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影视同人)[综]三世书尽谢兰幽(65)

作者: 晓泪 阅读记录

西王母道:“那是一万七千年前的事情了,我的道场昆仑山上有一处湖泊,名叫天池。天池周围风光秀丽,且四季之变各不相同。而天池的水灵气又浓郁非常,且有净化瘴戾毒气的功效,所以我十分喜欢那里。我记得那一段时间,是我刚刚闭关出来,闭关的时候十分苦闷,出来之后就难免想要游乐,那时,我几乎天天带着弟子们在昆仑山的天池里嬉戏。后来有一天,我们在水边的树林中蹴鞠,那个皮鞠突然被素女踢到远处,玄女就去找鞠,可是过了好久都没回来,我心中奇怪,怕她遇见危险,于是前往寻找。走了大约有半里远,我听见玄女在和人争执。玄女的声音喊着怒气,她道:‘这里是西王母娘娘的地方,你是什么人?怎么在这里偷东西?’和她争执的人听上去是个女子,她说:‘我哪里偷东西了?你做什么诬赖我?’”

谢兰幽心道:“这个女子八成就是那位和我同名的前辈了。”

西王母继续说道:“玄女道:‘天池是西王母娘娘的,你不经她的同意,私自舀天池里的水,就是偷盗。’那女子说……”她说到这里,突然停下,谢兰幽追问道:“她说什么了?”

西王母道:“你会不会慧眼之术?接下来的事情,我叫你看到当时的画面好不好?”

谢兰幽点头道:“怎么看?”

西王母有些怔怔的瞧了她一会儿,并没说话,只是将眼睛闭了起来,谢兰幽等了一会,见她未将眼睛睁开,也没有什么画面,想了想也试探着闭起眼睛,眼前果然出现了一幅画面。

第31章 故事 “我叫谢兰幽,谢谢的谢,兰幽桂……

画面中只有一个女子,身着浅绿色衫子,头上戴着茉莉紫珠和蔷薇花编织的串子,衣服上点缀着女萝薜荔,赤着一双脚,右脚踝系着一串银铃,手里还拿着一束野花,宛若山间精灵一般明艳纯真,正是西王母。

她站在遍地开着野花、长满灌木浆果的森林里,午后的阳光穿过掩映着的树枝照在她身上,给她披上一层金色光辉。远处传来两个少女的争执声,其中一个说道:“天池是西王母娘娘的,你不经她的同意,私自舀天池里的水,就是偷盗。”

谢兰幽心中想道:“这就是玄女了。”

另一个道:“是么?我听说自开天辟地以来,天池就落在昆仑山上,西王母是昆仑山孕育出的精灵,她能得道,还有天池一份功劳。天池在前,西王母在后,怎么你上下嘴唇一碰,在前的反倒成了在后的所有了?”

玄女道:“西王母娘娘在昆仑山修炼得道,那都是好几万年前的事情了,昆仑山就是她的道场。天池既然在昆仑山上,那自然也应该是西王母娘娘的,何况西王母娘娘用这天池已经有好几万年了。”

西王母闻言蹙了蹙眉,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奔了过去。

另一个声音道:“昆仑山和天池都是天生地长,没有主人,西王母运气好,第一个发现这里,并不代表她就是这里的主人。要是占据的时间久了就是主人的话,那我也可以在昆仑山呆上千年万年,然后宣布昆仑山是我的,你们统统都是进了我家的小偷。”

玄女道:“你这人怎么不讲理啊!”

那人说道:“你才不讲理呢,明明是自然而生谁都可以用的东西,你偏霸着说是你家的。”

这时西王母已经奔到森林尽头,她从树后向外看去,只见有两个少女在天池边上,面对面的站着。一个怀抱皮鞠,身着黑衣便是玄女。还有一人身穿着一身湖蓝色的长裙,云髻上带了一串茉莉花串,背后背着一个藤编的背篓,背篓里是一个陶罐,罐子里面好似乘着些水,想来便是天池里的水。那蓝衣少女侧对着西王母,大半的脸藏在阳光下的影子里,看不清楚生的什么模样。

蓝衣少女道:“这天池里的水,我舀去一罐子,也还剩下这么多,足够你们洗澡啦。我舀水去是要去救人,不比你们洗澡重要的多?再说了,本来也不是你的东西啊。”

玄女道:“你净讲歪理,三界之内谁不知道天池是西王母娘娘的,有种我等着,我叫西王母娘娘来。”说着抱着皮鞠跑开了。

蓝衣少女吐吐舌头,俏皮道:“我才没种呢,谁等着谁是傻瓜。”说着抬脚就要走,西王母一个闪身到她面前,将她拦住,正要说话,却先愣住了。只听“啪嗒”一声,手中的野花掉在地上。

蓝衣少女伸手在她眼前晃晃道:“嘿,小妹妹,你怎么了?”

西王母抓住她的手,将它从眼前挪开,一见她的样貌,又愣住了。

蓝衣少女道:“你这是怎么了?”伸出另一只手摸她的额头,道:“莫非是生病了?”

西王母忙定了定神,拍掉她的手道:“咳,我没事,”又忍不住感叹道:“玄女怎么和你吵起来的?”

蓝衣少女道:“哦,你们认识啊。我方才在水边舀水,忽然头上一个皮鞠飞过来掉在湖里,我把它捞过来,不一会儿她就出现问我有没有捡到一个皮鞠。我就把皮鞠给她,自己继续舀水,她突然急了,说我是小偷,就这样吵起来了。”

西王母道:“原来是这样……哎呀,谁问你这个啦。”

蓝衣少女奇怪道:“那你问我什么?”

西王母比划着道:“你长得……你的脸……”

蓝衣少女莫名其妙的摸了摸脸道:“我脸上有东西?”

西王母见她一副茫然不知的样子,心想这少女没见过旁人是不是,见她还在摸索脸上是否有不妥之处,眼皮一翻道:“不是啦,我是说你长得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