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荣国府申请退出
既然要去何博士家,贾敏老早就预备好合适的礼物,只等林如海休沐那日,夫妻二人一起坐着马车,慢悠悠的过去。
到了何博士家,林如海小心翼翼搀扶着贾敏下车。
当下倒也没有真有了生子就不出门的习俗。
何博士的妻子早听说这家娘子有了身孕,今儿一看,大约是月份浅,根本看不出来。
就是家常拜访,倒是没什么外人,家里女眷出来作陪。
何博士指了指穿胭脂色裙子的小女儿:“这是我家三姑娘,家里就只剩她一个了,叫她婉儿就好。”
何婉儿倒也不畏缩怕生,很爽利,上来就表示出对贾敏的崇拜:
“先前您还是贾二十四的时候,我就读过您的集子,想不到您也善算经,真是……文理双全。”
文理双全,还真叫她说的有点意思,母亲就喜欢把算学叫理科。
这个理,和程朱理学的理,不是一个理。
贾敏把见面礼送给她:“若你不弃,叫我一声婶婶就好。”
这丫头也只十三四,贾敏快三十的人了,实在当不了姐姐。
几番寒暄,众人就开始讨论算经教材的事。
其实何博士也不是要新编多少教材,想照着原先史苗编写后几经修正的那一版进行改版。
这件事能成,贾敏当然不会拒绝。
说着说着,林如海忽然岔了一句:“敢问这一书编来,能否让内子也署名在册。”
何博士愣了愣,旋即马上道:“自然……自然要署名的,我等必奏请朝廷。”
一旁的何婉儿瞪大了眼睛。
原本见贾敏有这样一个俊美妥帖的探花郎丈夫,何婉儿已经够羡慕了。
再见她淡定自若、气定神闲的与父亲谈天说地讲论文义,婉儿又觉得,贾二十四这样的人,一个探花当丈夫才配得上她!
现在贾敏居然有在国子监书籍署名的想法!
真不愧是贾二十四,就该如此!
此刻何婉儿眼里再也没有什么美貌探花,只有对贾敏深深的崇拜。
第115章
何婉儿素来也爱诗书,听过贾敏事迹,也效仿偶像学习算术。
今日得见贾敏,与父亲讨论文事从容自得,不似寻常规格女子,愈发向往,立志也要成为此类人物。
可惜她原本想问贾敏为何到了京城没有同在金陵一样发行文报。
但她与贾敏尚未熟悉到那个地步,不好开口。
来何博士家一程有趣,不然去了旁人家,总是听戏说笑那个流程。
或许拿出桌游牌出来玩一玩,再无其他。
马车慢悠悠走着,想到今日林如海自作主张,贾敏略有些不高兴。
贾敏嗔道:“我自己会说,关你什么事。”
林如海也顺着哄她:“是我不对,下回让奶奶先说。”
贾敏又道:“我不单要署我的名,还有母亲的,白先生的,湘湘的,只我一人占了好处,我可担不起。”
按理很多人都出了力,只是外人看着,就记住一个贾敏,再多的还是史苗。
国公府的老封君,名声喊出去就能震一震。
林如海道:“古语道,一而再,再二三,只你一个,他们兴许可能想一想,若再添几个,有些兴许就不愿了。”
林如海考量的也不错,这一回能署一个名,便不错了。
最后果然只有贾敏和史苗得到署名。
史苗得这消息,还是不太甘心:“拿我的教材,给了最末尾的名字。”
就像自己的成果被人抢了一作,然后真正写东西的人只在一堆第二作者里排了一个尾巴。
但这算国家官方教材,署了姓名,就是胜利。
史苗还是不放心贾敏和林如海在剧情计划外有孩子的事。
旁敲侧击打探现在荣国府的隔壁好邻居甄家的近况:“隔壁甄家有没有什么新鲜事?”
大儿媳还以为史苗是不是在家中呆着太久,闲的慌了。
毕竟在京城不比金陵,能去庄子里种田。
大奶奶周若笑道:“您说的什么事?”
史苗假装随口提起:“比如,添丁进口什么的……”
按理说贾宝玉应该比林黛玉大一岁多,可是没听说甄家添了一个衔玉而生的哥儿啊!
只有嫁到甄家的王夫人,生下一儿一女。
女儿生在大年初一,取名元春,仙逝的甄家老太太十分喜爱,抱在跟前养大的。
大奶奶道:“咱们家就在旁边,添了人,岂会不知?”
史苗心里七上八下的点头:“也是。”
正是这时候,外面丫鬟说:“老太太,赖嬷嬷过来说话了。”
赖嬷嬷掀了帘子进来。
再回京城以后,史苗就让赖嬷嬷‘退休’了,如今她好容易回京,若宁国府不出事,赖大和赖二都能在跟前。
可惜贾敬被圣上贬到金陵去了,赖家两兄弟掉了个头。
赖嬷嬷还是住在京城习惯,又想跟着史苗,现在和赖大一起住。
这样得脸的老嬷嬷,荣国府里两个奶奶都不敢怠慢。
大奶奶连忙起身往里让:“瞧您真是闲不住,日日记挂着府里。”
小丫鬟搬了墩子过来,赖嬷嬷在史苗跟前坐下,赔笑道:
‘退休’某种意义上其实是远离了荣国府后宅权力的中心。
大房二房的奶奶倒是乐得见,巴不得如此。
赖嬷嬷体体面面的退下去,精神头反而不如之前好了。
赖嬷嬷仍旧得体的笑着:“是闲不住,一日不见老太太,我心里不安。”
赖嬷嬷换了个话题:“对了,刚我进来的时候,听见一件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