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荣国府申请退出
林如海这一去赴任,肯定会受到多方的掣肘,到最后怕是会落得个有名无实的境地。
江南节度使可不是个好对付的角色,若是从前,贾府祖辈还当着京营的差,或许还能帮衬一二……
可惜,那都已经是祖辈的辉煌过往了。如今荣国府为了避嫌,早就摸不到军中的势力,很难在这件事上帮上忙。
林如海擢升,本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好事,可当下最感到进退两难的反而是贾敏。
她独自坐在房内,眼神中满是纠结与忧虑,一会儿望向窗外,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答案,却寻而不得,又低下头陷入沉思。
贾敏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是想留在京中,多陪伴年迈的母亲,尽一尽为人子女的孝道;另一方面,又实在放心不下让林如海一人前往那样复杂的地方赴任。
不等贾敏继续纠结,史苗反而主动开口劝道:“去吧,江南那边待着,可比京城舒坦。”
史苗心里想着,若黛玉去了江南,那边风气相对宽松,她平日里喜欢读书作画,想印什么书,便能更为自由,还能多出去走动走动,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贾赦正因自己没办法帮上大忙而懊恼不已,当下也只能想着尽可能预备一点人手:“早前我下去修河道的时候,倒也结识了几个能用得上的人。”
不过贾赦也清楚,林如海本就是从江南出来的官员,人脉资源怕是比自己预备的还要丰富得多。
此去办公驻地是江宁,紧挨着金陵城,那原本就是贾家祖辈居住的地方,宁国府上下也被一份旨意送回了那里。
他此刻也渐渐明白早年自己下江南时母亲的担忧,眼看着林如海要前往那边赴任。
贾赦越来越担心贾珍那一群人,唯恐他们不仅帮不上忙,反而还会惹出一堆是非来。
史苗瞧出了贾赦的心思,便让他们不要过于紧张,安慰道:
“圣上让他去,本来就没指望他能办成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不出乱子,也就罢了。”
好歹林如海是黛玉的父亲,想来沾了主角光环的缘故,在官场上滑得跟泥鳅似的,他比贾赦和贾政都更懂得分寸轻重。
虽然盐务、漕运这些重要事务都不在他手上,但只要林如海不会闲着没事想造个反,不生反叛之心,在这个位置上就不会有太大的危险。
皇帝突然把他安排到这个位置,大约是因为目前林如海在朝堂上不参与任何派系争斗,哪边都靠不着,相对中立。
史苗心里暗自猜测,估计前些时候才回京的王子腾,又要面临明升暗降的局面了。
果然前脚林如海依照圣上旨意,即刻动身赴任,后脚王子腾就得了九省统制的差使,奉旨前往边疆巡查,京畿营主事的职位一时空了下来,由皇帝陛下亲自安排处置。
至于原先在原著中混得风生水起的贾雨村,却没有了那般好运,从应天府下来以后,被调任到永州,反而离京城越来越远。
若王子腾巡边巡到那处,没准两人还能有机会叙叙旧。
事情的发展有些出人意料,林如海和贾敏、黛玉一行辞别京中的亲人,往南走了五六日之后,宁国府从金陵派人来了。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回跑腿的居然是赖家老二,宁国府主管亲自出动,居然专门来接惜春的?
赖二来到史苗跟前回话,他虽是赖大的兄弟,可平日里沉迷酒色,整个人的气色和精神都远不如赖大。
他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让人不太舒服的精明油滑劲儿,先是恭恭敬敬地给史苗叩了头,才站起身来,说道:
“太爷去年生了一场病,老爷让我来接四姑娘回去,好见上一面。原本家里大爷要亲自来的,可巧出门前也生病了,来不了。”
外面忽然响了一声春雷,雨丝倾洒而下,枝头欢闹的鸟儿,此刻也没了声响,只余落雨的沙沙声。
原来贾蓉还要亲自来。史苗听了,心中不禁泛起一阵狐疑。
什么时候惜春这丫头这么受宁国府重视了?那一心求佛问道的贾敬,临了居然还生出了父女之情?
一个赖二出面就已经够让人意外的了,居然还要出动贾蓉。
想当初惜春被送来的时候,年纪还小,也没见宁国府如此上心。
贾敬生病的事,先前荣国府也收到过信,如今又多了贾蓉生病这一出,于情于理都该问候一番。
史苗便开口问赖二:“如今太爷可大安了?”
赖二心里清楚这老太太精明得很,被她那锐利的目光盯着,心里直发毛,不太自在,但还是恭顺地回答道:“太爷年底就已经大安了,先前家中来信,老爷和大爷也都安好,老太太还请放心。”
史苗见他回答得滴水不漏,也没有再多追问,只是对赖二道:“你难得回来一趟,也不必一直在跟前伺候了,回去见见你老娘吧!”
赖二千恩万谢地退下了,史苗却丝毫不敢掉以轻心,赶忙叮嘱下面的人,一定要多多留意宁国府来人在府里和
哪些人走动。
一面又安排让人赶紧去给惜春收拾东西。
宁国府来接人的理由,实在合情合理,若贾敬真有个三长两短,惜春这边不管真情假意,礼数做到位了,将来也能少落些别人的话柄。
惜春乍然得知自己要回金陵,登时就笑不出来了,又不敢哭,眼眶微微泛红,眼中满是眷恋与不舍。
惜春早在荣国府,比在宁国府日子不知好上多少。
可碍于父女人伦,她又不得不回去。
史苗看出了惜春的心思,特意叮嘱他们要快些赶路,一面又让人给贾敏去信,想着倘若在路上还能遇上,刚好可以结伴而行,彼此也能有个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