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田家四季[种田](10)

作者: 鱼生寄沧海 阅读记录

李铭川挠挠头,坐在余雪给他搬来的小凳上,道:“总归我明日就又要做工了,银子没了还能再赚。”

余礼拿出喜布,在上面摸了摸,比他身上穿的舒服多了。

李铭川见他喜欢,问:“家里可还有彩线?”

余礼道:“有呢,之前正巧碰到的货郎买,备着的呢。”

赵雨梅不善绣活,连带着余礼和余雪刺绣的手艺也不好,缝补衣裳足够,绣出好看的花样是还得多练练的。

余礼没同李铭川说这些,笑了笑把篮子提了进去,给他端了茶水出来,留他吃晌午饭。

李铭川笑一声应了,他还从来没有吃过余礼做的饭。

余礼进灶房备菜,余雪在一边生火,李铭川跟着他进了灶房,对余雪道:“雪姐儿去歇着吧,我来生就好。”

他对于余雪来说,还只算的上是家里的客人,不大敢真把这事让他做。

余礼沉默了一瞬,对余雪说:“没事,你去吧。”

余雪这才起身往外走,走出灶房前还回头看了一眼。余礼正站着低头切菜,李铭川蹲着往里添柴,竟像是本就该如此。

第6章 厚积

自余厨子出事后,村里是有不少人提了东西来看的。

豆婶子端了一板豆腐,卫猎户和夫郎逮了两只兔子,有些乡亲提了些地里的菜,塘里的鱼。

桥西村多是水田,有些人家的稻田里是有鱼的,更是有专门的鱼塘,主人家已是住到镇上,只佣着人打理,李铭川也时不时去那找点活计。

记着他爱吃鱼,余礼便切了块豆腐,打算炖个鲫鱼豆腐汤。他麻利地将鲫鱼处理好,热油下锅煎到两面金黄,加入水和嫩豆腐,炖到汤汁发白,最后加了一点盐。奶白的鲫鱼豆腐汤就出锅了。

又叫余雪去菜园子里摘了棵卷心菜,余家的菜园就是小小的一块菜地,平日里多是赵雨梅在打理,只种了几种青菜。

余礼将卷心菜一片一片剥好后切断,下水煮至断生后又捞起来,这菜可以凉拌了吃,最是清爽。放些醋,再放些辣子,闻着味道都让人流口水。

余礼自小便爱吃些凉菜,李铭川倒是吃的少,周氏大部分时日都是在纺布的,少有琢磨这些吃食的时候。

三个人就围在堂屋里就着这两道菜,难得的吃撑了。

李铭川明天才去镇上做活,家里的地也是大伯一家在操持,吃完晌午饭竟觉出一丝没事做的惶恐来。便问起余礼今日还有什么打算,看看能不能帮上点什么忙。

余礼笑了笑,道:“马上就要清明了,等会要去寻些野地菜,菜园里有些辣韭菜,清明包这两种味道的饺子吃,你到时候可回村里?来家里吃些饺子。”

清明时的地菜最是鲜美,清炒、煮汤、调馅儿都好吃,余雪也馋这一口,早早的就跟余礼提了。

清明也不过就是两日了,李铭川本是不打算回来的,听他一说,又有些心痒,道:“成,那我清明晚上过来吃饺子。”

李铭川见余礼像是喜欢摆弄这些吃食和野菜的,又想起来了另一件事。

桥西村家家都有个小菜地,平日里种点应季的蔬菜,李家也有。但他娘往年都是春耕那会儿种些菜种,今年自是没顾得上,他在那之后又总是不在家,现在菜地荒废着呢。

李铭川没多待,出了余家就去找了村里的吴阿么,吴阿么是个可怜的,相公早死,生了一个哥儿一个姑娘被夫家嫌弃,苦熬了十余年,才将两个孩子拉扯大,日子稍微好过了点。

吴阿么没有别的本事,但种出来的菜又水灵又清甜,还总能有一些旁人没见过的菜种。

李铭川就是想来买些菜种,虽说已经快清明了,也还是有不少菜能种下的。

吴阿么的菜种便宜,他还细心,见是李铭川,知晓他应当是没有种过这些的,家里也没个妇人夫郎看顾,便细细嘱咐了他这些菜种要如何照料。

李铭川买了些玉米和苋菜种,回家就拿了锄头松土播种。

余礼和余雪这一趟也颇有收获,摘了两大篮子的野地菜,还寻得了不少野葱。比起地菜来,野葱的口味显得更特别,入口是甜丝丝的,嚼到后面又还有些辣味。

野葱也是能包饺子的,但既已做了主意做地菜和韭菜的,余礼便不打算再做野葱饺子了。

他想把野葱抹进白面剂子团吧几下变成菜卷,回头再往里夹两片肉,给他哥和娘送过去,清明时,还能让李铭川带几个回。

做菜卷是要不了这么多野葱,但平日里炒着炖着都能吃,是个好东西。

做饺子也要不了这么多野地菜,余礼打算到时把剩的野地菜做成素包子,里面能加些豆腐,愿意的话,还能加些笋干。这素包子在镇上,也最少要两三文钱一个呢。

日子就这样过着,赵雨梅在镇上还去找了个浣洗衣服的活计,余厨子昏了好些天,才慢慢能睁开眼睛,她整日里没别的能做的,又忧心家里的银钱,便想了这个法子。

余风去看她时不肯让她多洗,余礼给她送饭时,也不愿见她太久把手泡在冷水里,赵雨梅便也没多寻主顾,一日就赚上几个铜板,也能让她心安些。

李铭川回村的时日比前段时候多了,他在镇上也不是日日有事做,但许多掌柜主家都知他的性子和力气,有事时都愿意找他。

若是哪日工钱不错,他回乡时都会给余礼带点什么,头先提亲时没买上的糕点,后天又给余礼买了一回,其实也就是吃个新鲜,还不一定有余礼自个儿做的好吃呢。

余礼也没闲下来过,但他在家里好歹有余雪帮着陪着,两人管着鸡鸭田地菜园,还要隔三差五去镇上送吃的,等他想起喜服喜被还没准备时,已过了谷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