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她最珍贵(54)

作者: 绾诚 阅读记录

一起身,眼前忽然黑了一瞬,将要站不稳,林清岁赶紧上前扶住了她。

“怎么了?”

她第一时间把相机托付给林清岁,闭着眼揉了揉太阳穴:“没事儿,可能蹲久了,一起身有点没缓过来。”

“先坐下吧。”

林清岁扶她坐下,小心翼翼把相机放置好,从包里拿了个保温杯出来,拧开盖子,递到她面前:“糖水。”

看江晚云迟疑,又解释:“放心吧,这是新买的杯子,早上刚消过毒,特地给你带的。就是担心你低血糖。”

江晚云不想她贴心至此,有些受宠若惊地接过来,喝下一口,心肺都被暖着。

缓过来些后,她又顾着正事:“清岁,你过来坐近一点。”

林清岁便带着竹编的坐垫,挪到她那头。

她从包里拿出一些小件:“相机你应该很了解了,我就不跟你介绍了。这个是zoomh5,指向型收音麦克,在怀安的时候,我们采访当地的民间艺术家,用的就是这种话筒,它有两个小话筒,这个可以放在设备上,对准你想收音的东西,也可以取下来,别在被采人的身上。我们这趟去海边,就只需要把它靠近大海的方向就可以了,即使周围再嘈杂,录出来的声音也会相对干净。”

林清岁点点头:“难怪要用话筒。我之前高中再社团也做过纪录片,以为买了个专业的录影相机就很了不起了。”

江晚云宽慰她:“那时候小吗,而且学校老师,确实不会特别教这些东西,也都是采风时自己慢慢摸索出来的。”

既然都提到这里了,林清岁就顺口问了句:“那个……你听说过‘西巡话剧社’吗?”

江晚云眉间茫然,摇摇头。

林清岁深叹一气,这个时晨,果然是个骗子。

“倒是在欧洲读博的时候,听说过一个叫‘东巡’的民乐团,她们中间的古筝很有才华。我记得当时带团的是位音乐学方向的博士后,我们一起跟当地一个东方艺术研究所合作过一个项目。”

“东方艺术研究所吗?我们当时拍纪录片,也是他们帮忙接洽民间艺人的。我们团还一起去过他们的工作室,当时……还有一位会梵语的中国学姐,帮忙翻译沟通。对了,你也会梵语。”

都提到这儿了,林清岁便试探着,江晚云是不是能想起她们曾经有过一面之缘。

“我不算会,阅读一些专业词汇还行,”江晚云谦虚道,转而又打趣:“你看,多有缘份,我们说不定早就在欧洲见过。”

林清岁有些失落,毕竟那是她人生的高光时刻,外方教授还夸赞她的天赋和灵气,但江晚云似乎没大有印象。

她只好把话题转移回来,拿起另一个麦克问她:“那这个呢?是做什么用的?”

江晚云解释:“这个是idrofono,水下听音器。我想着能把它丢进海里,录下海水涌动的声音。”

林清岁两眼一睁:“这么高级。这一套下来不少钱吧?”

江晚云脸上难得露出窃喜的神情,稍稍压低了声音在她耳边说:“它的主人是个老书画迷,我特地拿了两幅爷爷的画送去,才借来的。”

林清岁吓得腰都直了起来,看她一脸占了便宜似的高兴,也不忍心泼她凉水,心里却在盘算着这波亏大了,她早就听秋姨说江晚云爷爷有副好画之前拿去拍卖,还有人出价到二十五万。

江晚云小心翼翼收起麦克,又把相机捧了出来:“不过这台相机我也是刚拿到,想着先给你捏几张照片试试手。我们晚点可以一起看看照片,你也帮我提提意见。”

林清岁疑问:“你既然是要拿它录声景,在家拍拍甘棠花落,流水风水的,不是更好?人像……能试出什么?”

江晚云只觉得一把冷箭刺过胸膛,恍惚失语。

她想了想,解释:“之后可能也会拍演员排练。”

林清岁更加不解了:“那你直接排练的时候拍她们呗。”

“她们没你漂亮呀,”江晚云挑挑眉梢柔声逗她,而后又松软了眸光一笑:“我这不是也想放松放松,每时每刻都在工作,精神状态和身体都有些受不了。心理咨询的时候医生也说……”

她愕然打止,意识到自己说漏了嘴。

“心理咨询?”林清岁在意起来:“心理医生说什么?”

江晚云知道瞒不过,也就坦白交代:

“说……要多见一些能让我感到放松愉悦的朋友。”

她有些羞于启齿,却耐不住林清岁追问的眼神,便又接着解释:“读博期间,压力很大。经常神经性胃痛,失眠。到现在慢慢适应了工作节奏,不过还是一个月会约医生复诊一次,说要多转移注意力。医生也总问我,最近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我就总想起……”

她停顿片刻,像鼓足很大的勇气:

“总想起跟你在一起的时候。”

林清岁蓦然心底一触。

第31章 擀面杖“抑郁症?”

尽管这番话足够让她心花怒放,林清岁却没心情窃喜什么,小心翼翼问她:“你是焦虑症,还是……抑郁症?”

江晚云笑笑摇摇头:“没有那么严重。读博的时候导师也告诉我这个道理,当你觉得有些事情受不了,或者压力太大撑不下去的时候,就该去找专业人士开导疏调,不要真的等到成病成症的那天,其实早就遍体鳞伤了。他们非常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一点,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

林清岁稍微安了些心,怅然笑笑:“像你这么厉害的人,读书也有压力啊?我记得江星辰跟我说过,你读书很厉害,过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