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荣国府申请退出
王王夫人道:“庵堂里种了许多梅花,等冬天请您老人家来赏梅。”
说着甄家大太太和三太太就请众人上去看一看。
大太太道:“上去站得高,又是另一种景致。”
一群婆子抬了软轿来,几个太太乘了轿子,姑娘们都要自己走。
栊翠庵早已开了门,妙玉带着三个小丫头在前迎接。
王夫人对妙玉道:“听说姑娘这边有好茶,还请为老太太沏茶来。”
妙玉穿着一身绸缎拼布水田衣,头发竖起来做道人打扮,雷银丝发冠,白玉簪子,面容白皙,眉眼清冷。
哪怕没有盛装,也不得不赞一句美人。
若非住在这里,外面人要是知道她无依无靠,只是模样相貌,就够让人歹念丛生了。
妙玉亲自奉了三盏茶水过来。
用的是剔透简约的白瓷小盏,配上紫檀托盘,清爽好看。
妙玉才将茶盏放下,王夫人便道:“老太太不喝六安茶。”
妙玉眉头微皱,神情一瞬恢复淡然,不疾不徐:“这是老君眉。”
黛玉湘云探春没站在前面,几人互相使了个眼色。
这个叫妙玉的姑娘,在旁人家也不好过啊!
老太太要来,肯定有人来专门交代过喜好。
只要人不是蠢笨非常,或者有意找不痛快,定然不会泡来客不喜欢的茶。
这位夫人就算要说,早该在妙玉去泡茶时私下里提点也就罢了。
偏偏茶水都上来,演这样一出?
甄家两位太太让了让,史苗先端起茶,又请两位夫人。
三人饮过,史苗不咸不淡品评了几句。
然后又问妙玉:“用的什么水?”
妙玉见有人尝出水与众不同,心里存着几分欢喜:“今年春来第一场雨水。”
史苗便不说别的,转头又对几个太太道:“我们沾了腥膻冲撞菩萨不好,刚我瞧见那边有个亭子,可否去看看风光。”
太太们应允了,转头又让妙玉招待几个姑娘喝茶。
妙玉见几个姑娘举止样貌皆不俗,早就听过几人文名。
原本不喜旁人安排自己做事,当下倒也煮水烹茶招待。
湘云饮了一盏,笑着问妙玉:“这又是什么水”
妙玉见湘云尝不出水,颇有些失望:“你这样一个大俗人,怎么连水也喝不出来?”
迎春知妙玉脾性有些孤高古怪,赔笑道:“难不成又是什么时令雨水?”
妙玉摇头叹:“这是五年前我在蟠桃寺上住着,大雪之时,从梅花上集的雪水,装在青花瓮里,今年才开了一回。”
探春和黛玉都惊讶了:“五年前?”
湘云面色微变:“妙玉姑娘还带着水赶路,佩服佩服。”
三人皆不敢再喝,眼看那边惜春直接一盏下肚。
湘云甚至想把自己刚刚饮下的一口吐出来。
小声对旁边探春挤眉弄眼:“煮过的,应该吃了不会闹肚子吧?”
探春跟着皱着脸,迟疑道:“怪不得我觉得水的味道有些奇怪……”
以前她们从显微镜里看见过,放久的水里会长出来看不见的虫子。
过了好一会儿,探春和湘云才缓过来,还好黛玉嫌茶水烫,只沾了一下唇没来得及喝。。
几人惴惴不安看着年岁很小的惜春,当下也不好直接告诉她。
不过看她活蹦乱跳下山,似乎没受到多少影响。
史苗在栊翠庵旁边的望风亭上看见了蘅芜苑。
那也是个不错的地儿,从栊翠庵下来,游园的队伍浩浩荡荡往蘅芜苑去。
隔着清溪看过去,嫩柳婆娑,蘅芜苑外墙那一溜儿水磨石必是耗了不少石匠。
史苗点头:“这里也修的讲究。”
众人沿着石板路走到蘅芜苑正门。
惜春把几个字一顿一顿念出来:“蘅、芜、苑。”
湘云夸她功课学得不错,认得蘅字了。
黛玉道:“若说蘅芜,里面住的必然是个香草美人了。”
史苗知道大概剧情和里面的布置,可惜憋着不能说。
看看姑娘们期待的样子,待会儿进去,薛姑娘的装潢风格,会‘惊艳众人’的。
一开门,院内奇石嶙峋,上面爬满藤萝香草。
湘云马上认出来杜若和忍冬,黛玉有几分得意:“名字恰到好处,果然是香草遍地的所在。”
听黛玉一说,大家对蘅芜苑的期待又多了几分。
史苗明知故问:“哪个姑娘的院子?”
此事还得凤姐上前,她指了指一直在人群中低调的宝钗:“老太太,这是宝姑娘的住处。”
今日全程宝钗都很低调,恭顺的跟在队伍后面,不多事也不惹事。
尤其湘云自来爱憎分明,说话又冲,宝钗更做出贞静大度懂事模样,言语间不与这些妹妹计较。
史苗也没多问,一群人往里走,才进主屋正门,史苗就要退出来。
念了一声佛,又道一声罪过:
“这姑娘可是在孝中?我们叨扰了。”
第152章
而今王夫人和荣国府没关系,薛宝钗和史苗更是八竿子打不着。
就算史苗有意识吃过几回薛家的瓜,但她见过的各家闺秀几个巴掌都数不过来,薛宝钗无论家世还是才情都排不上号。
史苗若说自己不记得薛宝钗,旁人也觉得实在合情合理。
史苗从薛宝钗的屋内布置推断她在孝中,表示可怜她,一点错都挑不出,甚至还是老太太疼惜小辈。
薛宝钗的屋子,宛如雪洞一般,哪怕是守孝的人,恐怕都不会如此素净。
蘅芜苑内里墙壁都被精心粉刷白了,屋内空空荡荡,除了素净的床铺,素净桌椅,现在没有菊花,那个土定瓶光秃秃放在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