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352)

作者: 辰木离火 阅读记录

宝钗气急反笑:“国有国法,母亲怎么不说,分明是他带累了我,如今我在那边是什么日子,今后我又该如何?怎么就成了我狠心!”

薛家老爷也煞白着脸赶回来,见薛姨妈已经把宝钗叫回来,脸色更加阴沉。

宝钗若和此事搅和在一起,恐女婿心里的怨怼更加深厚,薛家老爷还是很看重这个女婿的。

薛姨妈看见薛家老爷,宛如抓到了救命稻草,顾不得其他,连滚带爬地扑过去,头发凌乱,仿佛一个疯子。

“老爷……我只有这一个儿子,你要想想法子,保他一条命。”

薛家老爷一脚甩开薛姨妈,怒目圆睁,脸上的横肉微微颤抖:“你养的好东西,薛蟠早几年就死了,犯事的是谁,你敢认,我可不敢认!”

薛姨妈只管哭,声音越来越凄厉:“老爷,他总归是你的儿……那可是我的命根子啊……”

薛姨妈哭个不住,薛家老爷对宝钗使了个眼色:“你母亲身上不好,请个大夫瞧一瞧就成了,你嫁了人,不要总往家中跑。”

宝钗得了父亲的准话,眼神中透着一丝犹豫:“那边的事……”

薛家老爷斟酌片刻,一狠心又对宝钗道:“你不必管,若有人问,只说你妇道人家,什么都不知道。”

宝钗应了一声,正如匆匆来一样,匆匆去了,旁人再问,她都假托是母亲病了,半点不提薛蟠。

第175章

宝钗独自坐在马车中,听着车轮与石板路碰撞发出的沉闷声响,心情愈发沉重。她紧紧攥着手中的帕子,指尖因用力而泛白。

想到家中丈夫那冷漠的眼神和疏离的态度,她的心像被无数根细针在扎。马车缓缓停下,她深吸一口气,强装镇定,在丫鬟的搀扶下走下马车。

一进家门,屋内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婆母正坐在雕花椅子上,满脸愁容地与刘家老爷交谈着。见宝钗进来,婆母的眉头皱得更紧,眼神中满是嫌弃。

“你看看,你千挑万选的好人家,如今可惹出大祸来了!”

婆母一边说,一边用手帕擦拭着并不存在的眼泪。

宝钗只能闭口不言,一味恭顺听人训斥。

这刘家与薛家做亲时候,并非不知薛蟠的存在,为了攀附权势也要娶宝钗,如今才过了不到一年,大难还未临头,都想着各自飞了。

薛蟠这回伤人害命,罪证确凿,当即就被判了一个斩监候,凡是命案当场律法,需得层层上报,待京中刑部裁决。

史苗听着金陵传来的消息,不禁暗自庆幸,薛家、王家、甄家当中的利益输送,错综复杂。

这一回贾家没牵连进去,

都是因为王夫人没和贾政成婚,后面一辈王熙凤也没什么关系,虽然以前有些许情分,但两家不太往来,早就淡了。

是以如今也没什么四大家族之说,尚未形成四大家族的格局。

况且那四大家族的说法,全然就是给薛家升咖位,从江南到京城,多少根基深厚的家族,都没薛家能吆喝。

可惜薛蟠的事,还不至于将王子腾拉下马来。

林家这头的消息比远在京城的史苗灵通详细。

庭院深深,下人们正忙着收拾端午时节挂着的菖蒲,此刻已经干了,散发着淡淡药草味。

探春听了薛蟠的处置结果,颇有几分无奈:“这桩命案,只是冰山一角罢了,恐怕搬动不得。”

如今她在江南,光是道听途说,也听得不少关薛家为非作歹的事,这些事后面,都有王子腾那个靠山。

黛玉却笃定道:“冰山一角,又一角,总能愚公移山,山崩之前,免不得要零星碎几块石头。”

显而易见,纵使薛蟠被砍了脑袋,苏家那边也未必甘心。

黛玉又道:“这原是苏家看起来最要紧的孙辈,我想那苏家,未必肯轻易罢休。”

探春对苏家也是一脸不屑,薛蟠和苏家那一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倘若苏家公子真是个好的,没有因为唱曲的小娘与薛蟠起了争执,命中也无此劫了。

可笑这苏家的公子,在外装的一副清正干净模样,纵使与歌姬聚会,也是发乎情止乎礼的雅会,引得旁人夸赞不已。

实际上……先前在京城,甄家那个孙媳如何没的,尚且说不清呢!

探春冷笑道:“早知是个要紧的,苏家为何不细教导,但凡我那几个哥哥,谁敢做出这等事,自然有家法伺候。”

……

总归薛蟠死刑板上钉钉,宁国府这边赖二家的宛如热锅上的蚂蚁。

自古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他拿了人的钱财,半点事都没做成。

赖二硬着头皮来找贾珍:“爷……薛家那边……”

贾珍如何不知赖二私下的一些捞钱的勾当,往常他还有好处,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贾珍当即给了他一个巴掌:“你是吃了熊心还是豹子胆,林家都不碰的事,你倒是敢大包大揽,这家中谁是主子!”

赖二唯唯诺诺不敢说话。

贾珍冷笑,阴沉沉的目光看得赖二后脊背发寒:“滚……仔细我把你拿到官府去,治一个流放的大罪!”

赖二家的再不敢多话,灰溜溜躲开,只能把原先收的物件,原木原样退回去。

苏家公子过世以后,金陵城少了个人物,过了端午,翻过六月去,黛玉主编的书籍出得很好,甚至有南来北往的学子过来交流。

虽不能男女对坐谈天说地,在各个书院的文展上切磋交流却处处可见,当下也无人再大惊小怪,女子也会写科举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