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病弱宗主在上(216)

作者: 也不闲 阅读记录

苏岚回道:“怎会为敌,我和妹妹离家许久,父亲年纪也大了,此番归家自然要好好尽孝,让父亲在家中颐养天年。”

尽孝是假,软禁是真。

顾珺雯念苏晴帮江莺歌打理这么久的院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便送了二人几张灵符护身,道:“东西你们收着,可以用来震慑村中不安分的人,至于道别就不必了,日后你们还有机会与舞儿相见。”

二人收下东西,告辞离去。

顾珺雯只要得空,便会去天霄峰看看江莺歌的情况,一晃半年过去,冬雪消融,炎炎夏日充满勃勃生机。

期间,叶长老因为何清清需要定期封灵脉裂口一事,来寻过一次江莺歌,不过被顾珺雯给搪塞过去了。

毕竟这次的魔气有点不同寻常,倘若江莺歌受不住,真入了魔,她还能想想别的办法,前提是,这件事不能被太多人知道。

世人相信顾珺雯可以抵御魔气侵蚀,但不代表会把这份信任给到江莺歌。

只要江莺歌一入魔,世人定是会喊打喊杀,届时,哪怕是顾珺雯也不一定护得住。

第130章 石室内的宫殿寂静无声,天天趴在床边的脚踏上,无聊地打了个哈欠,

石室内的宫殿寂静无声,天天趴在床边的脚踏上,无聊地打了个哈欠,但在见到江莺歌醒来的时候,又立马摇着尾巴跳到床上,兴奋地叫了两声。

江莺歌咳了咳,憋着气说道:“天天,你压着我了。”

平常,天天这样的身躯自然不会觉得重,但此刻她刚净化了魔气,全身虚得很,说话也喘。

天天退到床边看着她。

“我没事了。”江莺歌说了句,随后用手撑着床沿坐起来,环顾房间的陈设,才发觉自己还在天霄峰的石室里。

躺得太久,身子乏力,口也干,便起身一步步慢慢走到桌边,一手撑在桌上,一手拿着水壶倒水。

因为双手使不上力气,有些许的水洒出了杯口,留在茶杯里的水并不多,她无奈放下水壶,拿起茶杯将就地喝了一点。

润过喉咙,江莺歌放下茶杯,转身问天天:“顾珺雯呢?”

可天天只是叫了两声便没了下文,江莺歌打算自己去找,房门恰巧在这时被推开。

顾珺雯神色微怔地立在门口,与江莺歌之间隔了几步距离,明明放在以前,这几步对江莺歌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但不知为何,此时此刻,她竟生了能触及的错觉。

“你……可还好?”声音冷冷淡淡,却透着顾珺雯独有的关心之意。

江莺歌笑道:“我没事了。”

闻言,顾珺雯眉宇松开,语气也变得松弛:“如此甚好。”

江莺歌的目光始终在顾珺雯身上,而顾珺雯也在静静打量着江莺歌,似乎都想从彼此身上找些什么。

室内的光线不太明亮,但顾珺雯身上的白色衣裙却特别显眼,裙子上的花纹像纷乱的思绪绕在江莺歌心里。

那种“触手可及”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强烈到江莺歌想往前迈出一步试试看。

于是,江莺歌随了自己的心,往顾珺雯身边挪动几步,但她忘了自己的身体还很虚,脚下一软,竟直接往下跪,幸好顾珺雯及时扶了一下才避免这尴尬一跪。

随后,顾珺雯把江莺歌搀扶回椅子上坐着,并且倒了杯水放在她面前,道:“你刚醒,身子多有不适,若想要做什么,可以同我说。”

江莺歌心里想做的事自然不敢说出口,转而问她:“宗主,那断指是什么来历,为何会有如此强的魔气?”

“你可记得在黑药村禁地遇见的石像?”

“记得。”江莺歌点头。

“那是天魔像。”

相传,在远古时期有一孩子出生便是六眼,四臂,双心,其母见是鬼孩,便将其弃在一处寸草不生之地,任凭自生自灭。

可那鬼孩非但没死,还练就了一身魔气,魔气经他之手,能改变普通人的体质,通过吸收魔气修炼,但魔气也会改变人的心境,这便是魔族人的起源,而鬼孩正是魔族人的鼻祖,被世人称作天魔。

后来天魔被击杀,可他的尸体却仍然散发着魔气,故而被人分解了尸体,并分别镇压封印,经过时间的长河,那个些个地方演变成了秘境。

如今有人从秘境里带出天魔的断指,想必不仅仅是为了对付顾珺雯,更是为了让魔奴修炼。

难怪赤血崖一战后,魔奴便很少见了,原来躲在暗处偷偷修炼,如此一来,魔奴的实力就变得不可知,但魔气的来源算是弄明白了。

“即便有人能从秘境带出天魔的断指,那断指又是如何出现在此地的,天霄峰的禁制又是如何悄无声息被破解?”江莺歌疑惑问道。

“这得去问天衢宗的孙公明,天霄峰的禁制是他给的绘图,由齐长老负责完成。”顾珺雯说,“齐长老那边我已派人查过,并未发现不妥之处,至于天衢宗那边,我打算亲自去一趟。”

齐长老为人忠厚,一心沉醉在阵法造诣上,最喜欢的便是同弟子们絮絮叨叨讲述自己对阵法的理解,哪怕他的课只有一人听,也能讲个不停,而断指出现前后的这段时间,齐长龙还是一如既往给弟子们讲课。

至于孙公明,他是阵法大家,在天衢宗有极高的地位,被奉为太上长老,天霄峰的禁制以及石室便是他设计出来的,所以不论断指和孙公明有没有关系,顾珺雯都得去一趟天衢宗查清此事。

“我能跟着么?”江莺歌问她。

顾珺雯说:“舞儿自然得跟着,筱雨长老已经和天衢宗谈妥木驱价格,但还需断肢的弟子亲自到场才能开始制作,他们的伤口虽已愈合,但路途中还需医师照料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