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同人)[综]三世书尽谢兰幽(36)
她想了片刻,眼睛忽然一转到了红玉身上,心中突然生出一计,问道:“红玉姑娘,你是当事人,芍有一言,你替我参详参详如何?”
红玉冷不防季姜突然点到她,这些年她也是大风大浪都见过,只是这件事情实在对自己利害深重,难免有些慌张,只好稳定身心,落落大方的行礼对应道:“红玉不胜荣幸。”
季姜道:“你们出身贱籍,这本是无可奈何之事,若是放你们自由呢,我怕你们原主人心中不满,去给你们找不自在。他们皆是位高权重之人,你们纵得了自由,也不过升斗小民,胳膊是拧不大腿,平白受气。”
红玉想季姜说的原也不错,只是做了八年自由人,虽说苦累,但与原先相比,早已身在天堂,那里甘心回去。心想:“无论如何,我绝不回去。倘若王后下令让我回去,我就跑,跑到天涯海角,总有容身之处。”又看了一眼谢兰幽,想道:“先生决不会负我们,就算是王后下令,先生也有办法。”
只听季姜继续说道:“放你们原是为你们好,若是如此,反而不美。可若不放你们,你们毕竟在战场上救人无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不放你们也是不成的。芍现在有一计,可以两全其美,这战场之上,出了不少俊杰英才,他们中好些人,都没有妻室,光棍一条。我来做个媒,将你们许配给他们。这样一来,他们身边有了知冷疼热的人,你们也有个好归宿。”
红玉听了心中恹恹的,她起初学医只因命令,然救得数条性命之后,自觉自己乃是个十分有用之人,为国家之贡献不在那些上阵杀敌的将士之下,甚至想过自己日后,也如谢兰幽这般开馆授徒,济救一方。谁知道兜兜转转,还是要嫁做人妇,圉于宅院之内。
不过她也不得不承认,季姜的法子算是最好的了。正要点头答应,谢兰幽忽然道:“敢问王后,这保媒,是保娶妻的媒,还是纳妾的媒?”
季姜叹了口气,道:“芍知道这些医官都是一等一的好,只是她们的出身,实在是难以为妻啊。那些奴隶出身的倒也还罢了,似……唉,天下女子命皆苦,能有个归宿已经是祖上积德了。”
红玉闻言,心中顿时如凉风穿胸,空荡荡的不知着落。她想问难道是我愿意为奴为妓自甘下贱的么?我也曾是好人家的女儿,若不是纣王无道,我怎么会沦落至斯?大王王后怜惜世间被纣王欺压践踏的百姓,为何不怜惜我?只是话在口中转了数转,却冲不开嘴唇的禁锢。此时此刻,那些人猥琐的眼光,那些人轻贱鄙夷的话好像就在眼前耳畔,这才知道原来她从未忘却,只是将伤害深深的埋在心底。
谢兰幽心中也一阵难受,她想道:“我见你这般志气,在心底一直将你当作个女中豪杰,自龙吉在黄河九曲阵去了之后,我更是对你十分珍视,却不想原来你也是个跳不出的人。”她虽是因痛失挚友难过,面上却不显露分毫,只是道:“我不喜欢这个主意,我有个更好的想法,不如王后听听?”
红玉正处绝望中不可自拔,听了谢兰幽这句话,登时心头一痛,心道:“事已至此,你还有什么法子呢?难道真的带我们逃到仙界去吗?”
季姜也是一愣,但未做决策之前,各种意见听听无妨,于是说道:“兰幽请讲。”
谢兰幽道:“人生于世,难免生病,富人会生病,穷人吃不饱穿不暖的,更加容易生病。富人么,有钱自有人来给他看病,穷人可就不好说了。这各地的大夫,虽说有济世救人之能,到底是要自己吃饭的,杯水车薪,能救多少?再说,一旦哪里有个什么突然爆发的瘟疫,单单凭借几个各自坐堂的大夫哪能行?等上报官府?到那时,已经不知道死了多少人,传得多么广了。”
所谓“闻弦歌而知雅意”,听到这里,季姜已经明白谢兰幽还没出口的话了,当下赞道:“妙计!这些女子们个个都是妙手回春的神医,将她们派到各地管理医事、给穷人做义诊,却是再好也不过了。国家有用,量他们的主人也不敢说什么。”
谢兰幽道:“不是主人,是旧主人。她们既要为国家做事,还是恢复自由之身的好。不然以后,万一有个冲突,是听主人的呢?还是听陛下的?”
季姜点点头,道:“对,正是这个道理。兰幽,你这个主意甚好,芍这便去和陛下说。”
谢兰幽又道:“王后不忙走,我还有一事,也一并说了。”
季姜疑惑的看了她一眼,不知她还有什么要说的,只听谢兰幽道:“封神在即,这以后,这些玄门弟子便要去天庭走马上任。阐截二教也要封山不出,没了玄门乱来,本是一件好事。但下界还有许多身怀异能之人,若是他们与人为善或隐逸山林不育凡尘来往,倒也罢了。若是他们仗着自己有些本事胡来,那可就不妙啦。”
季姜听了她这一席话,不免想象了一番,当下蹙起了眉尖。不过瞬间,她就松开眉头道:“兰幽必有妙计,快些讲来给我听。”
谢兰幽瞧了瞧四周,压低声音道:“玄门弟子修的仙,学的本领,陛下的子民自然也可以。修道不易,但传些粗浅的防身功夫,这个却是不难。再辅以药材法器,小妖魔也能治得住。我在各地寻找适合的人,教他们些本事,若是小妖,他们自己便可治伏,若有大妖,再求神仙不迟。”
季姜迟疑道:“这……但这些人……会不会……”
谢兰幽知道她怕万一这些人对朝廷生出异心可就养虎为患了,于是安慰她道:“这样的人不需多了,一个村落有一个,或是几个村落间有一个便好。王后,城中或许人来人往很是闹热,但乡下除非是有大事,不然隔的稍远的村落都很少来往。一个人能成什么事?我又不传她们百里飞首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