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田家四季[种田](58)

作者: 鱼生寄沧海 阅读记录

下山时更难走,李铭川打前,牢牢牵着余礼的手,嘴里不住提醒:

“慢些走,当心滑倒。”

又在余礼有些紧张的时候安慰:

“我接着你,别怕,我在呢。”

余礼不怕了,打雷下雨刮风落雪,他都和李铭川一起经历过了,握着他的手,靠着他的胸膛,便什么都不用怕。

到家后余礼倒了桶热水,想要擦洗一下,李家擦洗都是在堂屋,把门一关帘子一遮就行,像李铭川平日里擦洗连帘子都不拉,有时太脏了把桶提到前院洗都有过,反正院门关上了外头的人是看不见的。

余礼不会像他一样,毕竟小哥儿面皮就是薄些,也怕冷些,在院子里洗是常有风吹到人身上的,他有时也骂李铭川:“进屋来洗,脏就脏了,扫就是了,在外头身上湿着一吹,看你得不得风寒。”

也不知是不是汉子体热,还是李铭川运气好,风寒还真没得过,但在院子里洗的次数毕竟还是少,余礼盯着呢,总觉得他下一次就会着了道了。

为着省热水,家里还常常是余礼先擦洗,然后李铭川用他剩的水就行了,若是天气冷凉了些,再添些热水就好。这在很多人家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余礼做什么都快,擦洗也快,他是定要拉帘子的,也能暖和些。他心细,洗前还会把李铭川的干净衣裳也给准备了,就等自己洗完喊他。

当天若是擦洗了,夜里李铭川就总要抱着他在他的脸上和发间嗅,跟狗似的。

余礼觉着痒,每次要推推他,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村里人擦洗多会用无患子,也叫肥珠子,只肚子里怀了孩子的人用不得,说是从前有人用了结果滑了胎。肥珠子洗了澡闻着不香,余礼总不明白李铭川在闻什么,但李铭川喜欢这股味道,闻着他总觉得自己夫郎干净得很。

第35章 包子

在谷雨前, 余礼又和赵雨梅去了一趟镇上,卖了些野菜和鸡蛋。先前来卖时, 还只有赵雨梅能卖鸡蛋,现如今余礼也攒了不少了,一起装着卖了。

余礼的鸡开始生的蛋都很小,后头才慢慢大了起来。小的那种是卖不上价的,余礼这此专门挑了挑,那些就都留着自己吃,把大的挑来了镇上。

野菜是他们一起专门去山上摘的, 山上现在有的几种他们都摘了不少, 就在余家院子里拾掇的, 付清现在干活也很麻利了, 余礼和余雪稍微折一下,付清就拿着草杆子绑成了一把一把的样子。

去镇上时还是去的上次的摊位,但这次占的位置大些,摊位费贵了不少。

卖蛋这活赵雨梅已是很熟悉, 就连余雪都跟着卖过好几次,主顾说不上,但也有几个客人, 是知道赵雨梅的蛋又黄又好的,而且若是买上一篮子,赵雨梅还会往里再多搁几个全当送的,因此碰巧碰上了会专门在她那买。

于是余礼的蛋也沾了光,他事先是把那些很脏的蛋擦了擦的, 现下和赵雨梅的摆在一起,看着也很好,毕竟都是好草好谷饲养的鸡。

他们这次备了不少蛋, 赵雨梅的必不用说,而余礼的鸡从霜降那会就开始生蛋,虽平日里吃得也多,但好歹经了一个冬天,春日也过了大半了,也是攒了小半年了,他养的鸡也不少,现下只比赵雨梅少了些鸭蛋。

他们用了好些竹筐子,一筐子里数了五十个蛋,也有三十个的小篓子,里里外外放了不少篓。

为着卖这些蛋,他们还专门花铜板借了个小推车,赵雨梅在前头拉,余礼在后面推,余雪就走在旁边扶着。

因着费力,都是天还黑的很就起了床,赶路都不敢走快,生怕路上没看清摔上那么一跤,人摔了都没事,推车上的蛋可摔不得。辛苦是真辛苦,但赚钱就是这样,他们这些平头百姓,摸不到那些不费力气便能赚钱的法子。

幸得算是好卖,买蛋的客人一次定是几十个几十个地买的,所以卖的快,一上午过去只剩两篓子鸡蛋和一篓子鸭蛋了。

野菜要慢不少,镇子上也常有人自己留了片小菜地种些自家吃的青菜的,买的人也就自然少些,再一个这东西放不久,一人最多也就是买个一把两把,所以他们没急着回去,守在摊子边又卖了许久的野菜。

卖野菜钱余礼没要,本来就是和余家人一起摘的,他的那份权当孝敬爹娘了。

而余礼自个儿卖蛋也是得了不少的铜板的,许多人家没有地的,就会想些法子在后院饲养些鸡鸭,一年到头可能就靠这过活,余礼手里这些卖蛋钱,是那些穷苦人家许久的伙食费了。

余礼便又在镇上买了不少东西,家里伙食一直不错,所以要添置的东西也多,到手的银钱又花了不少,但余礼没心疼。

他想的很简单,李铭川在外头赚大钱,他就在家里赚些小钱,他们两人没有别的嗜好,就是吃,一年到头用不了多少银子。家用的银子能靠他卖卖糕点鸡蛋,做做灶房活计赚出来,李铭川赚的银子就全能留着买地了。

小两口常常在被窝里算着,等早稻收完,卫猎户能结道工钱,家里种下的稻子卖了也是一大笔银钱,连着之前的积蓄,是能麦两亩五两银子的田地的,先前李铭川指给余礼看的那两块地,就是这个价的。

若是能买回家里先前卖的地,就更好了,虽说要贵些只能买上一亩,但和家里现在的地连在一起,又是上好的水田,方便又划算。

李铭川想得很多,和余礼说:“若是能买那八两的,我就还是在卫叔家做着,家里三亩地我也还做得来。若是买不到,就买两亩那五两的,卫叔那我便只能辞了去。”