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邪同人)灿灿(2)+番外
清甜的晚风穿过,扬起他们的发梢。张起灵枕在椅背上,右手扶着受伤的左腕,脑子里却忽然想起吴邪的汗珠:穿堂风吹久了,吴邪会不会头疼?于是他摇上车窗。
这个动作落在吴邪眼里,却是另一种意味。他听到吴邪问:“你是不是冷了?”说着就要把自己那侧窗也关上,张起灵忙道:“没有。”
但吴邪还是体贴地关上了窗,车内一下变得更加安静。吴邪欲言又止,像是在斟酌着该不该开口,张起灵识破,看向他。
他以为吴邪会问“为什么打架?”或者“谁打了你?”,可吴邪问的却是:“是不是很疼?”
张起灵摇头。疼对他而言,是最没有意义的。当然意义这个词,本身也很没意义。
吴邪见状,摸了摸自己的手腕,嘶了一声,像是在想怎么可能不疼,都骨折了耶。
这个男孩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情绪特别好猜。他整个人有点机灵,但不多,端的是一个人如其名——天真无邪。
张起灵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像吴邪这种性格的人,身后多半有个爱意充沛的家庭。他谈不上羡慕,也不嫉妒,毕竟放任毫无意义的情绪滋长于自己无益。他麻木地想着,阖上眼睛。
他能感受到吴邪的眼神几度望向自己,可能以为自己睡着了,一句话也没说。
直到车快停了,吴邪才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
“醒醒,到啦。”
第2章
那天之后,张起灵就被吴邪黏住了,上下学非要同他一起走。他怀疑吴邪是不是有什么圣母情结,外加班干部责任感,见不得同学落难。
张起灵二者均欠奉,耐心也不多,换作别人他早烦了。
他长到这么大,别的不好说,把人甩脱的功力可是一等一:他戴着兜帽游走在闹市区,像一尾滑不溜手的鱼,倏地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可他从没想过甩掉吴邪,连他事后想起都隐隐惊异。大概是吴邪不烦人,而且吴邪关切的目光,确实令他挺受用。
更何况,医药费还是吴邪帮垫的,几张薄薄的红票。张起灵第二天就还了钱,望着一沓五颜六色的钞票,吴邪神情有一丝怔愣,继而微笑着接过,什么也没说。
老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张起灵打了三个月石膏,总算拆了。
期间没耽误考试,幸亏伤的是左手,成绩出来他依旧稳坐年级前列。班主任抖着成绩单,把他树成家贫且身残志坚的典范,自习课上夸了又夸。
张起灵心不在焉地听着,仿佛那些溢美之词并不是用来形容他的。同学的目光投过来:羡慕的、嫉妒的、爱慕的、嫌恶的,唯独吴邪的目光,是充满担忧的。
其实石膏可以更早拆的。他年轻,愈合快,手腕两个月就能自如行动了,可这期间吴邪一直陪他上下学,还帮他整理下发的试卷。
那双很会写瘦金体的手,将试卷分门别类装进试卷袋。吴邪拉过张起灵的书包,将试卷袋竖着放进去,边放边说:“我把理综合的放在一起了,这次英语的有点多,单独放在另一个袋子里,你回去别忘了。”
张起灵不确定卸了石膏后,是否还有这样的待遇。应该不会有了吧,他想。
确实没有了,石膏拆后,吴邪再没帮他整理过试卷。可上下学还捆在一起,就连午饭也常一起吃。起初张起灵没有这个意识,他朝楼下走去,吴邪隔着同样去吃午饭的人潮,冲张起灵喊:“张起灵,你等等我!”
张起灵走下台阶,避开人群,终于肯回头。他看到吴邪焦急地跑下来,跑到他面前,身体挡在他外侧,语带责怪:“人这么多,万一磕碰到又要重新包扎。”
——是他没听过的责怪,出乎意料地并不讨厌,反令他新奇。
他们一起在校外小饭馆吃午饭,隔壁桌的学生和混混是同一所学校,正在讨论联考作弊被开除的事:你没听说么,好像是找了人专门躲在考场外的车里,用对讲器传的答案。
他没和吴邪说过自己缘何受伤,可吴邪实在聪明,单凭一次午饭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
拆石膏那天,吴邪盯着他恢复如常的手,又问了一次:“疼吗?”
都痊愈了怎么会疼,吴邪在猜谜上聪明,这会儿反倒像是犯了傻。张起灵没说话,他抬脚走出教室,吴邪自然地跟在他身后。
张起灵有点想告诉吴邪,他不需要吴邪“保护”——像吴邪这样的,自己一口气打十个绰绰有余,可他没说。
他知道吴邪不放心,也可耻地享受着他的不放心。与此同时,多年养成的警惕难免令他心生疑窦:
吴邪是不知道自己弱吗?他是从哪里产生的认知,认为我打不过的人,他就打得过?
话又说回来,这种“保护”毕竟是他17年来从未有过的体验。彼时的张起灵,并不理解胸腔里酥酥麻麻的感觉从何而来,他把这种体验和吴邪的责怪一起,打包归纳在“新奇”的范畴。
街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起初,两个影子一个在前、一个在后;渐渐地,变成了两个并排的影子。
大多数时间都是吴邪说话,他听。吴邪问他:你是怎么学习的?怎么成绩那么好?
明明吴邪自己的成绩也在班级前列,可他依旧歪着脑袋,求知若渴。
张起灵唔了一声,没什么头绪,只好说:做好作业。
吴邪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扑哧笑了出来,笑得眼睛弯弯。张起灵下意识看了看月亮,又看了看他含笑的眉眼,忽然读懂了一本课外书中的某句话——书甚至还是吴邪怕他病中烦闷,借他消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