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荣国府申请退出
甄家大太太也暗自下定决心,再不许自己这边的姑娘和三房那头来往。
甄家这边早就打听清楚了,流言蜚语的源头就是薛家那几个丫头和婆子,偏偏那薛宝钗还能大言不惭的说是湘云自己性子太直,叮嘱姐妹们不可学她,免得落人话柄。
甄家大太太知道此事时气得心口疼,就薛家自己那摊子烂事,还好意思提什么话柄?
原本甄家老太太过世,甄家得了圣恩进京当差的时候,就该几房分家才对。现下三房出了一个贵妃娘娘,家是暂时不要想分掉了。
日子慢慢又过了半旬,今年秋天果然冷得早,几日之间,秋意就愈发浓重起来。甄家的园子里,枫叶如火,随风纷纷扬扬翩跹洒落。
金黄的桂花一簇簇,馥郁的香气沁人心脾。
可薛家几房人口哪有心思赏这秋景,各怀心事,进出甄家偏院脚步匆匆,拧起来的眉头就没见散开过。
薛姨妈在房里来回踱步,仿若热锅上的蚂蚁,脚步慌乱而急促。
她身着一件暗青色的半旧家常衣裳,发髻略显凌乱,全然没了平日当奶奶的从容。
窗外的秋风灌进来,吹得她一激灵,像是冷水泼身,心头也冷了半截。
外面关于薛蟠的流言铺天盖地,薛家那点子事都被翻了出来。
薛姨妈心慌得很,她已经好久没收到儿子的信了。此刻一颗心就像被无形的大手揪住,七上八下撕扯着,好像置身于惊涛骇浪上颠簸的小舟。
薛蟠打死了人又金蝉脱壳的事儿传得沸沸扬扬,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薛家在京城这点势力,根本应付不来。
薛姨妈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嘴里不停念叨:“这可如何是好……菩萨保佑。”
宝钗刚刚见了个媳妇,此刻静坐在闺房里,月白色的裙摆微微晃动,一如她此刻无法平静的心境。
她手脚冰凉,脸色苍白如纸,浑身忍不住微微颤抖,眼神也有几分空洞,思绪飘远。
好端端的传出这种消息,倘若哥哥那时真死了,自己或许还能少些连累。
自薛蟠一走,音信全无,如今却听闻有人给他迁坟,还有尸骨一说,宝钗只觉一阵恍惚,仿若置身梦境,当下乱局,全因哥哥而起,她倒是宁愿薛蟠真的在那坟里。
薛姨妈平日里总念叨着让她扶持兄长,可眼下薛蟠这烂摊子闹得尽人皆知,薛宝钗知道将来自己的婚事肯定黄了。
早听说父亲纳新姨娘添了一个哥儿。
宝钗心里清楚,爹爹怕是也懒得再管,以自己的处境,往后恐怕只能攀附权贵寻条出路,除了甄宝玉,再无别的选择。
为了给湘云撑腰,黛玉、探春等几个姑娘,应了史家的约,去赴湘云组织的小宴。众人相聚一处,欢声笑语,驱散阴霾。
阳光倾洒而下,带着丝丝缕缕的暖。
对于外面传言她尖酸小性的事,湘云倒是看得开。
她身着一件鹅黄色的外衫,头上挽着两个环髻,歪歪坠着一个珍珠步摇,整个人俏皮得很。
把玩着帘子上的穗子,笑着说道:“倘若将来他信那些风言风语,却不信我人品,倒也各过各的,我却不急不愁。”
探春叹了一口气,临水有些冷,顺手把自己的披风拢在肩头:“你不愁,但瞧着你婶婶气得不轻。”
黛玉也笑,她今日穿了粉色裙裳,像是春日盛开的桃花,把秋日也过成了春。
黛玉显然很支持湘云:“我倒是觉得云儿说得有理,人家若不信你,有的是法子寻借口,将你贬损下去。”
看见姐妹们都站在自己这边,一副想为她出头的样子,湘云害羞道:
“其实还好,那边特意遣了媳妇来说话,让我们家不必把留言放在心上,如此我婶婶才愈发气得犯了胃疾。”
几人也懒得去提什么宝钗,今年史家重新修整了花园,湘云高高兴兴领着小姐妹们逛园子,这几日难得回暖,刚好趁着这般时节赏一回秋。
史苗零零碎碎偶尔听到一点薛家的消息,有人说薛蟠是真死了,也有人说薛蟠去海外避祸去了,众说纷纭。
只是这一回传风言风语的人,却都极为默契的将王家和甄家都摘了出去。
王熙凤过来请安过几次,陪着史苗说话打牌,代表甄家侍奉老太太,对先前甄家传出留言的事陪不是。
凤姐也不好直接叫委屈,她们甄家姑娘也被祸害得不轻,原本以为元春封了妃子,姑娘们的婚事能谈个好人家。
可惜这一年过去了,迎春的年岁都有些偏大,仍旧没寻到一门好亲事。
凤姐看着迎春,不免又想到自家巧姐儿。
王熙凤奉承史苗道:“早就听说府上有个女先生了不得,可惜我来了这么多回,都没见过,不然真想劳烦女先生给我那不成器的夫君看一看文章,指点一二。”
那个白先生,凤姐早就听黛玉她们说过好几回,好久以前凤姐来作客,人多的时候是见过一两面,可惜从来没说过话。
等凤姐真想和此人打个交道,却是没见过人了。
史苗笑道:
“京城里不缺好先生,白夫子已是久不看考场文章,就算指点,也不对当下考官的胃口,她女儿身上有疾,到了冬日里,就去京城郊的庄子上了,那庄子旁边有一眼小温泉,暖和一点。”
凤姐只是随口问起,想不到老太太竟讲得头头是道,也是一片好心。
当晚回来,凤姐就把今日问老太太的事和甄家四爷说了。
甄家爷们道:“难为你有心,还记着问那个,奶奶闲不住,操不了这样心,又操那样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