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267)

作者: 辰木离火 阅读记录

甄家三太太也挺厉害,薛家有用的时候,也是亲亲热热把薛宝钗带在身边。

这时候只听大房周若家的嫂子陪笑道:

“听说那秦家姑娘如今八九岁上,是个美人坯子,我看几位姑娘又长高了,将来免不得一门好亲。”

史苗顿时就拉下了脸。

大房周氏恨不得当场把话捡起来从嫂嫂嘴里塞回去,只当她放屁。

周若小声在嫂子耳边道:“我们家老太太心里有主意,生平最厌旁人给咱们家姑娘做媒。”

收了你那明晃晃的心思吧!

前儿就打探家里的探春,还打探黛玉和湘云。

周家那个哥儿,也就嫂子当个宝贝供着,拿出来说亲丢人现眼,周若直接一句不愿提。

……

水榭那边姑娘们也有姑娘们的交际。

今日都在说先前给郡主女儿陪读一个姑娘,家世虽然不显。

入了郡主的眼,引荐给尚书家,定了尚书家的公子。

那位尚书公子一表人才,文采非凡,尚书大人家最爱重人品,反而门第其次。

一时间大家都有些羡慕,若不是这般奇遇,那等人家的姑娘万万配不得尚书府。

黛玉身边一个紫衣姑娘见黛玉神情淡淡不感兴趣的样子。

好奇道:“她命也真好,你不羡慕吗?”

黛玉摇头:“不羡慕。”

第138章

这件事情能引起这么大讨论,确实因为这个归宿对那家姑娘来说实在意外之喜。

当下男女姻亲,两家结百年之好,都讲究门当户对。

若非这家姑娘当侍读时人品才华被贵人看重,她怎能有这样的造化?

能觅得一个如意郎君,是多少女子自小的梦想。

可惜黛玉真真羡慕不起来。

黛玉有些许低落,反问她:“嫁到那种人家,还能每日自由自在的吗?”

紫衣姑娘也实诚的摇摇头:“不能了,嫁到哪户人家都不能。”

紫衣姑娘也感慨:“到了京城,我也算开了眼,原来越是大户的人家,规矩也这样大。”

黛玉以前没见过她,听这说法和口音,果然不是京城人士,很可能江南那边来的:“所以,有什么好羡慕的?”

黛玉又问她姓名,紫衣姑娘捏着小辫子垂头笑道:“我父亲姓甄,家里只有我一个,给我取了个乳名叫英莲。”

黛玉看她眉间有一个胭脂记。

“你这记号,是天生的?”

英莲点头,说着还用手故意抹了抹额头:“是真的,好些人都以为是画出来的。”

黛玉点头:“我瞧着确实像古时候画上美人的花钿,姐姐你也是个美人。”

这话可把甄英莲说害羞了。

黛玉又问她如何会上京城来,还以为她是甄家的远亲。

英莲与黛玉一见如故,便将她家上京的缘由都说了。

原来是她父亲甄士隐进京赶考,她和母亲就跟着来,顺道游历风光,长长见识。

因是江南人士,投到甄家来。

两家虽然都姓甄,却算不上亲。

若有需要,就算不是亲戚,也能连宗。

可甄士隐一介举人,年岁也大了,这回进京落榜,他倒也还没趋炎附势到那个地步。

当下还留在甄家,也是甄家老爷留了几回,姑且当个门客。

甄英莲又问黛玉来历,黛玉便简单说了。

英莲更加高兴:“原来你就是贾二十四的女儿,我自小开蒙读得书时,家里就有贾二十四的文集,还有金陵文报,今儿可算见着真人了!”

英莲家中只得她一个,甄士隐为解膝下寂寞,也将她充作男儿教养,让她读书识字。

黛玉见英莲舒朗单纯,虽然家中门第不显,谈吐落落大方,率真坦然,又知她家中只有一女,倒与她生出惺惺相惜之感。

两人坐在水边闲聊了一会儿,湘云和探春二人找她来要去投壶。

几人邀英莲同去,黛玉今日手顺,十投十中,得了西宁王妃娘娘的环佩彩头。

等到过了午,几个夫人又想见黛玉,史苗遣人去找,丫鬟们却悄悄来说林姑娘不想来。

史苗便找了一个借口:“她今日身子有些不舒服,刚吹了风又有些发热,刚吃了疏散的药躺下了。”

夫人们听说,倒也不勉强了。

史苗这边春宴刚过去,甄家想着也要还一席,忽然宫里面来了消息。

宫里的那位老太妃没了,这是当朝最后一位太妃。

史苗自打知道这个消息,就知阵仗小不了,当即就遣人将家里不该有的东西换下来,按照国丧的规制布置起来。

荣国府灯笼都没换完,宫里对老太妃丧仪的旨意就传到了各家。

朝中六品以上诰命皆要入朝随祭,贾敏自然跑不了,把黛玉送到荣国府来,姊妹们一起读书,也还有伴儿。

但因太妃丧仪,先前轮着办雅集的事,暂时搁置了。

姑娘们关在家中,一律玩乐之事暂免,只有赖大之流的管事,每日往返问候姑娘们的起居,报给随祭的贾母等人。

湘云感慨:“自打我出生,头一回见这样的阵仗。”

算来家里的大人们已经出去了十四五日,也不知是怎样一个丧仪,竟然有点全城草木皆兵的势头。

黛玉凝眉道:“陛下年事已高,正看着呢,哪家敢怠慢,便是大不敬之罪。”

探春道:“是这个理,咱们在闺阁中,还是少论政事为妙。”

黛玉却有些不以为意,掐了一片叶子扔进池塘里:“这里只有咱们三个,说说悄悄话也无妨。”

隔着大半个池子,对面是好几个丫鬟婆子,战战兢兢只看着上面,就怕姑娘们生起心思去玩水,又怕跌了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