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红楼同人)荣国府申请退出![红楼](41)

作者: 辰木离火 阅读记录

贾赦作为最长的,当然要提点着弟弟:“你只顾着读书,当然看不着那些阴的阳的。”

贾政却还有些不信,大哥在家中都被下面的人奉承着,兴许是金先生对大哥冷淡,所以才叫贾赦误会。

贾政不想争辩,另起了个话头,几个人挤在廊下,评判起女先生的教学质量。

贾政点头:“难得,她一个女子,讲得有模有样,想来说文解字学得十分透彻。”

贾赦道:“这可是母亲千挑万选找到的先生,必然最好。”

贾政见大哥一句话将聊天堵死,干脆闭嘴。

丫鬟忽然过来,说是太太午睡醒来,让他们都过去。

贾赦一行人又去到史苗屋里,贾姝一看有两个针线上的婆子在,当中有一个还是新聘的教习。

便知母亲是要缝制冬衣。

史苗一开口,与贾姝猜得分毫不差。

史苗招招手,让孩子们去看布料的小样:“难得回来,刚好要裁剪冬天的衣裳,快来量一量尺寸。”

史苗让人把家里的料子都做成了小样册子,每种布料剪下一块当做成册子,就不必每次都找出好几匹搬进搬出的挑。

贾政见状道:“儿子的大衣裳还很多,不必新做了。”

对此贾赦却不赞同:“这二弟就不懂了,咱们那些衣裳,什么貂皮缂丝,一看就不能穿出去,正该新做几件,什么衣裳鞋袜,冬日才有得替换。”

史苗心里暗自吐槽,看来便宜儿子比她预想的还入戏,这是上瘾了?还是故意堵老二的话。

贾政也不负众望,还是那几句差不多的台词:“大哥说得是。”

看着弟弟又作揖,弄得贾赦好像以大欺小似的,贾赦瞥嘴不说话。

史苗察觉这兄弟二人暗自较劲,便绕过做衣裳的话题。

“我也叫人给外院的小厮车夫们找了个先生上大课,你们得空看看可使得,若是不成,你们出去认识可靠的读书人,也举荐过来。”

给小厮上课的先生,史苗不便出面去面试,况且江南之地,女先生不算好找,但教书的男子一抓一大把。

既是下面的人举荐来的,史苗让赖嬷嬷去看了看,就挑了两个轮流上课。

读书上面的事,贾政比贾赦略有发言权:“儿子以为母亲挑的人就好,如今我们认识的人,多半不愿。”

这个时代阶级分明,兴许书上会有几个大儒不吝赐教的故事段子。

真实情况是,那些书院的先生,怎么愿意自降身份来教下人呢?

史苗:“无妨,你们放在心上就行。”

旬假一般有两日,这两兄弟量了尺寸,和母亲姊妹吃过饭,在家中歇了一日,翌日便又启程去书院。

这次回来,贾赦让人捡了好几个扇坠子带去把玩。

书院里的人,衣裳上只能低调的用些好材料和金银丝线攀比。

要不然就是带几个漂亮的扇坠,虽说头冠之类的,那几个人偶尔也会带出来炫耀。

不过书院学生多顶着儒巾,腰佩荷包之流,他们也不能总朝着腰上摸,来提醒旁人自己的腰佩金贵。

想要低调且争奇斗艳的炫富,就是扇坠这种小东西最适宜。

毕竟就算如今马上冬月里,书院还是人人执扇,以做装饰之用。

史苗知道消息以后,也不得不佩服,怪不得贾赦后面为了扇子能从石呆子处强取豪夺。

自小如此,人设到老都没崩。

贾赦这一回去,显摆出几样玩意儿,果然书院里先前不怎么与他亲近的同窗好些改了态度。

转眼天气越来越冷,大家都用上了炭火。

贾赦原先就带话回家里,让拉上好的炭来,今日一瞧,只是寻常木炭,拉下脸就要骂人。

“怎么是这个炭,不是银丝炭!”

贾政也不大高兴,他们用惯了银丝碳,在书院用着旁的,总觉得不够暖和。

不过贾政还是劝他:“大哥,何必用那个招眼。”

贾赦急了眼,指了指门口的方向,冷笑道:

“如何招眼了,钟山书院又不是没人用,前儿不是有人孝敬了先生?!”

第22章

贾赦有时也挺烦的,他一个王孙公子,本不必争这样长短。

如今两兄弟被丢到钟山书院的人堆里,反而被迫降了份例。

关键是金陵一地商户多,炫富夸耀之风与京城也差不了多少。

没了荣国府的头衔,有不少人就凭着吃穿用度,隐隐将他们兄弟看扁了去。

就说他贾赦,在京城之时,去四王八公府上,都要被客客气气称一声小爷,这才和弟弟来书院几个月。

倒是把这十几年没受过的气都受了。

金蟾也觉得家中太太未免也太严苛,不就是木炭,非要扣这一星半点。

金蟾到底不如赖大这类下人灵光,傻乎乎问贾赦:“爷,咱们要不要也送点?”

金桂猛地拍金蟾后背一下:“没长脑子的,咱们家何必去巴结那些人,要是知道两位爷的身份,也只有捧着咱们的份。”

金蟾这才反应过来,他们可是荣国府,大爷要炭,怎么会为了送礼。

如果真的要送,什么珍奇玩意儿送不出。

不过,书院里的也没人配得上荣国府送礼!

看着自己带来的两个小厮,一个没头脑,一个不高兴。

贾赦觉得有些丢脸,二弟带的两个小厮瞧着就比金蟾和金桂话少、稳重。

贾赦也不纠结今日烧的什么炭,又问:“家里还送了什么?”

金蟾刚刚说错了话,现下赶紧把东西拿出来示好。

“爷,咱们家四姑娘,近日在学画,说是画了些家常物件,让带来给两位爷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