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荣国府申请退出
元白啐了一口:“呸!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林海忽而笑了:“你又不曾见过人,怎么就知道癞蛤蟆和天鹅了。”
元宝跟在林海后面慢慢走着,他有他的道理:
“秦督军家的哥儿小的不知,国公府那位四姑娘,正经有宫里诰命,才华横溢,如何不是天鹅?”
毕竟贾家文集,那是老爷都夸的东西。
元宝义愤填膺道:“那秦督军家的哥儿,无名无姓,算是老几。”
无名无姓,那就变得有名有姓。
金陵城里一夜之间忽然冒出一个文华公子,一连写了七首诗,七首词与贾二十四集互相唱和。
坊间将文华公子吹嘘得天上地下,更有什么和贾二十四极为相配的言论流出。
贾二十四身份没摆上台面。
但有贾赦这个大喇叭在,谁都知道,贾二十四就是国府的四姑娘。
将军大人的嫡亲的妹妹。
真是下作。
林海听了点风声,马上就让小厮去把那些诗词抄回来。
看来元宝没幻听。
林海还以为秦家会使出什么绑人强人,或者会西厢的手段。
不料竟然用造势一招。
再过一段时日,估计就要揭露文华公子的真面目了。
想用这种方式引起国公府的注意吗?
还是要坏贾家四姑娘的名声?
林海赶紧去找刚成婚不久,总算舍得来崇正书院几日的贾政。
贾政脸色黑沉可怕,林海若晚几步,恐怕都截不住他。
“贾兄……”
贾政亦是一副不想和人废话的样子,随意抬手作揖:
“我有急事,改日再叙。”
估计贾政得到消息的时间和自己差不多。
那等流言,分明有人在背后故意炮制。
荣国府怎么能忍?
可林海专程来拦人,岂能无功而返。
他上前几乎拽住贾政的胳膊:
“贾兄且慢,可是为了而今坊间与舍妹诗词唱和留言之事,在下也因此而来。”
贾政顿住脚步,狐疑的看林海一眼。
贾政现在眼中,谁都有嫌疑。
林海把小厮抄回来的东西给贾政看:
“贾兄且看这两句……尺规矩度丈河山,谁与天涯客,还有这一句,铅华蔓蔓洗,望舒荧荧光……我曾见过。”
见过就好。
那什么公子,到底什么来头。
贾政气急:“谁写的?!”
林海用扇子指了指秦安住处的方向:“那一位。”
秦家本来就和贾家有嫌隙。
结合元宝那件事,林海不觉得事情这么简单:
林海连忙又提示贾政:“可秦兄再有十来日就娶亲了。”
秦安没必要这么做。
惹了荣国府,坏的是他的前途。
贾政很生气,但当下必须先回家中看情况。
他在书院消息不灵通,兴许母亲他们已经查出原委。
贾政这回认真作揖,向林海致谢:“多谢林贤弟。”
林海抬手还礼,看贾政匆匆走了。
小厮元宝又看不明白:
“公子为何不与贾二爷说清楚,肯定是秦家为了他们家那个爷。”
“你又懂了。”林海用扇子在他脑袋上敲两下:
“你都
能懂,国公府上还查不出来?”
元宝哦了一声,主仆两人回到自己住的院子。
林海算把话带到,心里踏实不少。
林家也忽然来人:
“公子,太太请您速速归家!”
……
贾政那头急吼吼回府,一路进了二门,到母亲住处。
家中却其乐融融,贾赦、贾敏、还有两个媳妇都在。
贾政有点糊涂:
“母亲,大哥,妹妹?”
“孩儿听说外面……”
贾赦一拍大腿,眉开眼笑:“二弟不必担心,已有应对之法。”
第80章
贾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今外面传言沸沸扬扬,专程就对着小妹贾敏而来,好端端的就有人想起来那什么劳什子文华公子和公府姑娘相配。
当旁人都是傻子?
分明是有意为之,空穴不来风,必定有人费心引导。
家中反而像是有什么好事。
史苗让贾政进屋坐下,作为流言当事人的贾敏,递过来一摞稿子。
“二哥你瞧瞧,这些诗词好不好。”
贾政拿来一看,都是姐妹们早前写过的诗词文章。
贾政还是没闹明白。
“好……”
贾敏笑道:“上回没写编上集子的正好能用,还有姐姐们和湘湘写的。”
说着还给贾政展示自己比较满意的几篇:“这篇是我的,这篇是大奶奶的,还有这篇……”
“这篇是二嫂子的。”
贾政终于按捺不住好奇:“这是何意?”
搞舆论,弄什么营销号,史苗在现代社会的时候,见的公知狗子带路党,一抓一大把。
虽暂时抓不到是那家人,以为弄几首酸诗,然后炒作出什么文华公子,再收买写说书的,引导众人,荣国府就会受他们摆布?
笑话?
这一招史苗玩得更溜。
贾敏坐回自己位置上:“既然想效仿元白诗词唱和,左右咱家有印书坊,母亲说要在几家大酒楼立聚贤榜,鼓励诗词唱和。”
江南最不缺的就是文人墨客了。
史苗正愁没个由头把大家都发动起来。
男女老少一起参与。
看看那什么文华公子,是不是真如传言那样,以一当十,学富五车。
史苗又补充:“这事咱们还是要做得正式,每周做小报,请江南的大儒们出一份点评专栏。至于点评的人,上榜刊登的人,都给稿费,以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