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情诗系统攻略白月光(72)

作者: 巴士别塔 阅读记录

但与此同时,常姞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苏莳,毕竟她们上一次见面确实太过于不欢而散。

她们望着彼此,陷入了沉默,却谁也不挪开目光。

就在这时,她们听到了节目组说了新的任务:“在这个主题名为“拥抱”的展厅里,每一个到来的参观者都会在此处留下一个拥抱。欢迎你们成功地找到了同行的嘉宾,请在拥抱展厅给彼此一个拥抱作为你们的见面礼吧。”

常姞没想到会和苏莳这么快相逢,更没想到重逢后的故事走向会如此地超出她的想象——

见面后苏莳问她为什么不叫姐姐了,见面后节目组就要求她和苏莳拥抱了。

正当常姞陷在自己乱七八糟的思绪里时,苏莳已经迎着光走到了她的面前。

她垂眸看着常姞的面庞,唤了一声她的名字,随后伸出手臂将她轻轻地揽在自己的怀里。

久违的拥抱,久违的气息。

那熟悉的风信子气息就这样将常姞包裹起来,瞬间抚平了她的忐忑,她的不安,她内心深处那座缄默喷薄着的火山。

苏莳静静地拥抱着常姞,感受着她们的温度再次在彼此之间流淌着。苏莳适时地想起电影《寻梦环游记》里说:“只要还爱着,一定会在某一刻,以温柔的姿势拥抱你,和你重逢。”

常姞僵硬着身子,想起她之间在酒馆里听到民谣歌手在唱蒂阿瑞。常姞想:“苏莳就是她的蒂阿瑞,当她的气息流过她的生命时,无论她走到何处,都会一遍遍地被她所吸引。”

比如重逢的此时。

当苏莳收回手时,她听到耳边传来很轻的一声——“姐姐。”

后来,节目播出后常姞这一声很小声的“姐姐”被录进节目里,让很多观众因为这个细节从而磕上了常姞和苏莳的cp。

常姞离开苏莳的怀抱后依旧凝视着苏莳的面庞,她看着眼前的苏莳时感到了浓厚的不真实感。

她有很多的话想问苏莳,比如问她看到自己留下的信了吗,比如问她是不是为了自己而来,又比如问她为什么要说自己后悔了……

但不远处的摄像头正在拍下她们的一举一动,最终常姞什么都没说出口。

“恭喜你们成功找到同行的嘉宾,现在请来领取你们接下来的任务卡。”

苏莳上前接过卡片,念起卡片上的内容:“命运使你们在这里拥抱,每一个拥抱都是真实的温度。请用一台拍立得去记录下十六张拥抱的照片,并将这些照片粘贴起了,完成一个以拥抱为主题的群像作品。”

于是,常姞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拍立得,和苏莳一起去寻找任务目标。

苏莳侧眼看向常姞,眉目温柔,她在心里告诉自己:“走到她的面前,然后慢慢来。”

苏莳看到常姞还有些怔愣的模样,拿着任务卡在她眼前扬了扬,和她说:“常姞,我们先一起去做任务吧。”

“好。”常姞和苏莳并行走在异乡的街道上,她依旧觉得这一切神奇且荒谬,她耗费了那么大的勇气和苏莳告别,来到了距离海城1840公里的这里。

她跨越千里来到这里,却又在这里与苏莳重逢。

她们行走之时,看到了一对特别的母女,一个母亲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女儿,母女二人停驻在古镇的街道上,眺望着远处美丽的雪山。

日光照耀在她们身上,就像一帧富有故事感的电影画面。

常姞和苏莳相视看了一眼,很有默契地一起走到她们身边,询问道:“打扰一下,请问可以帮你们拍一张照片吗?我们收集一些关于拥抱的照片。”

“可以呀,我刚好想找一下路人帮我们拍一下照。”见状,母亲很亲切地回应道。她散着一袭柔顺的长发,瘦削的躯体却似藏着一股柔和而磅礴的力量。

苏莳拿起摄像头对准她们时,看到她们在镜头下有些紧张,于是苏莳开口随意地她们聊天:“可以问一下,你们为什么会来这里旅游吗?”

母亲低头看着坐在轮椅上的女儿,目光柔和如水:“因为我想带她看看雪山。我曾经告诉过我的女儿,哪怕她再也无法站立,但是没关系,我会带着她去看更广阔的世界,让她的轮椅在大地上留下属于她的划痕。”

苏莳在此时联想起她曾经读过的一句话——“宇宙将有我的划痕。”

而这个母亲,她选择将自己和女儿一起融和成一道宇宙的划痕。

苏莳听得心头很是触动,她语气笃定地回应道:“我相信,会有更多地方留下你们美丽的划痕。”

闻言,那个坐在轮椅上的女孩脸上紧张的神情松缓了下来,她面目柔和地笑着,点了点头。

爱会让残缺的生命重新疯长出血肉,爱会让生命重塑完整的骨骼。

就在这时,苏莳按下拍立得的快门,照片定格在母亲弯腰抱住轮椅上的女儿的那一刻,而她们的背景是圣洁的雪山。

苏莳拍了两张,一张送给这对母女作为这段旅程的留影。

即使常姞自诩她的生命是一场爱的缺席,也会看着这一幕为亲情之间那种深刻的羁绊而感到感动。

这种感动源于她庆幸这个女儿拥有一个绝对爱她的母亲。所以在她的世界崩塌之时,会有人用爱意在她生命的废墟之上为她重新建立一座城堡。

挥手和这对母女告别后,苏莳担心常姞会联想起一些过去的遭遇,从而影响心情,于是她在路边买了一个糖画递给常姞。

因为她知道常姞喜欢吃甜食。

“谢谢。”常姞接了过去,看到糖画是线条小狗的形状之后,她想起苏莳曾说过自己像一只潦草小狗,不禁下意识问道,“为什么又是潦草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