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荣国府申请退出
巴巴的送什么厚礼?来者不善。
史苗觉得有些好笑,荣国府和义忠王府交情原本也不算深。
不她带着孩子躲到金陵来,反而入了这一位的法眼。
白琪家在义忠王手里吃过亏。
她自来关心朝政局势便也是因为如此,她一介女流,心底不甘,只能将满腔的恨意压在心里,格外关心义忠王的动向。
这位王爷是圣上的胞弟,自小便无法无天,如今颇有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意思。
白琪道:“看来您就算不想蹚浑水,也有人强逼着荣国府站队。”
史苗将食指和拇指捏成一个圈,轻轻的在杯子沿弹一下。
杯盏中的茶水泛起一圈涟漪。
“烦得很。”
其实白琪也想不太通,为什么夫人都不挣扎一下,反而就先打起退堂鼓往金陵躲。
荣国府并未到山穷水尽之地啊!
分明是有几分筹码的。
白琪道:“请恕小人僭越,太太可有考量过几位姑娘的婚事,您从京城出来,姑娘们必是不能再与那些人家联姻……当下适龄的皇子也有,府上早年为何没想过……”
史苗眼中颇有深意,咀嚼着:“几位皇子。”
若是贾代善还在世,必然会用这一招。
可惜,他死了!
若是原主,肯定也会在两个儿子没有长成之前,先抛出女儿去稳定
拉拢各家。
可惜,原主被史苗取而代之。
史苗笑着反问:“有句话说得好,人走茶凉,纵使国公爷还在,被您看好的那几位,我的女儿们,是否能进王府当一个正妻?”
“让她们去那等吃人不吐骨头的地儿,小心翼翼为家中周旋?”
“这样的做法,与遣妾一生安社稷,不知何处问将军有什么差别。”
就算贾代善还在,家里的几个姑娘想要摸到得势那几个皇子的正妻也够呛。
圣上那一关就过不了,而且荣国府没有兵权,没有掌握什么要紧的盐铁差使,那些个皇子不会娶一个对自己没多大助力的妻子。
就算退而求次去当个侧室,兴许还要担心圣上念他们私下与勋贵抱团。
估计原著里贾府真送出去经营成功的就是一个贾元春。
还是皇帝陛下想把这一群老勋贵弄死,先把猪崽子养肥再杀的那一招。
白琪只恨当时自家出事时没有帮上忙,不免代入了自己:
“事关家中荣辱,夫人岂知她们不愿?”
这就是史苗担心的地方。
就算不愿,多洗脑几次,灌输些为家族牺牲的大道理,总是会愿意的。
这位先生虽有才华,但她学的书,经过历代的改造,君臣父子那一套思维太深。
史苗只想让先生教知识,不想让她传递太多的这类思想。
她没多大报复,只是不想让姑娘当垫脚石。
史苗坚定的看着白琪:“我不愿,她们也不必。”
史苗如实道:“我那两个儿子也成不了多少事,只想平安度日。”
就像现代社会讲究家校沟通一样。
史苗必须把关孩子的教育,趁着这个机会向先生说明教学要求,免得白琪太上心,会错了意,弄巧成拙。
史苗道:“盛衰兴替乃世间常理,不必伤感,如今我烦恼的,便是如何还义忠亲王这一份厚礼罢了,我想着也还一份厚礼回去,不知可否?”
史苗话说到这儿,白琪已经明白太太的意思。
其实太太也有自己的道理,说到底将来这个家族,挑大梁的还是两位公子。
两位公子若是不成器,姑娘们就算使劲浑身解数经营出花儿来,最终也扶不起这个家。
可史苗就没打算把这个家扶起来。
白琪苦笑:“太太既已经做好打算,何必……”
反正荣国府有根基在,不像当年白家只是个五品小官,说捏死就捏死。
史苗道:“先生尚且能为女儿和离,想来先生必定能明白我一片慈母苦心,还望先生择而教之。”
白琪也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我懂了。”
史苗之所以还肯信任白琪,便是因为她对待女儿做法。
比起苦心经营金玉良缘,想让薛宝钗攀上权贵保好大儿薛蟠狗命的薛姨妈来说。
白琪已经做得很好了。
看来这位先生没白请,她着实也为荣国府筹谋过。
白琪的神情愈发凝重起来:“若是如此,恐怕几位姑娘的婚事恐怕要费一番心思。”
又提到儿女婚事。
史苗也不好说出自己不想将女儿嫁出去。
史苗不想嫁女儿,但几个女儿未必愿意不嫁。
如果不是存着要用女儿拉拢各家的意思,本着要给她们一个好归宿,顺便向圣上表一表荣国府不愿参与斗争的忠心,必须好好斟姑娘和公子的婚事。
一个二爷两个待嫁的姑娘,太太也够头疼的。
……
江南的春天悄悄过去,金陵城无心过端午,好些活动都是应付一二。
江南上下,从官员到商贾,精力都扑在圣上南巡一事。
书院之中也跟着人心浮躁。
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书院的学子埋头苦读就是为了一朝金榜题名,将来登上金銮殿,得个一官半职,实现阶级跃升。
中山书院黄化,张杰,陈深等人凑在一处,就没有话落下的时候。
吵吵嚷嚷
“听说了吗?”
“这回圣上的船行进之路,咱们书院的人能去观礼!”
“山长的意思,是让咱们穿一样儒衫。”
钟山书院据说分到一块自己的方阵,那时候圣上的龙船要往水道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