端倪?”
贾赦明显比一开始时自信了许多:
“臣等奉皇命南下金陵之时,并无大灾大疫,庄子上报了粮食减产,与我们亲自测量的情况相比,每亩稻谷产量少了七八十斤,累加下来,中间有人贪墨,分明是丰年,下面佃户却日子艰难,可见这当中有谎报。”
皇帝的脸有些绷不住,他是该说荣国府以小见大,还是说这种方式是在点如今猖獗的贪墨之风。
皇帝陛下皮笑肉不笑:“你还真学了不少东西。”
贾赦沉浸其中,半点没看出来,还自带补充:“圣上有所不知,事情到了第二年,发展更加出乎意料。”
那边掌事公公别过脸。
这位爷怎么没学会适可而止,刚刚就该自谦一下,表示还需陛下提点,到此为止就好了。
还越说越起劲了?!
他愿说,皇帝也接着问:“第二年出了何事?”
贾赦又开始三句话不离母亲:“臣的母亲说,若头一年抓住了谎报的把柄,第二年他们好大喜功,肯定虚报。所以第二年时,母亲便让我们兄弟提前去考察调研,悄悄派了人过去,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