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影视同人)[综]三世书尽谢兰幽(272)

作者: 晓泪 阅读记录

无天上前接过她手上的托盘,道:“难怪你昨天还特意问我你是不是能借用厨房,你多大了?是哪个不修师德的家伙教的,怎么都化成人形了,还没修成辟谷之术吗?”

小谢听他提及师门,脸色稍稍一黯,继而笑道:“我是个不肖的弟子,早就破门出教了。这不关他老人家的事儿,您就别把他老人家牵扯上了。”

无天不知她还有这段过去,想想她一介妖精,偏偏入了仙党,心中多多少少有了猜测,正要安慰她,却听她说:“再说了,一日三餐,是我的习惯。我早先修成辟谷之术的时候,也是这般。老辟谷多没意思,这世上的酸甜苦辣咸五味都不尝尝,难道长舌头就是用来说话的?真若如此,当真是委屈了它。”

无天给她不轻不重的噎了一下,也不气恼,心中思量道:“这孩子到真有几分像兰幽,便是这般歪理,也是一套一套的。”

两人在小花厅里坐下,小谢将那碗龙须细面端到自己跟前,把一碗撒着细碎葱花的粳米粥和一盘肉卷递给无天,道:“您也尝尝?”她顾忌无天手上有伤,特特在每个肉卷上都插了一枝签子,好叫他拿着方便。

无天撩了一眼,只见桌上另外两个配粥小菜里也都插着小签子,不由莞尔一笑。

他见小谢这般殷切,便拿起一个肉卷,轻轻的咬了一口。那肉卷白面柔软,带着粮食特有的甜味,肉糜剁得碎碎的,带着肉汤被裹在一层层面中,一口咬下,浓郁的汤汁涌出,在口中散开,果是十分美味。

无天不由笑道:“凭你这手艺,日后便是被踢出讼师行当,也可去开个早点铺子,定也能日进斗金。”

小谢道:“谁要去开个早点铺子?起早贪黑忙忙碌碌不说,风雨里来日头里去也不提,单是每日迎来送往,小心赔笑,就我这暴脾气,可做不了这个。”

无天微微一笑,只低头喝粥,并不与她纠缠这个话题。一碗粥见底,无天笑道:“昨日你给我的书我也看了一些,只是我有一事不明。”

小谢道:“前辈什么事情不明白,直言就是。”

无天道:“我不信这世上的事情当真坏到书里头讲的那个地步,谢兰幽昔年为三界众生计,非但立下各色法条,更选拔了一批贤官能吏,勿使旧仙界轻民重官、官官相护之事重现。可你那书里连‘率兽食人’这样的话都讲出来了,这个镜中先生,委实有些危言耸听。”

小谢微微一笑,似是不以为然。无天怫然不悦,问道:“这是何意?我虽在这别院中养伤,但也并非不问外事。若说他们都在糊弄我,那我自己在街上看到的,总不会有错吧?”

小谢道:“前辈,耳之所闻,目之所睹,皆是一片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可前辈一个人只有一双眼睛,一对耳朵,怎么能看到天下间所有的一切呢?要知道,越是恶性累累之处,越容易为人所忽略啊。昔年三界缝隙,多少冤屈藏在其中?可三界中知道那里的人,除了当初的加害者,又有几人?”

无天沉默了一下,道:“莫非近些年来,灵山和天庭有什么重大的人事变动我不知道?”

第156章 草命 这些草,在他们眼里根本不是草,……

小谢道:“当年谢兰幽身死, 无天离开灵山,黑袍与王璇便成了接任之人。后来王璇和陈曦乐双双失踪,巨蝎接任了王璇的职位, 再后来黑袍为人所杀, 赢妖又接任了黑袍的职位至今。前辈知道的又是如何?”

无天舒了一口气,道:“与你一般, 既然如今在位的仍是赢妖和巨蝎……他们都是当年黑暗之渊的旧人, 应当不会……不会重蹈旧仙界的覆辙吧?”

小谢斟酌道:“人心易变,这两位大人昔年是何模样我不曾见过,这却不便评说。但我所眼见,与镜中先生同, 与前辈不同,却是事实。”

无天微微皱眉,问道:“你所眼见, 又是何等景象?”

小谢转头看看地上的影子,在心里估摸了一下时间,向无天说道:“我来天悦, 是有要事。我对前辈说过, 我是妖精之身,却是仙党在凤仙郡的郡党首领。”

无天颔首道:“是有这么一回事。”小谢道:“我来此,并不只是为了镜中先生一案。除却此事,更是为了灵山76号文件而来。”

无天疑惑道:“何为76号文件?”

小谢伸手自袖中摸索了一下, 摸出一只香囊, 她将那香囊递给无天,问道:“前辈,你可知此物是什么做的?”

那香囊通体呈绯色,身上细细的纹路, 像是用草编织的。阳光照在上面,温润好似玉石一般,轻触一下,触手之处,柔软中带着一股韧劲儿。细看材质,却是既非金银所制,也非织物所缝,当真是件稀罕物。

无天笑道:“这可难不倒我。此物名叫红玉草,是你们凤仙郡独有的野草。当年,凤仙郡的郡侯醉酒,无意间推翻了供给玉帝的供桌,玉帝恼怒,给凤仙郡立了三道难题,这三道难题倘若一日不解开,凤仙郡就一日不下雨。”

小谢道:“不错。”

无天摩挲着香囊的温润光滑的表面,他的眼睑微微下垂,幽深的眼睛隐藏在睫毛后面,似乎有什么埋藏这的年深日久的东西正在破土而出。

他继续道:“当时,凤仙郡的地仙红玉为了救全郡的人,枉死在旧天庭中。有传言说,红玉死的那一天,她的魂魄回到了凤仙郡,那一天晚上,有人看到凤仙郡郡郊的土地上,有一个红衣女子翩翩起舞。第二天的秋天,那里生出了一种之前没有人见过的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